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

小****库
实名认证
店铺
2025-03-24
DOCX
18.76KB
约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_第1页
1/9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_第2页
2/9

第①天《孙权劝学》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5.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6.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7.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8.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第②天《木兰诗》一、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重要句子翻译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译文: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溅溅”的流水声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译文:(木兰)疾行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越过关隘山川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译文: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将士们的铠甲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壮烈牺牲了,有些凯旋而归⑤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译文:(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还赏赐很多财物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译文:在窗前梳理云一样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上花黄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译文:雄兔的脚乱扑腾,雌兔的眼眯缝着第③天《卖油翁》一、文学常识《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唐宋八大家”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二、重点语句翻译(1)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公也凭这一点自夸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有个买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一边,斜着眼睛看他射箭,久久地不离开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精湛(高超)吗?(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5)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6)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三、内容理解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开始反感、恼怒,后来无言以对,笑之原因: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的纯熟却不自夸2、说说文中两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陈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也有通达爽快的一面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3、本文中哪个句子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但手熟耳”或“惟手熟耳”,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启发:①熟能生巧;②勤能补拙;③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骄傲自满第④天《陋室铭》1、文章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2、写室中事,注重虚实相应,“可以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3、由作者的节操和情趣,我们自然会想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用《五柳先生传》中的语句来概括这两个人的高尚品德,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陋室铭 》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陋室铭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全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9、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这种(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1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1、描写陋室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进行的景色之雅:苔痕上苔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3、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5、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⑤天《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 和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二、默写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9、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三、翻译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近处玩弄。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