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管理制度制定执行情况: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的情况2企业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情况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有哪些?4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内容5 是否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激救援预案二 检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接触人数等情况)2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岗位和名单3用人单位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4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种和人员名单5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6 职业禁忌症名单及调离情况证明7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表和职业史证明)8 职业病病人档案及治疗、康复、安置情况证明9 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包括年度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禁忌症调离情况、职业病病人诊断情况,职业病病人治疗、康复、安置情况三、作业场所的现场检查:1.是否建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和运行情况,防护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2.作业场所的现场管理情况:①是否把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分开,作业场所是否有人居住,剧毒工作场所是否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②是否在明显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该在其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③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3.劳动者的个体防护用品是否佩戴及佩戴方式是否合理四、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询问内容:1.是否了解本企业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引起的疾病2.针对职业病危害,企业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①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②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制)和操作规程③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④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企业的基本概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等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⑤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⑥最大限度的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⑦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制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制度,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⑧保证从业人员得到相应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⑨制定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与发放制度⑩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是否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应该采取防护的措施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写入劳动合同中4.劳动者是否参加了工伤社会保险,企业是否为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用五、岗位劳动者的询问内容:1.上岗前是否接受过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以及职业健康体检2.上岗前是否被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和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3.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4.高温,寒冷季节是否有其他防护措施5.职业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运行的效果6.企业相关人员是否违章指挥和强令其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7.企业是否会允许和接受其提出的关于企业防治职业病危害的意见和建议并就企业违法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1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批准(备案)文件、初步设计书及相关资料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预评价报告书和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复文件3 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和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复文件4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效果评价报告书和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批复文件。
5 国内首次使用或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的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