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福建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

h****8
实名认证
店铺
2023-02-09
DOCX
19.43KB
约17页
2023年福建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_第1页
1/17
2023年福建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_第2页
2/17
2023年福建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_第3页
3/17

2023年福建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D.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3.1999年10月,国家立法机构拒绝批准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有核国家是A.英国B.美国C.俄罗斯D.法国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D.如何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6.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是A.建设和谐世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C.互利合作、共同繁荣D.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我国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D.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10.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A.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B.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C.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D.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1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B.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3.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人民当家作主D.调动人民积极性 1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A.科技B.人才C.教育D.经济 15.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社会主义法治D.社会主义民主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A.发展经济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实现社会全面进步D.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1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总结D.毛泽东思想 18.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是A.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是A.发展B.改革开放C.工业化D.现代化建设 20.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B.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宣告建立C.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要经历初级阶段D.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A.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动力B.工人阶级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C.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D.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 23.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 24.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D.我们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25.改革开放是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D.我们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阶级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组织中分为“组织者”和“执行者”的结果,这种“分工论”的错误在于A.从经济领域中分析阶级现象B.掩盖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C.否认阶级的实质是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D.把阶级划分与生产分工相联系 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A.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杰出人物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监狱C.法院D.哲学 4.“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A.人是社会的主体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历史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D.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6.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是A.它表明和证实,社会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B.它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C.它表明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并把它们结合起来D.它表明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 7.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他们可以A.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B.暂时延缓历史的进程C.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D.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和特征 8.恩格斯指出:“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这里阐明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关系是A.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围绕政权进行的B.夺取政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才能解决D.政治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解放 9.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主要含义是A.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点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化的方向和根本性质C.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决定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D.上层建筑会绝对地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的需要 10.下列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现象的是A.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B.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C.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D.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11.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B.是否能帮助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12.群众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是A.历史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活动前提B.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民群众能不断打破原有历史条件的制约D.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13.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的内容包括A.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与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C.发展到一定水平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D.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4.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C.历史人物是历史过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5.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这段话表明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B.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强制性C.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D.价值规律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16.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他指出,“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下列选项对“蝴蝶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蝴蝶扇动翅膀是引起龙卷风的根本原因B.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C.我们只能从昆虫的行为上来把握气候变化的趋势D.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龙卷风 17.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法治理念,法治建设就缺乏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A.健全完善立法、繁荣法学事业B.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C.严格公正司法、自觉诚信守法D.加强制约监督 18.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D.爱自己的国家 19.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A.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C.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20.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A.更加注重自主创新B.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C.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D.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海城市的开放,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迅速扩大,我国经济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中“全方位”的含义包括A.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B.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C.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金融、保险、科技、文化等行业D.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2.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有人提出:“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是必然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杀了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了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了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了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4.邓小平曾在一次谈话中深刻指出:“12亿人口怎样富裕起来,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段论述表明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B.防止两极分化就是要否认一切差距的存在C.防止两极分化就要注重社会公平D.为实现共同富裕可以采纳一切手段 25.“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B.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C.希望改组国民党D.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