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综合探究六,回顾哥伦布航海,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第一次航行始于,1492,年,8,月,哥伦布率船员,87,人,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10,月,12,日他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10,月,28,日到达古巴岛,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随后来到西印度群岛中的海地岛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第二次航行始于,1493,年,9,月,他率船,17,艘从西班牙出发参加航海的达,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员、技师、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粮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只和人员返回西班牙他率船,3,艘继续进行探索“印度大陆”的航行1496,年,6,月回到西班牙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他率船,6,艘、船员约,200,人,由西班牙出发7,月,31,日船队到达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达岛以及委内瑞拉的帕里亚湾,这是欧洲人首次发现南美洲此后,哥伦布由于被控告,于,1500,年,10,月被国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后解送回西班牙。
不久获释第四次航行始于,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员,150,人许多人认为哥伦布所到达的并非亚洲,而是一个欧洲人未曾到过的“新世界”国王和王后命令哥伦布再次出航查明,并寻找新大陆中间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由于,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冲突中被毁,另,3,艘也先后损坏,哥伦布于,1503,年,6,月弃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印度洋,明,东,南,亚,印尼,印度,伊朗,阿拉伯,非洲,刘家港,占城,天方,西 洋,西洋是指南中,国,海以西的地,区,,包括,南海,、印度洋一,带,1,、时间:,2,、人物:,3,、路线:,4,、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概况:,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刘家港、福州、占城、满剌加、爪哇,(东南亚)、,榜葛剌、锡兰,(南亚),、阿拉伯半岛,(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途径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约百,艘,),,人,数众,多,(,近三,万,人,),,,组织严,密,,备,有航海,图,、,罗盘,等,最先,进,的,设备,。
粮船,马船,大 宝 船,战船,水船,坐船,飞燕阵编队,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图片反映了什么?,8,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项目,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比较,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早,87,年,出航次数,7,4,多,3,次,船只数量,200,多艘,3,17,艘,相当于,11,倍多,船大小,长,151.8,,宽,61.6,,载,1000,吨,长,24.5,米,宽,6,米,载重,100,吨,载重相当于,10,倍多,携带物品,牲畜、农具、,种子、粮食,一个是友好使者,一个以殖民为目的,随航人员,最多,27800,人,最多,1500,人,相当于,11,倍,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点:,最远到达的地区:,福州,爪哇,锡兰,(,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榜葛剌,占城(越南中部),满剌加,(,马来西亚,),苏门答腊,见上面笔记路线,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最远到达的地区:,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美洲,美洲,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远到达美洲,归纳总结,从两者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对比:航海的规模,观点,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途经的许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符合加强海外联系的需要观点,2,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分析:航海的动机,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还有哪些观点?,明史,郑和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事的强大以及国家的富强我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证据主要是郑和船队中携带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这些都作为礼品赠送给所到之处两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有哪些?,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观点,3,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观点,4,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分析:航海的动机,明史,郑和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事的强大以及国家的富强。
我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证据主要是郑和船队中携带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这些都作为礼品赠送给所到之处寻找黄金、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掠夺土地,哥伦布航海以经济目的为主,,探讨:航海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消极影响,:,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用,给明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经济负担,,远洋航海的壮举最终被当成,“,弊政,”,而废止1,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明朝使臣迎进王宫,“,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什么问题?,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友谊使者,,他在航海中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货物,,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造福亚非,所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郑和下西洋(想象图),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其中所带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丝绸、瓷器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劳民伤财,应该禁止;另一种认为可以发扬国威,增加与海外联系,不应该禁止。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针锋相对,但应该改变方式,可发展海外贸易,在印第安人中,哥伦布受到谴责2,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在美国,哥伦布受到尊重和纪念资料,: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的,“,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郡县、大专院校和历史景点达七十多处19,世纪美国的教科书写道,“,哥伦布是个庄重的人,他的道德无可指责,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联系新航路开辟后的相关史实,说一说为什么对哥伦布会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双重影响:,(积极)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消极)但也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哥伦布航海后,以下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植查阅资料,指出它们当中哪些原产于美洲猪、狗、牛、马、驴、羊、小麦、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南瓜、番茄、辣椒、可可、香蕉、菠萝、芒果、甘蔗、咖啡、葡萄、橄榄,观点,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共产党宣言,),反映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积极影响,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见上面笔记),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性质,影响,和平交往,殖民掠夺,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成绝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各大陆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但殖民掠夺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结合上述材料和观点,尝试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与影响,作出自己的评价内容,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共同点,是,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不同点,开始时间,1405,年,1492,年,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益手段,和平亲善,殖民扩张,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影响,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正面影响,:加强各大陆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
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地安文明,贩卖黑奴,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历史的启示,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史实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