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11-10
PPT
2.49MB
约46页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1页
1/46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2页
2/46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3页
3/4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医教研室,针灸学,上篇:经络腧穴,主讲:唐卫东,中医教研室,商阳:食指末端桡侧,沿食指桡侧上行,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沿上肢外侧后面上行至肩前,交会于大椎,前行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交会于上巨虚,从缺盆上行,入下齿中,夹口两旁,交会于人中,止于迎香,手阳明大肠经,LI,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位,三间,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三间,(少谷,少骨),定位取法:第二掌指关节后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三间穴,解剖特点,1,手背静脉网,桡神经浅支,三间穴,解剖特点,2,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蚓状肌,三间,刺灸方法,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三间,现代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合谷,(虎口,合骨),定位取法: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合谷,解剖特点,1,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合谷,解剖特点,2,第一掌背动脉,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合谷,刺灸方法,刺法:直刺 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深刺 2-3寸,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1,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牙痛,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呃逆,痛经,闭经,催产,小儿惊厥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针刺合谷、内关可使,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针刺合谷穴可以提高人体的痛阈,促进,镇痛,物质脑新肽释放,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2,针刺合谷可使胃蠕动波幅升高,加强胃的蠕动对胃分泌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使原来的总酸度、游离酸度、胃蛋白酶偏低的患者,通过针刺合谷穴,很快恢复正常,针刺合谷等穴,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减少呼吸道阻力,缓解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水肿减轻,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达到平喘的目的针刺合谷穴能,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波幅明显降低,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3,针刺合谷穴,手、足、小腿等大部分血管出现收缩反应,而额部,血管,大多出现扩张,耳部血管也出现扩张反应。

血管反应与,手法,轻重有关,轻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具有较长时间的后作用,重刺激可引起血管扩张反应,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4,针刺合谷能降低,脑血管,的紧张性,改善动脉弹力,提高搏动性、血液供应强度,从而改善脑供血,当白细胞偏低或偏高时,针刺的,调整作用,十分明显,对于因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病人,针刺合谷、大椎等穴,可使白细胞升高,有效率为80 94.7,针刺合谷穴,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病者的症状好转,血小板上升,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5,甲亢病人,针刺合谷穴,可使,甲状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明显降低对地方性甲状腺肿治疗有效率可达869,%,,针后颈围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尿中排碘明显降低,甲状腺对碘吸聚和利用能力提高,针刺合谷穴对,血糖也有调整,作用,对原水平高者显著下降;原水平低者略有增高针刺合谷穴对血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一胰岛系统实现的,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6,针刺合谷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表现为良性调整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功能增强,针刺合谷、三阴交,留针30分钟可使孕妇子宫收缩,而达到催产的目的可能与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有关,阳溪,(中魁),定位取法:在腕上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阳溪,解剖特点,头静脉,桡神经浅支,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桡动脉的腕背支,阳溪,刺灸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手法用平补泻法或捻转补泻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刺”法或短刺法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阳溪,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阳溪穴可使胃蠕动减慢,小儿病毒性脑病、脊髓灰质炎等症引起的拇指内屈后遗症,用针刺法治疗,均有显效,手三里,定位取法: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当曲池穴下2寸处屈肘取穴,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手三里,解剖特点,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手三里,刺灸方法,直刺1-2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手三里,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动增强,对大肠运动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电针手三里能非常有效的锻炼前臂伸肌及旋后肌肉,对中枢性瘫痪很有作用,针刺手三里可使皮肤痛阈升高,,镇痛,作用与下丘脑外侧区有关(5一羟色胺),弹拔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曲池,(鬼臣,阳泽,鬼腿,肘尖),定位取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曲池,解剖特点,桡侧腕长、短伸肌,桡神经干,肱桡肌,曲池,刺灸方法,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每日按压曲池穴1-2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曲池,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1,实验证明针刺曲池对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针刺曲池可使急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流量增加仍可维持35分钟,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显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过多症,经针刺足三里、曲池等穴,全部症例的血小板数目,随针刺治疗而渐趋下降,以至恢复正常,曲池,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2,针刺曲池等穴,可见,空肠、回肠的蠕动,有即时性的改变,蠕动弱者增强,强者减弱,可见,阑尾蠕动,明显加强,紧张度增加,或阑尾弧度变动、移位,呈卷曲摆动,或见分节气泡移动加快,内容物排出有的阑尾血管收缩,原来充血者,变为呈缺血状态。

针刺曲池,可使多数空腹(正常人)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增强,肩髃,(中肩井、扁骨,肩井,肩尖,尚骨),定位取法: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肩髃,解剖特点,1,三角肌,冈上肌,肩髃,解剖特点,2,肩峰,肱骨大结节,肩髃,刺灸方法,透极泉穴,直刺,抬臂,向下进针,深2-3寸,治冈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1.5寸,针刺 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内上肢外展受限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针,深2-3寸,臂部酸胀,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灸条灸5-15分钟,肩髃,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肩,髃,等穴对食管癌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针麻组与全麻组相比较,针麻血压上升幅度大,而全麻下降幅度大,针刺肩,髃,能使血压基本稳定或偏高,扶突,(水穴),定位取法:在喉结旁开3寸,人迎穴外侧,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处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扶突,解剖特点,1,颈阔肌,扶突,解剖特点,2,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扶突,解剖特点,3,颈动脉鞘,肩胛提肌,扶突,刺灸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现发紧发胀之感。

注意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灸法:艾炷灸35壮,温和灸510分钟,扶突,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扶突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增强,针刺扶突穴,使,正常人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量提高,针刺扶突穴对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针麻,效果,而且相当稳定,表明有相对特异性,针刺扶突穴,可使胸内手术(肺、食管、纵隔)得到良好针麻效应,对胸交感神经有一定作用,迎香,(冲阳),针灸甲乙经:“鼽衄有痈,迎香主之定位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解剖特点,主治功效,刺灸方法,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迎香,解剖特点,鼻外侧动脉,提上唇肌,迎香,刺灸方法,向内上平刺0.51.0寸,透鼻通穴,向外上平刺1.01.5寸,透四白穴,治胆道蛔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鼻部,有时有眼泪流出本穴禁灸迎香,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出血,鼻息肉面神经麻痹,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便秘等,针刺迎香穴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有效率可达7090与中药组比较,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疗效,都有显著差异针刺或穴位注射小剂量胶性钙,其疗效均较中药组优越针刺迎香透四白穴,可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而缓解疼痛。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