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局副局长现实表现报告材料*同志,男,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该同志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改革、城市治理现代化等重大任务中勇当先锋、善作善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现将该同志现实表现总结如下一、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深厚,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忠诚本色(一)筑牢思想根基,淬炼政治品格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立身之本,建立每日一学、每周一测、每月一讲学习机制,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点书目,撰写学习笔记20余万字,在省部级刊物发表《新时代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践路径》等理论文章6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牵头组建执法先锋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宣讲32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强化政治担当,践行两个维护面对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冲锋在前,在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中,创新建立三色预警工作机制,带队排查重点区域178处,化解信访积案12件,确保重大节点平稳有序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中,顶住压力拆除违建32万平方米,复垦土地560亩,相关做法被省委督查专报刊发。
三)严守政治纪律,永葆清廉本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近三年主动报备个人有关事项17项在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带头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个,制定整改措施12条建立家庭助廉机制,签订《党员干部家属廉政承诺书》,连续5年保持零违纪记录二、改革攻坚锐意进取,善治善为成效显著,展现专业化执法铁军风范(一)勇当改革排头兵,构建现代化执法体系创新三维集成改革模式主导编制《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白皮书》,整合12个领域489项执法事项,打造标准统一、流程闭环、监督智能的执法体系开发智慧执法平台,实现案件办理全程电子化,平均办案周期缩短40%,相关经验在长三角执法协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破解基层执法九龙治水困局建立1+5+N联合执法机制(1个指挥中心、5支专业队伍、N个网格单元),近三年组织跨部门联合行动137次,拆除历史违建26.8万平方米,整治安全隐患3400余处推动建立综合查一次制度,企业受检频次下降60%,获评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典型案例二)锻造执法硬实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构建全周期培训体系创新理论教学+模拟法庭+实战演练三维培训模式,组织《行政处罚法》等专题培训48期,培养执法标兵26人。
研发执法案例智能数据库,收录典型案例1200个,3个案例入选司法部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创新阳光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执法回访制度,设置码上监督平台,群众满意度从82%提升至98.6%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全局配备4G执法记录仪356台,建成标准化询问室12间,连续三年行政诉讼零败诉三)厚植为民真情怀,探索柔性治理新路径创新信用+执法治理模式在全省首创商户信用积分管理系统,覆盖市场主体2.3万家,实施首违不罚3256件,减免罚款480余万元疫情期间推出容缺整改措施,帮助560家小微商户渡过难关,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打造城市管家服务品牌组建执法蓝+志愿红服务队,设立城管驿站28个,开展护学岗送法上门等便民服务1.2万次创新非接触式执法,运用无人机巡查发现违建132处,节省执法成本300余万元三、作风建设常抓不懈,躬身实干树立标杆,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一)以上率下强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领导包片制度,每月至少5天带队开展马路办公,现场解决油烟扰民、停车难等问题680个在抗击梅花台风期间,连续72小时驻守防涝重点区域,转移群众236人,抢修设施85处二)严管厚爱带队伍创新师徒结对345培养机制(3个月跟班学习、4项核心能力提升、5大实战科目考核),培养业务骨干42名。
建立执法队员心理健康档案,设立暖心加油站,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89件,队伍凝聚力显著增强三)廉洁自律树正气严格执行执法廉洁十不准,建立案件办理双随机抽查制度,近三年回访当事人230人次,收到锦旗48面在重大案件办理中坚持三个亲自(亲自阅卷、亲自研判、亲自督办),拒收礼品礼金17次,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四、统筹协调善作善成,团结协作成效突出,打造攻坚克难战斗堡垒(一)当好班子黏合剂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五联工作法(理论学习联抓、重大任务联动、作风建设联促、创新实践联创、廉政风险联控),协助主要领导推动23项重点任务落地在机构改革中主动协调编制、财政等部门,争取执法车辆编制12个,专项经费800万元二)构建协同大格局推动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与公安、住建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汇聚信息120万条创新执法+检察协作模式,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6件,恢复生态区域85亩,该项工作获最高检调研组肯定三)培育创新动力源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孵化共享停车错时执法等创新项目15个带领团队获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26项,7名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该同志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烈、群众口碑优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经综合研判,*同志完全具备担任更高领导职务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群众基础,建议在更大平台上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管理才能,为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