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毕业复习《常 见 的 量》学 校: 合肥市王大郢小学姓 名: 朱警丽时 间: 2015-4-22《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3页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二节常见的量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 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拓展练习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激趣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名叫马虎小朋友的数学日记,请看看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14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20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给爸爸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马虎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如何进行换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设计意图: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2)进 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二)质量单位1)常见单位:吨(t) 千克(kg) 克(g)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三)长度单位(1)常见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四)面积单位1)常见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进 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五)体积(容积)单位(1)常见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升、毫升(2)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1毫升(六)人民币单位(1)常见单位:元 、角 、分(2)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3.点拨提示,形成规律 1.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单位间都有进率,这么多进率,我们怎么记住它们呢? 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质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4.名数的改写 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改写吗? (1) 出示要求:独立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与实践”第2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 男女生比赛评讲: 由男生和女生自己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评讲,比一比谁评讲得更好懂,谁的小技巧更多,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补充:介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改写规律 乘进率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除以进率【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找出改写的小技巧,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纠正错误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复习,你有没有把握把小马虎日记中的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吗?(有)请大家试一试生1: 2011年是平年,没有29号,应该为28号生2: 不对,应该改成3月1日,因为2月28日下来是3月1日让全体学生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生3: 20小时应该改成20分钟生4: 300升应该改成300毫升生5: 200千克应该改成200克生5: 9角钱应该改成9元钱师:你们改正的太好了,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还有问题吗?生:还有题目中2月29日没有改,应该改成3月1日 师:这位同学太棒了,连隐藏着这样的错误都改正过来了,老师很佩服你,这位同学学习很细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像他学习。
接下来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对常见的量掌握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呢设计意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共享资源,构建计量单位的知识网;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修正小马虎日记中常见单位量的错误中,深化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三、课堂练习,熟练知识1.课件出示填空题目:(1)一年有( )个季度,每个季度有( )月,其中第( )季度和第( )季度都有92天 (2)14时是( )午( )时;晚上8时是( )时;夜里12时是( )时,也是第二天的( )时2.判断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1840年(英国侵占我国香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年份,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而且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估算练习王大伯家收获了200袋大豆,每袋重40~50千克用一辆载重10吨的卡车,一次能全部运完吗?4. 拓展解疑练习师:最近老是在一篇微信文章里看到这样一道题,说一元等于一分,这不符合生活常理。
可是我又找不到错在哪里?为了这道题我几天都没有睡好,今天哪位同学能帮我找到问题所在,我有一份礼物赠予他出示题目:1元 = 100分 =10分×10分 =0.1元×0.1元 =0.01元=1分【设计意图:教师故弄玄虚借助微信中一道题,既让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一种自豪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总结延续 1.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又研究发明了新的高科技单位,如光年、纳米等单位,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查阅一下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共享五、课后作业续写日记(要求:想象着写出“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使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具体事例到具体的数字,由答案唯一的计算到开放的联想以及到续写,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让学生再一次体验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上,一般的复习课都是先梳理知识、再练习反馈、最后总结与作业指导,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而《常见的量》一课又繁又多,他们之间有无多大联系,确实有点难上我在设计教学中以“小马虎”的日记贯穿教学始终,以此为教学切入点,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情有味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这堂复习课主要凸现以下几个亮点:1.制造日记中的错误,激发积极学习的欲望教师以“小马虎”的日记,组织学生读出用错具体的数量及单位,寻找其中常见的量,纠正其错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感悟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激发学生“纠正其错误”的急切心理,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思维2.纠正日记中的错误,举一让学生反三在纠错日记中,用日记中常见的单位帮助学生延伸到更多相关的单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构成计量单位的知识网,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巩固,在应用中深化,有助于记忆强化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性3.拓宽续写日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续写“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
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有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从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真正体验了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且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一篇数学日记”为载体,围绕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地有序、有效展开既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注重情感目标的落实,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量与单位及其关系的重要性和数学与生活结合的紧密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