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法律硕士考试考前冲刺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概念 2.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法律性质是A.基层政权组织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基层人民团体D.地方自治组织 3.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北魏律 4.邦联是一种A.国家联盟B.联盟国家C.典型的国家形态D.联邦制的初级阶段 5.关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治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B.法制比法治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C.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D.实行法治表明公民的一切权利都由法律加以保障 6.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纲领性法律文件是A.十款天条B.资政新篇C.太平刑律D.天朝田亩制度 7.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C.由以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8.具有中国公民资格的法定条件是A.出生在中国B.具有中国国籍C.年满18周岁D.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9.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法律性质是A.国家政权机关组织B.爱国统一战线组织C.群众组织D.社会团体组织 11.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A.契券B.券书C.质剂D.傅别 1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领导职位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B.国务院副总理C.中央军委副主席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3.最早系统规定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B.1919年魏玛宪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明大诰》的制定颁布者是__A.明宪宗B.明武宗C.明成祖D.明太祖 15.法律案审议的结果不包括__A.提付表决B.搁置C.终止审议D.表决 16.关于技术法规的表述;正确的是A.技术规范上升为法律后,称为技术法规B.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社会规范C.有些技术规范不具有国家意志性D.技术法规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7.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权力属于__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人大主席团 18.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A.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19.宪法的制定权属于__A.人民B.公民C.人民的代表机关D.制宪议会 20.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__A.它规定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B.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它使民主制度法律化D.它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21.殴打或者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犯罪行为,构成唐律“十恶”中的__A.恶逆B.不睦C.不道D.大不敬 22.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暂时代理主席职位直至全国人大补选产生新的国家主席、副主席的是__A.国务院总理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中央军委主席D.全国政协主席 23.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__A.法官老李在家中调解邻里纠纷B.某派出所决定对查某拘留10天C.15岁的南某偷了一台摄影机D.江某买盗版光盘的行为 24.在中国法制史上,最终废除宫刑是在__A.曹魏B.北周C.隋朝D.北齐 25.我国乡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修改为5年的时间是__A.1988年B.1993年C.1999年D.2004年 26.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划分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中央书记处C.国务院D.民政部 27.调整村民委员会范围的法定程序是__A.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B.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C.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再由乡级人民政府批准D.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8.国家副主席缺位时,应__A.由全国人大补选B.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D.人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补选 29.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是__A.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B.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C.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和首都 30.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守法、执法、司法等环节。
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选项不正确的是__A.公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修养,是其自觉遵守法律的必要条件B.法律实施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C.司法具有被动性、终极性、交涉性、公正优先性的特点D.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活动的权威性,防止行政权利的滥用 31.“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早确立于__A.西汉时期B.曹魏时期C.东汉时期D.隋代 32.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D.国际法不是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 33.下列刑法典中,规定有“保安处分”的是__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南京国民政府旧刑法D.南京国民政府新刑法 34.青工于某,一日晚发现某单位大院的一辆桑塔纳汽车车门未锁,即借着夜色将此车开出大院,驶到其情敌刘某每天上夜班必经的一小胡同口,将骑车上夜班的刘某撞死,然后急忙驾车逃离现场,因奔逃心切而闯红灯,将一带小孩过马路的妇女撞倒在地,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当夜于某又将此车开回原地,尚未被人发现于某的行为不构成__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应数罪并罚D.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应从一重罪处 35.钱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头支票,骗取某音像中心VCD光盘4 000张,票面金额3.5万元物价部门进行赃物估价鉴定的结论为:“盗版光盘无价值”对钱某骗取光盘的行为应如何定性__A.钱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C.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未遂D.钱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36.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__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侵犯著作权罪C.非法经营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37.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怀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二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__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D.故意杀人罪 38.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某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问: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__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无罪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39.关于刑法上认识错误哪个说法不正确__A.法律认识错误中的“假想无罪”原则上不排除罪责,但可以酌情减轻罪责B.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客体错误、对象错误、手段错误、打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C.甲为杀害乙而朝乙射击,却击中了乙身边的丙,致丙受伤,对甲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D.甲杀丁并碎尸,用塑料袋包装,对乙谎称是鸦片,以5 000元的价格托乙运至火车站寄存柜中存放。
乙按吩咐搬运至寄存柜中乙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 40.甲(男)和乙(女)发生纠纷,乙将脏物泼在甲的身上,甲恼羞成怒,便揪住乙的上衣,在有众多村民围观的情况下,对乙的下身猛击几拳,乙大骂不止,甲便扒下乙的裤子,叫来自家养的大公狗扑在乙的身上甲的行为构成__A.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B.公然侮辱罪C.侮辱罪D.诽谤罪 41.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其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销赃获利数千元此外,他还盗伐了他人自留地、责任田等地边田坎种植的零星树木5个多立方米对李某的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__A.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B.以盗窃罪定罪处罚C.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42.甲某系某医院外科医师,应邀在朋友乙的私人诊所兼职期间,擅自为多人进行了节育复通手术甲的行为构成__A.非法行医罪B.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C.医疗事故罪D.不构成犯罪 43.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44.甲欲杀乙,用菜刀对乙的胸部砍击,乙倒地后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亡,便迅速逃离乙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因护士在输液时用错药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__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伤害罪C.故意杀人罪既遂D.过失致人死亡罪 45.甲在盗窃时被75岁的老妇发现,老妇喊“捉贼”,被甲打了一耳光老妇上前夺被甲拿走的戒指时,又被甲推了一把老妇趁甲在翻其他东西时,拿起斧头向甲的脑袋砸去,致甲重伤老妇的行为属于__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伤害D.事后防卫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甲与乙预谋盗窃,事先明确分工,由甲负责偷盗物品,乙负责望风并事后为甲提供隐藏处所,两人分获赃款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2.共同共有的类型主要有__。
A.夫妻式共同共有B.家庭式共同共有C.合伙式共同共有D.联营式共同共有 3.财产共有关系的法律特征有__A.主体是两个以上B.客体是同一项财产C.内容包括双重权利和义务D.发生上是基于共同的生产或生活目的 4.共有关系可以分为__A.按份共有B.共同共有C.分别所有D.等额共有 5.下列财产关系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财产关系的有__A.夫妻共有财产B.家庭共有财产C.遗产分割前继承人对遗产形成的共有D.男女双方在事实婚姻期间形成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