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2025-03-16
DOC
49.16KB
约37页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1/37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2/37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3/37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选准产业,走循环发展的路子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做法是: 一个主导产业集群经过科学论证确立之后,能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我县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花、优质苹果基地县,每年可产作物节杆100余万吨,剪掉果树枝条 1.5亿斤,以前都是作为柴火白白烧掉为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县委、县政府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结合夏邑实际,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提高到重要日程,制订了关于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多个文件和优惠政策,将食用菌生产列入“三农”工作的“一号工程”,有县长亲自抓,很快在全县形成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高潮近年来,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虽经历过低谷,出现过失败,造成过损失,但广大干群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经受住了挫折考验,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 (二)树立典型,走示范引导的路子我县食用菌发展之初就遭到失败,由于当时有失误,农户无经验,加上行情滑坡,第一年大部分菇农赔钱,致使部分菇农编出“要想哭,种香菇;要想哭的痛,明年接着种”的顺口溜为了使群众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食用菌发展的信心,201X年,县委、县政府除采取组织菇农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指导等措施以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上来,从而在全县选择了2个示范乡、6个示范村、200个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由于指导到位,操作规范,管理严格,我县食用菌生产一举获得成功。

当年秋季,双孢菇每平方米产菇30公斤左右,又赶上菇价回升,每斤有201X年的每斤 1.3元,上升到每斤4-5元,菇农1个棚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的达3万元于是,当时全县又流传了新的顺口溜——“要想富种蘑菇,一年成为万用户”201X年以来,食用菌种植形成高潮,年新增菇棚1500余座目前,全县双孢菇、草菇种植在100棚、5万平方米以上的专业村达50个,201X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大户达80个,形成车站、杨集、王集、刘店、李集、郭庄等乡镇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带 (三)强化服务,走服务为民的路子食用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搞好综合服务最为关键我县食用菌之所以发展较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前、产中、产后得系列化服务 一是在技术上保障县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和技术协会,各乡镇专业村成立了分会,定期聘请省食用菌协会专家,食用菌办公室和农播校开办食用菌班,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实现科技培训、技术承包、科技推广于一体,把良种引进病虫防治、配料生产、菇体采集等贯穿于食用菌生产得全过程;同时,在每个食用菌种植乡镇配备1名技术组长,食用菌生产在30户以上得村配备1名技术员,与菇农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使双孢菇生产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双孢菇产量由发展之初的每平方米15-20公斤提高到25-40公斤,草菇产量由每平方米8-10斤提高到12-15斤,香菇产品的生物转换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85%以上。

二是在资金上倾斜在小额贷款、项目资金上重点倾斜,对发展5万袋以上的农户优先协调贷款,对发展10万袋以上的村无偿配置生产设备1套近年来,累计发放食用菌生产专项贷款4000余万元,无偿提供粉碎机、装袋机等生产设备60余台(套) 三是在信息上支持利用各种媒体,及时搜集发布食用菌产销售信息,并积极与外地经销商和加工厂联系,吸引他们到夏邑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先后整理发布食用菌市场信息9000余条,网上交易产品150万吨 四是在销售上帮助为扩大销售,我县发展食用菌经纪人1000余人,组建28个食用菌销售公司,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与菇农签订收购合同,按保护价进行收购在食用菌生产旺季,我县就成立了浙江、福建、山东、天津、郑州等外地客商的云集之地 (四)农企互动,走加工增值的路子我县为推进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合同化生产,找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和利益共同点,走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路子,先后培育了河南金之荣食品有限公司、中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大鹏食品有限公司、金土地食用菌公司等65个购销加工和龙头企业,40个食用菌生产联合体。

河南金之荣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位于夏邑县李集镇郭庄工业园区,是本地经济能人程丕七与台湾投资商合资兴建该项目占地80亩,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蔬菜、果品深加工生产线8条,具有日加工100吨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蔬菜、水果罐头、调味品系列产品等,年可实现产值 1.2亿元,创利税1000万元,安排就业工人800人夏邑县中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被省列为全省56家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夏邑县生产的食用菌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带动周边4省(河南、安徽、山东、江苏)、16个县(市)、27个乡镇100余个村3800多农户发展立体大棚3000座,每棚纯收入3万余元,发展食用菌生产种植大户人均增收6000余元 (五)严格标准,走品牌兴企的路子品质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的关键我县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同时,严格按照食用菌生产操作规程,不断提高食用菌生产质量和档次,积极培育食用菌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努力实现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依托双孢菇生产,注册了“成洋”牌商标,在生产上,按照高产优质的原则,统一制定技术操作标准,推行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用菌,在外销上统一标识和包装。

目前,全县食用菌年出口10000余吨,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比利时、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市场活菌”战略,把培育市场、活跃流通作为菌业发展和财政增效的重头戏 一是依托食用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的集贸易、洽谈、加工、储运、产品展示、餐饮、服务、培训、信息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招全国各地客商,集全国各地产品,巩固平泉在中国北方的食用菌产品、技术、信息的集散功能 二是改善食用菌辅材料交易市场硬件建设条件,创新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建成中国北方食用菌物资供应中心 三是广泛开展物流配送,直销经营等新型服务业务,健全食用菌销售网络系统,拓宽食用菌销售范围不断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随时了解国内外食用菌市场信息,实现销售网络化 夏邑县的食用菌生产虽然发展较快,有了一定规模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菇农标准意识不强,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等等下步,我们将借鉴先进经验,找准自身差距,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准确定位,使我县的食用菌 产业走上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市场、市场促生产、生产创品牌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规模扩张增强吸引力。

只有壮大规模才能吸引客商,扩大销售,开辟市场今后一个时期,紧紧围绕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多渠道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巩固壮大已形成双孢菇产业基地,加大以北镇、孔庄为中心的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同时,不断扩大杏孢菇、白灵菇等优质食用菌的种植面积,加快食用菌产业的更新换代步伐力争201X年双孢菇发展到1000万平方米,香菇及其它食用菌发展到2400万袋,把夏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二)标准生产增强竞争力加大标准化宣传、推广和实施力度,真正树立“标准决定质量,质量赢得市场”、“达到标准才能进入市场”得概念,按照国际农业环境标准,制定食用菌地方性标准,并应用到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县有检测中心、乡有检测站、基地有检测点得无公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大力推广用沼液防治病虫害,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食用菌及其产品得优质率,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壮大龙头增强带动力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得原则,大力扶持中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内连千家万户、外连大小市场得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企业生产能力、深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筑牢企业和农户之间得利益风险关系,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企业“双赢”。

(四)打造品牌增强影响力大力打造和培育食用菌品牌,鼓励和扶持企业创名牌,打品牌,护品牌,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实行统一标识、包装、销售,扩大夏邑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第二篇:《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 唐县、顺平等原食用菌生产大县出现严重萎缩,涞水、易县和徐水等后起之秀发展势头强劲201X年,唐县食用菌产量相对201X年减少50%,顺平减少近60%,而三年间,易县和涞水食用菌产业日益壮大,新品种、新技术纷纷引进,上规模的园区不断涌现 目前太行山区食用菌主要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有如繁星散落,无法形成合力,广大农户更是无力参与价格制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在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广大农户却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已有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模式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农户的合作关系相对松散,缺乏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较大的企业或者合作社的管理者多为农民出身,虽然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掌握着栽培技术和种植流程,但经营管理知识极度欠缺,对如何扩大销售、如何创建品牌以及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知之甚少。

调研数据显示,80%的企业董事长和合作社理事长只有初中文凭,基本不懂得管理理论 顺平、徐水等地食用菌产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缺乏政策引导和关注;涞水、易县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尤其是涞水,在租地、建棚、菌棒生产、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均有政策资金的扶持,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唐县作为曾经的食用菌生产大县,政府虽然维持一贯的支持政策,但面临新的形势,成本的增加以及工厂化的冲击,缺乏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太行山区食用菌主要以内销为主,销往周边北京、天津等地区,少数比例的菌棒和产品销往香港、日本和韩国等地,但主要以鲜冷食用菌为主,因缺少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短,食用菌产品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经调研,食用菌产业仍然是扶贫富民的支柱产业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的周期都短,经济效益高食用菌基地园区调查显示,食用菌大棚建设投资一般为2-5万元,大大低于蔬菜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食用菌平均亩产值达10-20万元,净产值约5-10万元,是大棚西红柿亩净产值3- 3.5万元的2-3倍,玉米纯收益50倍以上食用菌重点产区平均每年每个菇农比种植其他作物增收2万元以上杏鲍菇、双孢菇虽然受到工厂化生产的冲击,生产效益受到影响,但基本上效益仍然高于其他高效农业模式。

近几年,在易县、涞水食用菌产业园区基地已经吸引了一批农民,如易县紫荆关镇香菇生产片区,采用“三位一体六统一”模式生产香菇,企业负责统一建棚、统一制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产品,农民不用前期投资,即可进入基地生产,一个农户2个劳动力可以承担8个大棚的周年生产,采取地栽香菇3个棚1201X棒+立棒香菇3个棚18000棒+架子香菇层架栽培香菇2个棚201X0棒,共计50000棒年均纯收入可达10万元解决了贫困农户无力投资的困境目前该片区30多个村、1800多家贫困户种植香菇,种植户人均增收201X多元,2年实现脱贫致富第三篇:《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 为了掌握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的区域布局、品种、生产模式、金融保险、 产品加工、政府扶持等情况,201X年5月,在保定市土肥环保站周站长的带领下,太行山食用菌综合试验推广站与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经济岗创新团队联合开展了关于太行山区食用菌发展的典型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主要考察了保定地区的唐县、顺平、徐水、涞水、易县等县,重点走访了当地的主管部门、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以及食用菌种植的特色村 兴盛合作社 明义乡天河食用漕河金地合恩村基地 调研地点 东同龙村 白云西庄 菌种植公司;赵作社 南款村基地 富民食用菌公司 各庄镇下明峪村 3-4万元 发展 香菇 2万元 杏鲍菇、金针菇、平菇、杏双孢菇 白灵菇 鲍菇 1-2万元 3-4万元 主要纯收益情况(11-2万元 企业+合作社+基企业+基地+主要的产家庭分散经营; 家庭分散合作社+基地+农户 农户 业经营模合作社+基地+农经营 地+农户 合作社+基地+农合作社+基地式 户 户 +农户 菇农积极由于政策的支菇农生产积极性刚刚起步,发展速度快,性极差,持,农户的积极差;正投产“食生产数量较产业经营模突出特点 不懂技性较高; 用菌饮料加工”少,效益较式具有扶贫术,无冷生产园区较多,等深加工项目 高 富农的效果 库等设备 上规模的12个 无 租地、建棚、制制棒环节和棒、销售各环节基础设施支均有支持 持 政策支持,尤其是制棒环节 资金支持,如何将分散经营资金支持; 购进工厂化发展为连片、联解决保险问设备 盟经营 题第四篇:《201X年楚雄州人工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政府的安排,我局组织力量对我州人工食用菌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全面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州委、州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十一世纪进入了发展生物经济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大家都愈来愈关爱生活、爱护生命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下,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着生产发展,201X年以来, 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 [201X]17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X]21号)和《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决定》(楚发〔201X〕18号)等有关政策精神和要求,紧紧抓住全国“东菌西移”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把人工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农 -1- 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大力培育通过抓招商、扶龙头、建基地、强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地动员适宜区的广大群众大力发展人工食用菌产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我州人工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201X年的2万平方米发展到201X年的248万平方米,品种由1个发展到15个,企业由2户发展到28户,产值由40多万元发展到25955万元,实现农民收入14287万元,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乡、村规模化发展为重点,农户为基础,多品种合理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分析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201X年至201X年8年时间,全州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由2万平方米发展到248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8 2.67%;总产值由40万元发展到25955万元,年平均增长12 4.66% (二)产业结构优通过短短8年时间的培育,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已经由初始时期的单一品种发展成为以香菇、大球盖菇、金针菇、杏孢菇、茶树菇等为主的15个品种;由农户零星、分散种植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基地生产,工厂化周年生产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由本地市场销售发展成为以昆明、大理、攀枝花等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内市场销售去-2- 年,楚雄州林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基地认证并在省内独家取得人工食用菌进出口权,使我州的人工食用菌产品正式迈向东南亚国家和德国市场 (三)发展模式好通过实践,楚雄市锦翔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的“农户零风险参与模式”,不仅彻底解决了订单生产中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冲突问题,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得到了广大农户、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农户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这个模式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比较效益高人工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投入保证的情况下,产出效益较高例如,设施种植香菇,每亩投入3-4万元,可产出5-6万元农户种植1亩香菇,年纯收入1- 1.5万元 1.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从201X年开始至今,州委、州政府一直把人工食用菌产业列为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培育外向型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于201X年印发了《楚雄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3- 2.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是一种非绿色有机体,味道鲜美、质地柔嫩,被誉为“植物肉”、“山珍之王”,是人类理想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保健食品食用菌中含甾类、三萜类、香豆精苷、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锗和多糖等,对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延缓衰老等有显著功效,故此,食用菌以其丰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畅销国际市场201X年全年全世界年消费量超过201X万吨,人均消费量 2.5公斤以上。

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品种日益丰富,已由单一的双孢菇向草菇、平菇、金针菇、香菇、黑木耳等多元化发展,并且正广泛应用于食品及药品加工业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201X年食用菌总产量201X多万吨,是201X年的663万吨的3倍,出口创汇12亿美元,增长70%国际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食用菌只有0.2公斤,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8%,食用菌产品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而位居第六的新兴农业产业,正向品种多样化、资源持续化、菌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严格化、加工增值化、市场网络化、菇餐大众化、贸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保健食品价值认识的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益也呈明显增长之势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3.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适宜全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日温-4-【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年均气温1 6.3℃,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全州耕地面积235万亩,林地面积2 10.96万公顷,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中等,磷钾含量丰富,极为适宜食用菌生长。

正因为如此,我州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年采集、交易以松茸、牛干菌等多品种野生食用菌约5000吨,成为了全省野生食用菌重点产区和加工、销售集散地说明我州适宜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区域范围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人工食用菌种植和加工的基础条件好,外地只能季节种植的品种,在我州可实现周年种植 4.区位优势好楚雄距昆明160多公里,安(宁)楚(雄)高等级公路和广大铁路穿境而过南(华)永(仁)公路、武(定)永(仁)高等级公路环绕全州六个县,元(谋)双(柏)专用线横穿州境南北全州交通网络东连昆明,西接大理,北通攀枝花,交通十分便利 5.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我州近几年在重视培植云南星贸公司、楚雄森桂食用菌有限公司、楚雄薪源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等当地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引进了楚雄市锦翔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楚雄州林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楚雄昌谊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永仁仁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武定春江珍稀菌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带动人工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到201X年底,已经形成了年种植香菇500万袋、年产香菇3500吨,年种植大 -5-第五篇:《赤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

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提高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增加栽培效益、尽快富裕农民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丰富的劳力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形成了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食用菌商品基地如以宁城县、喀喇沁旗为主的滑子菇、黑木耳生产基地,以松山区为主的平菇、草原白蘑生产基地;以松山区、敖汉旗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基地;以敖汉旗为主的北虫草生产基地;以元宝山为主的香菇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形成,促进了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摸清全市食用菌发展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关部门决策和争取项目资金提供科学依据,拟对食用菌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此次调研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户、深入基地、合作社和周边地区市场调研等方式,重点对全市大宗和特色食用菌品种滑子菇、双孢菇、黑木耳、北虫草和灵芝等种类的生产方式、规模、销售、加工和市场情况以及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更好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积极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利用设施进行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和珍稀食用菌生产,形成了“合作社+公司+种植户”、“公司+种植户”、“合作社”和“公司”四种形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食用菌产业初步走上了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全市食用菌总量 1.6亿盘,栽培量比较大的旗县有宁城县、元宝山区、喀旗、松山区、敖汉旗、左旗和林西县等,栽培主要品种有滑子菇、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等,栽培的珍稀品种有北虫草、灵芝等,产量 2 2.4万吨,产值1 1.7亿元产品主要以鲜品、干品和腌渍方式销售,鲜品形式销量占总产量的25%左右, 主要销往本市及周边城市;干品和腌渍形式销量占总产量的74%以上,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食用菌流通方式主要是产地收购,还有农民直销、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集散地销售和加工企业加工等 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市有以下五大优势首先,全玉米淀粉在加水比例为1∶ 1.5时,进行加热充分糊化,冷却到50℃,加入0.25%的β-淀粉酶混匀,加酶的糊化玉米淀粉在55℃温度下经过60分钟的恒温反应后进行灭酶再调节pH至8,50℃水浴2小时,中和,抽滤,水洗得到变性淀粉,它具有很好的抗老化效果所得的抗老化玉米变性淀粉在冰箱中贮藏 的趋势当反应时间为60分钟时,样品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反应温度为75分钟、90分钟时样品硬度与反应时间为60分钟时样品的硬度相差不明显,考虑到生产过程中能源及器材的使用效率,确定最适反应时间为60分钟。

0.25%,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60分钟时制得【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抗老化玉米变性淀粉,分别测定玉米淀粉和抗老化玉米变性淀粉的老化时间由表5可知,制得的抗老化玉米变性淀粉能在冰箱中贮藏7天不发生老化 [2]吴丽晶,车黎明等.茶多酚对甘薯淀粉的抗老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X,21(35):123-12 7. 市栽培食用菌可利用的作物秸秆、家畜粪便资源充足,同时,利用锯末、麦麸或玉米芯等替代木头,提高了林业、木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因木腐菌消耗大量的阔叶杂木和次生材给生态带来的压力,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赤峰距津京等地较近,而且交通、通讯发达;第三,赤峰市食用菌是随着全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品种资源丰富,栽培经验丰富;第四,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没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具备了无公害生产的条件;第五,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我市土地、劳动力、水、电等价格较低,且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全市食用菌生产成本较低,所以全市食用菌价格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用菌产品价格命运掌握在了外地经销商的手中,农户除了卖给这些经销商之外别无选择,只能按照经销商定的价格出售,致使菇农们在价格上受制于人 四、对赤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增加投入,提升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强农富民工程,同时也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这就需要通过各方面、各部门都要把人力、财力、物力向食用菌产业倾斜,通过挂靠项目、政府补贴、银行贷款、菌农自筹等多种渠道,形成合力,有效解决食用菌产业中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设施建设投入等各项资金问题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获得丰收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全市食用菌发展较快,菌种需求量大,再加上管理松懈,所以菌种市场比较混乱近几年,一些因误用不良菌种而大量减产,甚至绝产的事件频频发生为了保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应依法规范菌种市场,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认真进行资质审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菌种,净化菌种市场环境 发展食用菌设施投入较大,虽然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用菌生产先期投入资金的问题,而银行贷款又难,很多对栽培食用菌积极性高的农户望而却步 标准化生产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随着全市食用菌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更应该推行标准化生产虽然现在很多农户对食用菌的品质、效益和竞争意识都明显增强,但也有一部分农户还没有完全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仍是依靠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这说明大部分食用菌栽培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与标准化操作规程存在距离这就需要加大对相关人员技术的培训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继续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以专业户规模化生产基地为基础,推行产业化、机械化生产,实现食用菌产业由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格局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改变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形成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高效的农业支柱产业 赤峰作为内蒙古食用菌生产大市,菌种生产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目前,全市菌种来源有农户自己繁育的、民间生产的、还有从外省市购买的等,致使食用菌品种混杂,农户生产经营受到较大的影响 赤峰市食用菌产品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很多企业只局限于食用菌栽培,产后的加工能力弱,而且有的地方即使有产后加工,但也主要是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滞后现有技术、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水平低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销售是生产获得利润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市食用菌产品销售多半是靠收购商来收购,销售渠道狭窄。

当市场价格不好时,要不就是没有收购商来收购,要不就是收购价格极低,造成产品滞销,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应多方引进集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以合作组织为依托,与农户结成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从事菌种生产并为农户提供栽培种,由农户进行栽培与管理,产品由企业收购、加工、再销售,从而避免因销售渠道狭窄,在价格上受制于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生产过程中多数家家户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及多种多样的栽培方式,导致食用菌产品混杂,等级不分,难以形成规模销量,市场竞争力不强 赤峰市目前还没有一个规模化的食用菌交易市场,生产出的产品只能卖给来收购的经销商,这样食第六篇:《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原料基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无公害生产为方向,面向市场需求,整合多方力量,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规模化基地基本形成基地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我们按照“在最适宜地区生产最好的产品、用最低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用最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去年,全县发展袋料菇230万袋、黑木耳1260万棒、竹荪5500亩建成100亩以上段木密植黑木耳示范场3个,50亩以上竹荪示范园4个,10万袋以上的香菇示范场5个形成了骑马乡等2个竹荪专业乡,里坪等4个专业村;板桥乡等7个黑木耳专业乡,红旗村等9个专业村;营盘等5个香菇专业乡,黄水村等5个专业村培植2亩以上竹荪大户560户、2万根棒以上段木密植黑木耳大户102户全县实现袋料菇230吨、黑木耳945吨、竹荪300吨,食用菌产值达8208万元,利润4104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95元山珍之最在青川”,黑木耳种植规模已进入全国十强县,建成了全国森林蔬菜八强县和食用菌示XX县、生态农业试点县今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目前袋料香菇已备料404万袋,新增黑木耳1072万棒、达到2060万棒,竹荪3294亩,预计年底,全县可实现袋料香菇404吨,黑木耳1500吨,竹荪165吨,食用菌产值达10560万元,利润528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1元 (二)标准化生产全面实现品牌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的过程。

我县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目前,36个乡镇的黑木耳全部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黑木耳获第二届西博会金奖,香菇、竹荪获第二届西博会优质奖青川黑木耳”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马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天马牌”黑木耳被省政府授予 “四川名牌” (三)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县紧紧围绕黑木耳、香菇、竹荪等主导产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目前,已培育食用菌类龙头企业3家,其中川珍实业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去年,产值达6500万元,今年,可进入亿元企业行列青川农友食用菌开发公司和林源公司正在申报为市级龙头企业成立食用菌总协会3家、分协会9家、支协会28家,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龙头企业和协会带动基地农户人均增收35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谋发展青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森林覆盖率达6 8.7%,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立体气候十分明显,黑木耳、竹荪、香菇等食用菌品质独特,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誉。

近年来,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XX县、工业强县、和谐XX县”的总体思路,把XX县的产业放在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上,提出了“打生态牌、念科技经、走特色路”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整合力量推进,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围绕资源抓规划青川有十分丰富的山林资源,有林地330万亩,森林210万亩,活立木储量为1335万立方米,人均林地15亩,是四川省林业基地县全县有优质青冈林70万亩,其中进入投产期的有60万亩,年可轮伐成林面积8万亩,年可栽培段木黑木耳3000万根陕西宁强、甘肃XX县等周边县区有大量的耳林资源待开发,如何让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如何让周边市县的资源为我所用?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林、菌、禽、板、肥”的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确立了“两江一河”的食用菌产业带: 即青竹江流域千吨黑木耳、白龙湖库区万亩竹荪、乔庄河流域百万袋香菇产业带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联姻聘请了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主任姜邻为总顾问,与川农大、省农科院菌研中心等科技院所开展校县合作,与湖北省XX市真菌研究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共有10余专家教授长年指导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全县先后建立了食用菌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备了36名科技副乡长、202名科技村干部,建立了板桥等7个食用菌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乡镇、川珍等3个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形成纵横交织的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网络 三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县每年都要引进1至2个食用菌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推广,先后引进推广了长裙竹荪 第七篇:《关于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分析调研报告》县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成员,拥有最让江西人自豪的“绿色”品牌,加强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即兼顾眼前又着眼长远 一、食品加工的含义和产业分类食品加工是将天然的食物加工成有更高商业价值的食品,这个过程并不直接生产食物,属于工业的范畴食品加工的例子,如: 将马铃薯加工成薯片,或将面粉加工成方便面等等食品加工产业是一个关联面相当广泛的产业,具体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一)食品类,包括: · 米面类: 面条、大米、小米、米粉、粉丝、玉米、高粱、面粉、其他米面· 饮料类: 碳酸饮料、果汁(浆)饮料、 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瓶装饮用水植物蛋白饮料、茶汤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其他饮料· 酒 类: 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保健酒、果酒、原酒、食用酒精、米酒、其他酒、冰酒、洋酒· 糖 类: 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冰糖、原糖、方糖、其他糖、果葡糖浆、葡萄糖、麦芽糖及糖浆· 干果类: 松籽、杏仁、榛子、花生、瓜子、葵花籽、核桃、腰果、榧子、栗· 果脯蜜饯类: 果脯类、糖渍蜜饯类、返砂类、凉果类、甘草制品类、果糕类· 水果类: 葡萄、草莓、梨、苹果、桃、杏、李、梅、柑橘、柠檬、香蕉、芒果· 蔬菜类: 薯类、土豆、萝卜、芦笋、芋头、山药、番茄、茄子、辣椒、菜椒、花椒、黄瓜· 水产类: 海水鱼类、海水虾类、海水蟹类、海水贝类、其他海水动物、淡水鱼类、淡水虾类、淡水蟹类、淡水贝类、其他淡水动物· 乳制品: 消毒乳、杀菌乳、灭菌乳、纯乳、酸乳、果乳、乳酸菌饮料、干酪、炼乳、乳粉、奶油、冰淇淋· 肉制品: 腌腊制品、烧制品、烤制品、灌肠制品、脱水肉制品、水煮肉制品· 豆制品: 豆腐、豆浆、豆腐干、素鸡、千层、腐竹、豆腐皮、油豆腐、豆粉、豆奶粉· 蛋品类: 生鲜蛋、皮蛋、咸蛋、卤蛋、干蛋品、其他蛋品· 茶类: 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保健茶、其他茶· 烟类: 卷烟、雪茄烟、斗烟、鼻烟、烟丝、烟叶、其他烟· 淀粉类: 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变性淀粉、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 菌藻类: 香菇、木耳、蘑菇、银耳、草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竹荪、滑菇、姬菇、猪苓· 调味品: 盐、酱油、食醋、酱、酱腌菜、腐乳、料酒、复合调味料、香辛料、鲜味剂和助鲜剂· 油脂类: 色拉油、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胡麻油、菜籽油、茶油、棉籽油、亚麻油、向日葵油、棕榈油· 罐头类: 肉类罐头、禽类罐头、水产类罐头、水果类罐头、果汁类罐头、蔬菜类罐头· 烘焙食品: 面包、蛋糕、西点、中点、月饼、饼干、酥饼、其他烘焙食品· 休闲食品: 巧克力、 炒货、凉果、糖果、蜜饯、果冻、膨化食品、口香糖、休闲肉类小食、休闲水产小食、休闲土产小食、散装休闲小食· 方便食品: 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米粉、方便粥、方便冷面、果蔬米线· 保健食品: 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 冷冻食品: 肉类、禽类、水产类、熟食类、速冻包点、干湿货类、果疏类、乳制品、冷饮类、其他冷冻食品· 婴幼儿食品: 婴儿米粉、婴儿奶粉、益智食品、营养冲剂、其他婴幼儿食品· 其他食品: 油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蛋制品、奶· 绿色食品: 食用菌及山野菜粮食加工品、食用及乳制品、调味品、饮料、茶· 新型食品· 地方特产 (二)原料类,包括: ·粮食类: 稻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荞麦、玉米、糜子、高粱、其他粮食·豆类: 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豆粕、其他豆类·油料类: 大豆、芝麻、花生、油菜籽、棉籽、向日葵、油棕榈、其他油料·糖料类: 甘蔗、甜菜、蜂蜜、麦芽、淀粉、其他糖料·水果类: 葡萄、草莓、梨、苹果、桃、杏、李、梅、柑橘、柠檬、香蕉、芒果·蔬菜类: 薯类、土豆、萝卜、芦笋、芋头、山药、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冬瓜·水产类: 海水鱼类、海水虾类、海水蟹类、海水贝类、其他海水动物、淡水鱼类、淡水虾类、淡水蟹类、淡水贝类、其他淡水动物.畜禽蛋类: 猪、牛、羊、鸡、鸭、鹅、兔、狗、蛋、其他畜禽蛋·其他原料·提取物: 动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水产提取物、其它提取物·饲料类 (三)配料类,包括: 增稠剂抗结剂香精香料防腐保鲜剂漂白剂膨松剂食用色素面粉处理剂护色剂乳化剂胶姆糖基础剂水分保持剂调味剂被膜剂酶和微生物制剂营养强化剂抗氧剂甜味剂稳定剂和凝固剂酸度调节剂消泡剂其他配料 (四)设备类,包括: ·专业加工设备: 环保设备泵设备 膨化食品加工设备酿酒设备实验室设备豆制品加工设备杀菌设备水处理设备 巧克力加工设备餐橱设备热交换设备 水产品加工设备变速设备面包加工设备冰淇淋冷饮设备粉碎设备乳品加工设备食用油加工设备传输设备果蔬加工保鲜调味品加工设备冷冻设备茶叶加工设备软饮料加工设备干燥设备饼干加工设备肉制品加工设备制冷设备蒸发烘烤设备罐头食品加工设备包装设备糖果加工设备容器清洗干燥设备制糖设备糕点加工设备方便食品加工设备农牧机械蛋品加工设备休闲食品加工设备屠宰设备淀粉加工设备油炸食品加工设备分离设备空气净化设备混合均质乳化设备打码设备米面制品加工其他未分类设备·包装设备: 固体物料充填包装设备、液体灌装设备、封口设备、贴标设备、打码设备、裹包捆扎设备、收缩包装设备、真空包装设备、自动包装线、包装容器加工设备、包装材料加工设备、餐具生产设备·环保设备: 空气净化设备、其它环保设备·实验室设备: 检测计量仪器、玻璃仪器、化学试剂、其他实验室设备·其他设备 (五)包装类,包括: 纸制材料、塑料材料、玻璃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木制材料、复合材料、其他包装、包装原料 二、食品加工产业产业链分析 (一)肉类加工业肉类加工业包括畜禽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与冷藏,肉的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

其产业链条如下: 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质畜禽(无公害、绿标、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屠宰→a、生鲜肉、切割肉→市场销售b、冷冻肉、冷却肉→冷藏→包装→冷链配送→市场销售c、熟制品加工(低温熟制品、传统风味制品、小包装休闲熟制品)→包装→市场销售d、畜禽内脏、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 (二)稻米加工业稻米加工业包括稻米粗加工、以稻米为主原料的各类深加工、以及稻米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其产业链条如下: 稻谷种植基地→a、粗加工→稻米→分级包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b、深加工→“留胚米”、“发芽糙米”,酿酒,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米粉、米糕等副食品,白醋、陈醋等调味品→包(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c、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a、稻壳的综合利用: 稻壳发电、利用稻壳作炼钢保温剂、作碳棒、作纤维板、作可降解快餐盒、作培育蘑菇填充料、作燃料等b、碎米的综合利用: 可食用,还可以利用碎米开发出淀粉糖、糊精、果葡糖、低聚糖、多孔淀粉、抗性淀粉产品以及利用蛋白生产婴儿食品等c、米糠的综合利用: 以米糠榨油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米糠的含油量与我国的大豆含油量相当)。

(三)果蔬加工业果蔬加工业包括果蔬汁加工、果蔬罐头加工、脱水果蔬、速冻果蔬领域,以及贮藏保鲜、包装、物流等其产业链条如下: 果蔬种植基地→分类、分拣→a、包装→保鲜贮藏→物流→市场销售b、果蔬汁加工→无菌包(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c、果蔬罐头加工→无菌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d、脱水果蔬→无菌真空包(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e、速冻果蔬→鲜切→速冻→无菌包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 (四)油脂加工业油脂加工业包括大豆、菜籽、花生、茶籽等植物籽类的加工,以及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包装,营销等其产业链条如下: 油脂类植物种植供应基地建设→分类、分拣→a、豆油→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b、菜籽油→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c、花生油→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d、茶油→罐装→贮藏→物流→市场销售e、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市场销售 三、食品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全球主要农产品和食品总产量保持连续增长的趋势总的看肉制品增长快于谷物增长发达国家谷物总产量高于发展中国家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对肉制品安全性的担忧,发达国家的肉制品呈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食品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值上,发达国家为 2.0- 3.7:1,发展中国家为 1:1,我国为0.43:1;在加工的深度上发达国家为95%,发展中国家为50%,我国为30%;在工业食品占食品消费量上发达国家为90%,发展中国家低于38%,我国为20%左右全球范围内日常食品受地域、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摄入结构差异较大美国仍是世界各国人均消费各类食品最多的国家,肉制品、乳制品和糖制品的消费远高于其它国家美国的肉制品人均消费较多;日本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高于其它国家;我国的谷物人均消费较多,肉制品、乳制品的人均消费明显低于其它国家发达国家人均日营养素摄入量比较稳定,数量充足,动物性蛋白质所占的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优质动物蛋白质和总脂肪的摄入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各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食品产业是: 巴西橙汁加工业、新西兰乳业、法国葡萄酒产业、日本的功能食品产业和美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 (1)肉类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肉类工业得到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肉类生产增长最快的国家,肉类产品已达世界肉类总产量的 27%。

从1990年开始,已成为世界第一产肉大国,同时亦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国从1994年开始, 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要,而且对世界肉类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加入t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与人民畜产品消费类型转变,我国肉类工业发展迅速201X年,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已达2701亿元,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 5.6亿元,行业毛利率和利润水平分别达到10.08%和 3.90%,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熟肉制品的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不足10%,而同期发达国家熟肉制品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肉制品产销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肉制品及屠宰产业非常分散,全国肉类行业有3万多家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31家,行业集中度比较低双汇、金锣、雨润三家肉类行业龙头企业屠宰生猪仅占我国生猪屠宰总量的4%不足,而美国前三家肉类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随着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和肉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肉类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肉类加工科技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肉类加工业也是一个发展中行业,在深加工、精加工、综合利用、产品包装、质量和技术含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快我国肉类加工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营销方式将在肉类加工业中广泛应用,为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除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外,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品质评价、食品掺假鉴定、光束消毒保鲜、泡沫清洗消毒、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实用尖端技术也将在肉类加工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方便、降低成本和环境保护肉类流通的“冷链”化将是今后肉类屠宰和流通的主要趋势 (2)稻米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稻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食粮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稳健发展,稻米相对富余,但是用于加工的稻米比例还很小由于我国粮食贮藏、转化和深加工水平很低,出现了粮食高产与高效不同步的尖锐矛盾,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现有具较好技术水平的大中型大米加工厂6978个,年总生产能力近4000万吨但由于加工无序,这些厂年实际生产大米只有1400万吨左右,占全国大米生产总量的1 1.7%,设备利用率只达35%全国8 8.3% 的大米都由近10万套的小型大米机组加工,其质量和稻谷利用率都很低,因此我国的稻米加工尚处在初级加工或粗放加工的水平,增值效应极低粮食加工副产品开发利用的差距更大,我国每年有1000万吨米糠、1700万吨碎米、上百万吨谷物胚芽、5亿吨左右的秸秆等尚处于待开发的处女地阶段,该现状极不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联合之路已成为现代稻米加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稻米的主流和方向;稻米及其副产品深加工已是国际上知名稻米加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主攻方向为高蛋白米、大米淀粉、大米蛋白、发芽糙米粉、米糠深加工(米糠营养素、营养饮料和营养纤维,米糠蛋白、米糠多糖,米糠神经酰胺,米糠抗癌ip6保健品,以米糠为原料的日化产品) (3)果蔬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的果蔬加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果蔬加工业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的果蔬加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向型果蔬加工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 一是果蔬种植已形成优势产业带目前,我国果蔬产品的出口基地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产业正向中西部扩展,“产业西移转”态势十分明显 二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高效榨汁技术、高温短时杀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酶液化与澄清技术、膜技术、低温连续杀菌技术和连续化去囊衣技术、真空冻干技术等在果蔬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国际市场优势日益明显我国的果蔬汁中,苹果浓缩汁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以上,为世界第一位,番茄酱产量位居世界第三,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二,而直饮型果蔬汁则以国内市场为主关于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分析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分析调研报告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脱水蔬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年出口平均增长率高达18.5% 四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已在果蔬汁产品标准方面制定了近60个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农业行业、轻工行业和商业行业),这些标准的制定以及gmp与haccp的实施,为果蔬汁产品提供了质量保障;在果蔬罐头方面,已经制定了83个果蔬罐头产品标准,而对于出口罐头企业则强制性规定必须进行haccp认证,从而有效保证了我国果蔬罐头产品的质量;在脱水蔬菜方面,我国已制定《无公害食品脱水蔬菜》等标准,以保证脱水蔬菜产品的安全卫生;在速冻果蔬方面,我国已制定了一批速冻食品技术与产品标准,包括“速冻食品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速冻葱蒜类蔬菜、豆类。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