2023年辽宁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A.人与自然和谐B.环境承载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2.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为了建设和谐世界,十七大报告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安全上、环保上提出了建议,其中环保上我们应该A.相互尊重、共同推进B.相互合作、优势互补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D.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切实减轻农民负担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C.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D.积极推行农村各项改革 4.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A.产权制度B.公司制C.有限责任制度D.独资公司 5.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农业的核心是A.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B.促进农民增收C.转移农民就业D.健全农村市场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最根本的)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树立共同理想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7.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意识形态C.崇尚和谐、追求和谐D.理想信念教育 8.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科学发展观强调作为一切发展前提的是A.社会发展B.文化发展C.政治发展D.经济发展 10.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A.建设和谐世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C.互利合作、共同繁荣D.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1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推动其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的是A.社会B.人民群众C.国家D.政党 12.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是A.经济全球化B.发展问题C.和平与发展D.和平问题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科学发展观 14.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是A.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15.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A.进一步解放思想B.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纲领C.进一步解放生产力D.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8.和谐文化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意识形态C.崇尚和谐、追求和谐D.理想信念教育 19.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A.经济建设B.教育C.解放思想D.科学技术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A.坚持民主法治B.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坚持科学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 2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发展为了人民C.发展依靠人民D.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A.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B.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C.有限责任制度D.权责明确 23.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4.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A.人与自然和谐B.环境承载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2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人的头脑中自生的C.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D.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A.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B.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C.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D.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3.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B.反驳了唯心主义C.反驳了二元论D.反驳了不可知论 4.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有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矛盾的既同一又斗争D.事物的结构 5.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私有制起源时这样认为,某人偶生私念,在私念的驱动下围起了一块土地,并当众宣布“这是我的”由于人们轻信了他的鬼话,于是便产生了私有制假如当时有聪明人拔掉木桩,填平圩沟,并向同类疾呼“勿信这个骗子”,则私有制本不会产生卢梭的观点A.是强调意识能动性的正确的主张B.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C.忽略了乃至否认了私有制产生的根由,这根由应到生产力的发展中去寻找D.有其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及阶级根源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在于A.不懂得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不懂得感觉是沟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C.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9.社会存在包括A.生产方式B.生产关系C.人口D.地理环境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人生观关系的有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对世界观有强烈影响C.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D.天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个人价值的实现是需要条件和途径的,主要包括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的环境C.社会的需要D.个人的社会实践 1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系统和要素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动物。
这一定义的根本性错误在于A.以偏概全,忽略了拔了毛的禽类并非属于人B.不懂得人与动物的关系是种与属的关系C.割裂了人与动物的联系,不懂得人是从动物演化而来的D.不懂得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14.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A.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B.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矛盾统一体产生C.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使矛盾双方处于永久不变的状态 1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因为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现象B.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C.两种历史观的其他问题,要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规定和制约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整个世界的全部现象 16.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A.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原理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17.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是A.扩大就业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理顺分配关系D.发展社会事业 18.2005年10月28日-30日,胡锦涛访问朝鲜期间就进一步发展两党两国关系提出的建议有A.继续密切高层往来,加强相互沟通B.拓展交流领域,丰富合作内涵C.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D.积极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是因为:A.它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必然性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C.这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D.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20.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A.产业利润B.地租C.商业利润D.利息 21.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A.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大体平衡B.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C.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国际收支平衡D.优化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22.某试验室正在进行复杂的化学试验,一个外行和一个内行都在观察,他们分别能获得的认识有A.外行只能获得感性的具体B.内行只能获得抽象的规定C.内行既可以获得的抽象的规定又可以获得思维的具体D.所获得的思维的具体的认识形式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23.“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4.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的优质种子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25.下列参与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A.产业工人B.商业工人C.产业资本家D.商业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