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调研报告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2025-03-16
DOC
35.50KB
约7页
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调研报告_第1页
1/7
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调研报告_第2页
2/7
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调研报告_第3页
3/7

关于村卫生室暨乡村医生管理情况汇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全县卫生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也存在许多基层卫生社会不稳定隐患,当前突显在医疗卫生方面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是:村卫生室建设严重滞后、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身份不明、待遇过低、养老保险无着落等问题日益凸现,乡村医生管理不稳定,随时发生集体上访的可能根据xx实际,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现状目前全县设中心村卫生室166所,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的一般村卫生室27所,个体一般村卫生室69所,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正在建设50所村卫生室属集体办的52所,乡村联办的141所注册乡医1164人,65岁以上不在岗的乡村医生24人,实际在岗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702人,未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一般村卫生室乡村医生84人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村卫生室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明显受限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全县村卫生室举办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有属集体举办的,有属乡镇卫生院设点办的,有属乡村联办的,部分村卫生室仍然是私有制形式,69处一般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个人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部分村卫生室房屋陈旧老化,结构不合理,功能标准较低;医疗服务环境简陋;部分常用医疗设备落后,急诊急救设施配备严重不足,与新形势下的卫生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所有制性质没理顺,举办形式不统一,阵地建设不规范,给村卫生室建设的模式统一和规范化管理增加了难度,也制约了服务能力的发挥。

2.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后备人才青黄不接一是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全县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701人,其中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有175人,占全县乡村医生总数的24.9%;30-49岁的乡村医生有489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69.6%;3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有67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9.5%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尤其是3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所占比例远远小于50岁以下所占人数比例,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问题日益严重二是乡村医生队伍学历水平低下全县乡村医生队伍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没有一人,有大学专科学历的48人,占乡村医生队伍总数的6.8%;有中专或中技学历的540人,占乡村医生队伍总数的77%;无学历的114人,占乡村医生队伍总数的16.5%由此可见,在全县乡村医生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人数比例远小于无学历人数比例,年龄结构与学历构成上均呈现“一多一少”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且大多不愿从事乡村医生职业,正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又不愿下乡,因此,随着全县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的继续加剧,缺少新鲜血液补充的乡村医生队伍从业人数还将呈现减少趋势,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其引发的服务质量与农民健康需求间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3.乡村医生身份尴尬,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长期以来,全县乡村医生既是履行医疗卫生职责的农村医务工作者,又是没有脱离承包土地的农民这一“半医半农”的尴尬身份,让乡村医生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职业归属感乡村医生与民办教师同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社会各界公认的农村“孪生兄弟”,时至今日,这对“孪生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命运,民办教师早已转为公办,而乡村医生目前还处于被边缘化状态,他们岗位在基层,工作最辛苦,待遇却非常低,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和发挥 4.乡村医生待遇偏低,工作运转艰难一是乡村医生仍是民营性质,自负盈亏,以医疗业务创收为主,靠药品利润维持生计由于医疗项目单一、用药品种少,加之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就医人数急剧减少,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很难维持日常开支二是受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影响较大随着去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于以药品差价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村医生来说,无疑是冲击最大、雪上加霜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杯水车薪乡村医生主要担负着农村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大多工作是免费提供,虽然政府从2011年起按农村常住人口给予乡村医生一定的劳务补助,补助金额逐年提高,但与乡村医生需要提供的服务量不成正比,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

5.乡村医生老无所养,队伍难以稳定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是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基层建设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的根本原因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养老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了乡村医生队伍最大的后顾之忧和最大的无奈目前,65岁以上不在岗的乡村医生24人,他们多次到卫生局要说法,是目前集体信访最不稳定的因素三、对策与建议1.改革村卫生室管理体制,明确村卫生室公益属性首先,建议把现在的村卫生室明确为统一村集体办或乡村联办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领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自承担法人责任;其次,建议理顺村卫生室及其从业者的隶属关系以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形式进行行业归口,将村卫生室的固定资产、人事管理、业务技术、资金运行、医疗行为、质量监管等交由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使村卫生室真正成为村办国有,真正体现其公益属性2.建立有效的准入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国家明确规定从2010年起,凡进入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按照政策要求,应制定优惠政策,一方面鼓励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下村服务;另一方面,定向培养村卫生室服务人才。

为乡村医生接受培训教育创造条件,在免费提供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合理给予误工、交通、食宿等补助费用,为乡村医生创建“无经济负担”的培养环境,确保乡村医生参训率和培训质量,保证学有所成,充实壮大乡医队伍3.明确乡村医生身份,改善乡村医生待遇借助新医改的强劲东风,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在确定了村卫生室的应有地位与医疗卫生职责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乡村医生数十年来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前途与命运的关切,尽快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借鉴垦利县政府做法,通过考试、考核,将乡村医生实行合同聘任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结束“农民”给农民看病的历史同时,县财政要不断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助、补偿政策 4.加大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一是狠抓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根据《山东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的要求,利用上级财政投资机遇,采取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政府配套的方式进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通过几年的的努力,完成村级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同时,对还没有建设村委会的村,建议把村卫生室的建设纳入村委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考虑,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既节约了投资,也提高了村委会房屋的使用效率。

二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结合农村基层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仪器等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保障广大农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5.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人事社保和财政部门应根据农村实际,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乡镇卫生院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因地制宜研究建立覆盖所有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制度,资金来源可以采取自己交一点,村里补一点,政府扶助一点的方式解决,使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总之,乡村医生管理是当前卫生行业不稳定因素凸显点,涉及面广、危害兴大,社会的影响突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难点,积极争取部门配合,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解决”,充分发挥全县卫生系统的正能量,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