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云南考研中医考试考前冲刺卷(8)

h****
实名认证
店铺
2023-02-13
DOCX
17KB
约17页
2023年云南考研中医考试考前冲刺卷(8)_第1页
1/17
2023年云南考研中医考试考前冲刺卷(8)_第2页
2/17
2023年云南考研中医考试考前冲刺卷(8)_第3页
3/17

2023年云南考研中医考试考前冲刺卷(8)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__A.研究的一致性B.研究的差异性C.研究的多样性D.研究的特殊性 2.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__A.静态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3.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中,错误的是__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B.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4.被誉为教育实验创始人的教育家是__A.裴斯泰洛齐和蒙台梭利B.杜威和梅依曼C.梅依曼和拉伊D.杜威和蒙台梭利 5.假设的特征不包括__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C.具有多样性D.具有确定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他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B.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C.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7.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__A.科学实验B.特殊实验C.特殊教育D.科学教育 8.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__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静态描述法C.动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控制组与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唯一区别是控制组__A.引入实验因子B.不引入实验因子C.学习条件不同D.学习内容不同 10.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__A.整群随机取样法B.等距随机取样法C.分层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A.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B.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C.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D.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13.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__A.条形图B.圆形图C.线型图D.直方图 14.教育实验研究评价主要内容不包括__A.目标评价B.研究团体评价C.过程评价D.结果评价 1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A.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B.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C.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外在效标无关D.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间的一致性 16.既不能随机分派被试者,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是__A.准实验B.真实验C.前实验D.化学实验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C.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D.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18.需要使用公式的取样方法是__A.定额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简单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19.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称之为__A.效度B.信度C.错误D.误差 20.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__A.分析集中量数B.分析差异量数C.编制统计图表D.转换地位量数 21.在科学史上,首先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__A.达·芬奇B.罗吉尔·培根C.伽利略D.弗兰西斯·培根 22.教育实验按实验控制程度可以分为__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23.“教育程度”是__A.类别变量B.中介变量C.属性变量D.主动变量 2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__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25.幼儿情绪状态与课堂秩序的实验研究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属于__A.S—R法则实验B.多因子实验C.验证性实验D.P—R法则实验 26.对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评价,属于__A.实验设计评价B.目标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 27.“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法的实验研究”是一个__A.多因子实验研究B.前实验研究C.验证性实验研究D.单因子实验研究 28.可以操纵自变量变化,但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的实验是__A.准实验B.真实验C.前实验D.假实验 29.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而形成理论的过程实际存在着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是__A.探索—验证—确认B.确认—验证—探索C.确认—探索—验证D.探索—确认—验证 30.__实验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单组设计D.同组设计 31.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称为__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效度系数D.依存效度 32.在教育实验研究中,需要实验进行操作或处理的变量是__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 33.教育实验按实验研究的目的划分,可以分为__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4.大多数教育实验课题从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看,属于__A.基础性课题B.描述性课题C.应用性课题D.推论性课题 35.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不精确性,被称为__A.信度B.效度C.误差D.错误 36.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__A.前实验B.真实验C.验证实验D.准实验 37.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__A.圆形图B.条(柱)形图C.线型图D.直方图 38.已知三阶矩阵A的特征值为0,±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矩阵A是不可逆的.B.矩阵A的主对角元素之和为0.C.1和-1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D.Ax=0的基础解系由一个解向量组成. 39.设A为四阶实对称矩阵,满足A3-A=O,且其正、负惯性指数均为1,则A.行列式|A+E|=1.B.2E+A为正定矩阵.C.) 秩D.Ax=0解空间的维数为1. 40.设an>0且当n→∞时,,则级数()A. 条件收敛B.绝对收敛C.发散D.敛散性由具体an而定41.设A是n阶矩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A.对任意的n维列向量ξ,有Aξ=0,则A=0.B.对任意的n维列向量ξ,有ξTAξ=0,则A=0.C.对任意的n阶矩阵B,有AB=0,则A=0.D.对任意的n阶矩阵B,有BTAB=0则A=0. 42.设,当x→0时,α(x)是β(x)的()。

A.等价无穷小B.同阶但不等价的无穷小C.高阶无穷小D.低阶无穷小43.已知随机变量X和Y均服从正态分布N(0,1),则()A.X2+Y2服从X2(2)分布B.X-Y服从N(0,2)分布C.D.(X,-Y)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44.设f(x)与g(x)在(-∞,+∞)上都有定义,且x=x1是f(x)的唯一间断点,x=x2是g(x)的唯一问断点.则()A.当x1=x2时,f(x)+g(x)必有唯一的间断点x=x1B.当x1≠x2时,f(x)+g(x)必有两个间断点x1与x2C.当x1=x2时f(x)g(x)必有唯一的间断点x=x1D.当x1≠x2时f(x)g(x)必有两个间断点x1与x245.已知随机事件A,B满足条件,则()A.A,B两事件相等B.A,B两事件相互独立C.A,B两事件为对立事件D.A,B两事件不相互独立46.设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0<p<1),现进行独立重复试验,则直到第10次试验才取得第4次成功的概率为__.A.B.C.D. 47.设随机变量X取非负整数值,P(X=n)=an(n≥1),且EX=1,则a的值为__.A.B.C.D. 48.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49.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__A.基础B.延伸C.补充D.提高 50.______ 是对各门课程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