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教育美誉观念

ba****u
实名认证
店铺
2022-07-25
DOCX
15.31KB
约5页
幼儿教育美誉观念_第1页
1/5
幼儿教育美誉观念_第2页
2/5
幼儿教育美誉观念_第3页
3/5

幼儿教育观念需要更新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21 世纪将是生态文明构建和发展的世纪,而今天的婴幼儿将是承担这一任务的 主力军因此,引进生态观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确,我们迫切需要树 立生态观,形成生态意识,并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一)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 究成果异常丰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 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这就是说要走认识——实 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实际上,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们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20 世纪 70年代末,我们开始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 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我们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 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越 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

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我们的幼教改革实践中 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我们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 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现在以“综合教育”改革为例,来回顾我们这些年来在实践中观念更新的过程80 年代初,有些幼儿园老师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学,把几门学科综合起来教学,以减 轻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当时,我们找到并运用了系统论的一个观点:系统是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各个组 成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其效果将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从而提出教育内容的综合、手段的综合、过程的综 合,并据此建立起主题系列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改革缺乏对教育目标的研究因此,在 1987 年 开始的“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的探索中,我们首先对教育目标进行了反复研究,从而使综合课程的 结构得到了改进同时,我们认真研究了陶行知、陈鹤琴当年创办农村幼儿园的理论和经验,并以此指导 我们的课程设计从那时开始,我们意识到在课程研究的理论指导方面,继承与发扬我国幼教先驱者的思 想和引进西方理论都是必要的,而且两者要尽量相互结合,从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观念。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接触到人类发展生态学,并提出了“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利用生 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的观点关于前一点,我们积极提倡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但对 后一点“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直到1993 年开始探索“2 至3岁儿童综合教育课程”时才有所思考, 思考的重点是如何使孩子顺利地过好入园关的问题上述观念更新的过程实际上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吸收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一 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可以说,这种观念的更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再以儿童观的发展为例,来回顾我们观念更新的过程20 世纪80 年代初,我们受建构论(由蒙台梭利和 皮亚杰先后提出)的影响,认识到“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 因此开始重视为儿童提供操作的机会,强调变灌输知识为发展智力,提倡将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后来我们认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观,把我们的教 育目标定在“使幼儿的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全 面发展的、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摆脱人为的束缚,得到科学的发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在课程改革方面,广大教师就开发幼儿的潜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行了多方面探索近 年来,老师们又开始通过直接观察来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潜能和发展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而不是 单纯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更强调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出发制订教育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儿童观 的一大进步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幼教观念的变化是广大幼教工作者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研究自 己面对的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现状而得以实践的二) 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讨论“更新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作一些概括, 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更新观念”首先要提倡用生态观来研究幼教发展的规律生态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 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自 我发展幼儿教育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根据生态观把幼儿园建成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将课程 教育与园务管理结合起来,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效益教育生态系统具有 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营养。

这里并不提倡大家套用教育生态系 统的结构,而是建议每个幼儿园,小至几个班的园所,大至十几、几十个园的集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总结办园经验,努力建构园本课程,把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融为一个整体,使园务管理更有效地为课程教 育服务怎样建立教育生态系统?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本园课程和园务管理工作,把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 来,把日常保教及行政管理当作研究工作来做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就会产生 一种发展的能量,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促进幼儿园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说明 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 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 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 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实际上,幼儿 园文化的各要素是在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自觉地加以构建和发展。

由 于集体保教在我国婴幼儿保教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幼儿园承担着对家庭保教和社会保教的引导和促进任 务,因此构建幼儿园文化,发展幼儿园品牌形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生态系统以幼儿为主体、教育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对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发 展问题,作了不少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幼儿园教育的生态观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环境的作用,对 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角色群体的各自作用,各个角色群体的不同活动特点,人际互动作用等进行探讨 近年来对师幼互动的研究比较多,幼儿园教育中的人际互动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最后,对创建园本课程提出一些建议20 世纪 90年代初,幼教改革成果日益增多,使得有些幼儿园因忙 于“追新”陷入困惑;另一方面,办特色园的风气盛行一时,使得有些幼儿园忙于标新立异,脱离了本园实 际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从本园实际出发,通过总结自己的办园经验,研究自己的日常 保教工作,构建园要课程,先形成框架,再逐渐充实已有的经验证明,在建立园本课程的过程中,保教 质量和师资水平可以相互促进促进共同提高由于从本园实际出发,对他人的理论、他园的经验有一个选 择的过程,不会盲目搬用构建初期,要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合理的活动、有效的评价这样的结 构来进行,宜着重研究目标经过内容和活动向幼儿发展的转换。

园本课程初步建成后,要通过评价从实践 中提取新的观念以促使园本课程的不断发展上述观念是不是能适应 21 世纪幼教的持续发展,还有什么重要观念我们没有意识到,怎样使这些观念落 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在幼教实践中继 续探索和思考美育是指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 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 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 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 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 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 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将 一组幻灯片放映到荧幕上,孩子们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伴随着 画面的变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 的理解在音乐的作用下,幼儿的表演欲也就产生了,当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一定的节律动作时,其 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又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 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2.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和欣赏等内容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晰, 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 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 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 技能,使他们能够 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 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一''五瓣一芯”,画面单调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 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3.文学艺术教育 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儿 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艺术,而且可以使儿童受到美德教育, 提高幼儿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 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 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又如故事《诚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 于承认的诚实品质,等等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 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4.体育 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 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 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仿小动物等手段进行 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 >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模仿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 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优美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 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5.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多了解一些周围生活中粗浅的 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常识教学中经常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应 该利用常识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爱护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常识美教育如游览动物园时,可以让幼儿 从观看各种动物的情趣中产生,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二、通过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 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 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 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动物画及卡通画,能使幼 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

又如:在活动室或走廊的墙上画出有故事内容的童话,可以对幼儿进行无声 的美育在美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能产生愉悦感,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的心理发展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包括从幼儿入园到离园的各个环节,生活环境包括园舍管理、教室环境管理、寝室管理等各种场所而每 一个生活环节和每处生活场所,都应该重视对幼儿的美育影响,用潜移默化的美育因素 ,使幼儿获得健 康和谐的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美育的主要内容三、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 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 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听英雄模范 的事迹介绍,可以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 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参观天安门、游览长城等人文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都会引起幼儿美的想象 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对幼儿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爱经常带领幼儿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 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美是无处不在 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和 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