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湖北考研政治考试模拟卷(5)

h****7
实名认证
店铺
2023-02-09
DOCX
17.21KB
约16页
2023年湖北考研政治考试模拟卷(5)_第1页
1/16
2023年湖北考研政治考试模拟卷(5)_第2页
2/16
2023年湖北考研政治考试模拟卷(5)_第3页
3/16

2023年湖北考研政治考试模拟卷(5)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要区别在于__A.社会主义以德治国,资本主义依法治国B.社会控制和国家治理的不同方式C.在国家政策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D.治理国家的最终效果不一样 2.两手抓的方针的关键是__A.抓改革开放和廉政建设B.抓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C.抓经济建设和廉政建设D.抓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 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__A.民族的文化水平B.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C.民族的科学文化的素质和智力支持D.我国的文盲问题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__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__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__A.社会主义教育B.社会主义文化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社会主义科学 7.2000年3月1日,江泽民《关于教育的谈话》公开发表。

江泽民在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A.品德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爱国主义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__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B.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9.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__A.先进文化的指路灯B.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性质规定C.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态D.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的特征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__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__A.集体主义为原则B.国家利益为原则C.爱国主义为原则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原则 12.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13.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它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它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平衡 14.阶级对立的实质是A.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B.阶级是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C.阶级是一个经济实体D.阶级是与特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17.囊括全部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范畴是A.社会形态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D.社会有机体 1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2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21.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22.人口因素是指A.一定质量的人B.一定数量的人口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23.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24.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综合决定的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足相同的D.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25.地理环境是A.划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依据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C.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6.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7.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28.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人民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平衡 29.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上层建筑B.精神文明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文化教育水平 3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或自然和社会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基础)是A.生产关系B.财产关系C.阶级关系D.生产劳动 31.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3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3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35.马克思说:“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两段论述说明A.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 36.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阶级斗争B.社会的物质文明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37.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8.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39.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全部自然界B.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C.劳动资料D.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40.区分阶级的首要的根本标志是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B.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和多寡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D.社会分工 41.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D.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4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最基本的含义是A.社会历史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B.自然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C.社会历史和自然界要协调发展D.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一样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4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对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艺术D.哲学 44.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5.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A.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46.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道德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 47.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C.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自然物质和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4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50.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