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新国标解读,国标系沃心,,,,,序号,新标准,旧标准,1,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2,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3,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5,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6,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7,G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GB/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8,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9,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10,\,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标准,防护目标,层级,GB/T 31485,化学能,单体,/,模组,GB/T 31467,化学能,系统,GB/T 18384,电能,系统,GB/T 18387,电磁能,整车(涵盖电池系统),,,,,基本要求,QCT 743-2006,GB/T 31484,、,GB/T 31485,、,GB/T 31486,电池,类型,锂离子,电池,未明确指定,包含各种类型,动力电池,样品级别,单体,模组,单体、模组、系统,模组定义,5,个或以上的单体串联,1,个以上的单体串联、并联、串并联,默认充放电倍率,3/C,1C,每项测试样品数量,单体,2,个,模组,1,个,单体,2,个,模组或系统,1,个,默认试验条件,20,℃±,5,℃,,相对湿度,:25%,~,85%,气压,:86kPa,~,106kPa,25,℃±,5,℃,,相对湿度:,15%~90%,气压:,86kPa~106kPa,,,GB,/T31484-2015,解读,GB/T31484-2015,主要考核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和系统的循环寿命指标,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不同的市场,以及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不同应用类型的动力电池。
对于电池单体和模组而言,大多数电池厂家的产品均可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于动力电池系统而言,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较弱的,pack,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挑战相关检测内容如下表所示:,,,序号,检验项目,适用范围,判定条件,1,室温放电容量(,Ah,),单体、模组、系统,单体:实测容量在额定容量的,100%~110%,之间,单体容量差异不超过,5%,(一致性要求,),,模,组或系统:实测容量在额定容量的,100%~110%,之间,样品容量差异不超过,7%,(一致性要求),2,室温放电能量(,Wh,),单体、模组、系统,要求同上,3,室温功率,单体、模组、系统,未明确规定(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4,标准循环寿命(,1C,充放电循环),单体、模组,以下条件满足,1,个就算合格:,,(,1,),5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90%,(,2,),10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80%,5,混合动力乘用车功率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模组、系统,按工况进行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和,5s,放电功率(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6,混合动力商用车功率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模组、系统,按工况进行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和,5s,放电功率(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7,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模组、系统,按工况进行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8,纯电动,商用车能量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模组、系统,按工况进行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9,插电式,/,增程式,电动汽车,电池工况循环寿命,模组、系统,乘用车参照上述第,7,条,,商用车参照上述第,8,条,,,检验项目,QCT 743-2006,GB/T 31484-2015,标准循环寿命,测试方法,:,C/3,充电,,,C/2,放电,放电深度为,80% DOD,测试方法:,1C,充电,,1C,放电,放电深度为,100% DOD,(或企业所规定条件),,判定标准:容量衰减到初始值的,80%,时,循环测试,>500,次,判定标准:容量衰减到初始值的,80%,时,循环测试,>1000,次,或容量衰减到初始值的,90%,时,循环测试,>500,次,,样品级别:仅适用于单体测试,样品级别:适用于单体、模组、系统,工况循环寿命,测试方法:简单模拟工况,分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电池,但是测试工况不区分乘用车与商用车,测试方法:采用新的工况循环路谱,分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电池,测试工况区分乘用车和,商用车,,判断标准:依据企业所规定数据,判断标准:依据企业所规定数据,,样品级别:仅适用于模组,样品级别:适用于模组、系统,,,,GB/T31485-2015,主要考核动力电池单体和模组的安全指标,围绕化学能的防护,给出了一系列滥用情况以及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要求和检验规范。
相比于,QC/T743-2006,,,GB/T31485-2015,增加了单体海水浸泡、单体温度循环、单体低气压、模组跌落、模组海水浸泡、模组温度循环、模组低气压等,7,项新的检验要求针对大部分检验项目,,GB/T31485-2015,均做了提高或强化,并要求测试结束后,必须观察,1,小时,才能确定检验是否合格,而,QC/T743,标准并无此要求相关测试项目的对比如下:,GB,/T31485-2015,解读,,,,,,,,,,,GB/T31485-2015,与,GB/T31467.3-2015,配合,构成了电池单体、模组、系统层级的较为完整的安全检验标准,,,GB,/T31486-2015,解读,GB/T31486-2015,主要针对电池单体的外观、尺寸、重量和室温放电容量,以及模组的外观、尺寸、重量、常温性能、高低温性能、耐振动性能、存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与,QC/T743,相比,,GB /T31486-2015,取消了针对单体电池的高低温性能、放电倍率性能、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存储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增加了针对模组的常温充放电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荷电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等相关要求,具体内容的对比如下:,,,,序号,单体检测项目,QCT 743-2006,GB/T 31486-2015,1,外观,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染,标志清晰,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干燥无外伤,排列整齐,连接可靠,标志清晰,2,极性,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极性,标示正确,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极性,标示正确,3,尺寸和质量,用量具检测电池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用量具检测电池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4,常温放电容量,检测方法:,C/3,充电至截止电压,,C/3,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如果计算值低于规定值,可重复,5,次,1C,充电至截止电压,,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重复,5,次测试,取平均值数据,,,判定标准: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判定标准:(,1,)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2,)所有样品的计算容量极差(最大和最小容量差)不得超过,5%,(一致性要求),5,-20,℃放电容量,常温下以,C/3,充满电,在,-20,℃温度下存储,20,小时,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70%,,6,55,℃放电容量,常温下以,C/3,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5,小时,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5%,,,,7,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能量型),常温下以,C/3,充满电,以,1.5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0%,,8,常温倍率放电容量(功率型),常温下以,C/3,充满电,以,4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9,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常温下以,C/3,充满电后存储,28,天,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即为荷电保持能力,,以,3/C,充满电,再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即为容量恢复能力,/,,,判定标准: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0%,,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10,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常温下以,C/3,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7,天,恢复至常温下保持,5,小时,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为荷电保持能力,,继续以,3/C,充满电,再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为容量恢复能力,/,,,判定标准: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0%,,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11,存储,常温下以,C/3,充满电,再以,3/C,放电,2,小时,常温存储,90,天,,以,3/C,充电至截止电压,再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计为容量恢复能力,/,,,判定标准: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5%,,,,,,,,序号,模组检测项目,QCT 743-2006,GB/T 31484-2015,1,外观,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染,标志清晰,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干燥无外伤,排列整齐,连接可靠,标志清晰,2,极性,用电压表检测模组极性,标示正确,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极性,标示正确,3,尺寸和质量,用量具检测模组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用量具检测电池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4,常温放电容量,检测方法:,C/3,充电至截止电压,,C/3,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如果计算值低于规定值,可重复,5,次,1C,充电至截止电压,,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重复,5,次测试,取平均值数据,,,判定标准: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判定标准:(,1,)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2,)所有样品的计算容量极差(最大和最小容量差)不得超过,5%,(一致性要求),5,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能量型),/,常温下以,1C,充满电,以,3C,放电(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0%,6,常温倍率放电容量(功率型),/,常温下以,1C,充满电,以,8C,放电(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7,常温倍率充电性能,/,常温下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静置,1,小时,,以,2C,充电(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静置,1,小时,,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8,低温(,-20,℃)放电容量,/,常温下以,1C,充满电,在,-20,℃温度下存储,24,小时,在,-20,℃下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70%,(锂电池)或,80%,(镍氢电池),9,高温(,55,℃)放电容量,/,常温下以,1C,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5,小时,在,55,℃下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达到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判定标准: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0%,10,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常温下以,1C,充满电,存储,28,天,,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为荷电保持能力,,继续以,1C,充满电,再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为容量恢复能力,,,,判定标准: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5%,,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锂电池)或,95%,(镍氢电池),11,高温(,55,℃)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常温下以,1C,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7,天,恢复至常温下保持,5,小时,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为荷电保持能力,,继续以,1C,充满电,再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为容量恢复能力,,,,判定标准: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5%,(锂电池)或,70%,(镍氢电池),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锂电池)或,95%,(镍氢电池),12,耐振动性能,/,模组固定在试验台,按下述要求测试:,,放电电流:,3/C,,振动方向:上下单向,,振动频率:,10Hz~55Hz,,最大加速度:,30m/s,2,,扫频循环:,10,次,时间:,3h,,,,判定标准:无电流锐变和电压异常,无外壳破损,无电解液泄漏,模组连接可靠,结构完好,,存储(,45,℃),/,常温下以,1C,充满电,再以,1C,放电,30,分钟,在,45,℃温度下存储,28,天,,在室温下搁置,5,小时,以,1C,充电至截止电压,再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计为容量恢复能力,,,,判定标准: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GB/T31486-2015,重点强化模组级的电性能测试,弱化了电池单体级别的电性能测试,从整车级别来考虑,这是合理的。
电池厂家给整车厂供货的时候,一般是提供模组级产品或系统级产品,国标更多的集中在针对电动汽车“零部件级”的产品测试,而针对电池单体的电性能测试,应由整车厂与电池企业共同确定相关检验项目和测试要求,并在电池企业内部或委托外部机构完成相关测试验证,不作为强制性的标准要求GB,/T31467.1-2015,解读,GB/T31467.1-2015,标准针对功率型动力电池包,/,系统的容量、能量、功率、效率、荷电保持等基本性能的测试规程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为检验检测提供了标准依据功率型电池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起到能量回收和动力辅助输出的作用,达到一定的节油和减排效果因此要求倍率性能突出,(,比功率要大,),,内阻小,发热量低,循环寿命长针对功率型电池包,/,电池系统,标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测试规程,但是并没有提供判定合格的依据,具体的判断条件,取决于电池或整车企业提供的产品规格书所规定的数值测试项目,适用范围,测试目的,室温容量及能量,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温度,25,℃,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高温容量及能量,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温度,40,℃,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低温容量及能量,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温度,0,℃和,-20,℃温度,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功率和内阻测试,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分别检测,-20,℃,,0,℃,,25,℃,,40,℃这,4,个温度下,,80%,,,50%,,,20%,这三个不同,SOC,平台的充放电功率值和充放电内阻值,无负载容量损失,动力电池系统,模拟,25,℃和,40,℃的车载状态下(系统由辅助电源供电),动力电池系统因长期搁置所造成的容量损失,搁置前动力电池系统处于满电状态,搁置时间为,7,天和,30,天(中间有两次标准循环),存储容量损失,动力电池系统,测试,45,℃温度下,,50% SOC,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储,30,天后的容量损失,高低温启动功率,动力电池系统,分别检测,-20,℃,,40,℃温度下,系统在,20% SOC,(或厂家规定的最低,SOC,值)的功率输出能力,能量效率,动力电池系统,分别检测,-20,℃,,0,℃,,25,℃,,40,℃这,4,个温度下,,65%,,,50%,,,35%,这三个不同,SOC,平台的快速充放电,效率,,,,GB,/T31467.2-2015,解读,GB/T31467.2-2015,标准针对能量型动力电池包,/,系统的容量、能量、功率、效率、荷电保持等基本性能的测试规程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为检验检测提供了标准依据。
能量型电池主要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车,作为车辆的唯一动力来源或重要动力来源,具有良好的节能和减排效果能量型动力电池系统要求存储的能量多,(,比能量,),,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好针对能量型电池包,/,电池系统,标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测试规程,但是并没有提供判定合格的依据,具体的判断条件,取决于电池或整车企业提供的产品规格书所规定的数值测试项目,适用范围,测试目的,室温容量及能量,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温度,25,℃,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高温容量及能量,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温度,40,℃,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低温容量及能量,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温度,0,℃和,-20,℃温度,产品在,C/3,和,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功率和内阻测试,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分别检测,-20,℃,,0,℃,,25,℃,,40,℃这,4,个温度下,,90%,,,50%,,,20%,这三个不同,SOC,平台的充放电功率值和充放电内阻值,无负载容量损失,动力电池系统,模拟,25,℃和,40,℃的车载状态下(系统由辅助电源供电),动力电池系统因长期搁置所造成的容量损失,搁置前动力电池系统处于满电状态,搁置时间为,7,天和,30,天(中间有两次标准循环),存储容量损失,动力电池系统,测试,45,℃温度下,,50% SOC,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储,30,天后的容量损失,能量效率,动力,电池系统,分别检测,25,℃,,0,℃,,T,min,(由车厂和供应商确定)这,3,个温度下,电池系统以,1C,和,I,max,(,T,)(由车厂和供应商确定)两种充放电倍率所测得的充放电倍率,,,,,GB,/T31467.3-2015,解读,,前两个标准主要集中在电性能测试,本标准则主要针对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
本标准结合,GB/T31485-2015,,就构成了从电池单体、模组、到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完整的化学能防护规范测试项目,适用范围,测试目的,振动,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内部,电子装置,模拟安装在车辆上的随机振动情况,要求测试过程中和测试后,系统完好,无机械、电气、精度、绝缘、性能等方面的损伤,机械冲击,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安装在车辆上,或运输状态时,因车辆颠簸所造成的,Z,轴方向的冲击,/,撞击力,要求无机械损伤,无泄漏,无起火或爆炸现象,绝缘正常,跌落,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安装或维修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自由跌落,要求无电解液泄漏,无起火或爆炸现象,翻滚,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安装在车辆上随整车翻滚的情况,要求结构完好,连接可靠,绝缘正常,无电解液泄漏,无起火和爆炸现象,模拟碰撞,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安装在车辆上发生车辆碰撞的情况,要求绝缘正常,无电解液泄漏,无起火和爆炸现象,挤压,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安装在车辆上发生车辆碰撞,并且电池包发生严重挤压变形的情况,要求无起火和爆炸现象,温度冲击,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外部环境温度快速变化的使用情况,要求绝缘正常,无电解液泄漏,无起火和爆炸现象,湿热循环,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高温高湿的存储或运输情况,要求绝缘正常,无电解液泄漏,无起火和爆炸现象,海水浸泡,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产品被海水完全浸没的极端情况(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要求无起火和爆炸现象,外部火烧,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产品直接暴露于外部火焰的情况(一般发生于整车因线路短路或燃油泄漏着火的情况),要求无爆炸现象,盐雾腐蚀,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高盐雾地区(海边城市)使用的情况,要求无外壳破损,无电解液泄漏,无起火和爆炸现象,高海拔,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模拟高海拔低气压的使用情况,要求各项指标和性能正常,过温保护,动力电池系统,模拟高温滥用情况下系统的保护功能,要求系统无喷气,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燃烧,绝缘正常,短路保护,动力电池系统,模拟外部短路情况下系统的保护功能,要求系统无泄漏,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燃烧,绝缘正常,过充电保护,动力电池系统,模拟过充电滥用情况下系统的保护功能,要求系统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燃烧,绝缘正常,过放电保护,动力,电池系统,模拟过放电滥用情况下系统的保护功能,要求系统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燃烧,绝缘,正常,,,,,GB,/T31484-2015,解读,GB/T18384.1-2015,针对电动汽车的车载储能装置,(,动力电池系统,),提出了保护驾驶员、乘客、车辆外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安全要求。
从,2001,版到,2015,版本,标准调整了适用电压范围,修改了绝缘电阻的要求,增加了针对产生热量的要求,并删除了针对碰撞防护的要求标准还对绝缘电阻的测试条件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在露点阶段进行多次测量,取绝缘电阻的最小值,比第一版本更为严格此外,绝缘电阻的计算方法做了修订,具体内容请参考标准文稿项目,GB/T 18384.1-2001,GB/T 18384.1-2015,适用电压范围(,B,级电压),25V~660V,(交流),或,60V~1000V,(直流),30V~1000V,(交流),或,60V~1500V,(直流),高压标识,,,电池类型标志,产品外部应有标签或贴纸清晰注明蓄电池类型,当人员接近动力电池系统,应能够看到高压警告标识,并能够通过相关标识识别电池种类,绝缘电阻,大于,100,Ω,/V,大于,100,Ω,/V,(如果动力电池系统没有交流电路,或交流电路有附加防护,),,大于,500,Ω,/V,(如果动力电池系统有交流电路,且没有附加防护),爬电距离,高压端子之间≥,(,0.25U+5)mm,,,带电,部件与电底盘之间≥,(,0.125U+5)mm,,,U,为标称工作电压,高压端子之间≥,(,0.25U+5)mm,,,带电,部件与电底盘之间≥,(,0.125U+5)mm,,,U,为两个输出端子之间最大工作电压,危险气体排放与通风,车辆任何地方不得有危险气体聚集,,针对充电和正常使用时的氢气浓度有明确限定,在正常环境和操作条件下,驾驶舱,乘客舱,及其他载货空间的有害气体或其他有害物质,不能达到危险,浓度具体,要求遵照相应的国标,产生的热量,\,防止任何单点失效(如电压,电流,温度传感器等)造成可能危害人员的热量的产生,过流及短路切断,在过电流和短路情况下,过流断开器必须切断输出,切断功能在任何故障状态下都必须正常实施,如果动力电池系统自身无防短路功能,应有一个过流断开装置在汽车厂商规定的条件下断开动力电池系统,以防止对人员,车辆和环境的危害,碰撞防护,在法规和标准规定的碰撞条件下,:(,1,),,动力电池系统不得穿入乘客舱,不得危及乘客,安全(,2,),,不得因为碰撞而甩出车,外(,3,),,碰撞时应防止短路发生,\,,,,,GB,/T31484-2015,解读,GB/T18384.2-2015,针对整车,(,包括动力电池系统,),提出了操作过程、故障防护、用户手册、紧急响应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针对操作安全,,2015,版删除了主开关和辅助功能的要求针对故障防护,删除电气连接,辅助电路和过流切断的要求,增加了故障安全和单点失效的要求显然,修改之后的涵盖面更为广泛,只要是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单点失效,/,故障,都应该在设计时予以考虑另外,还增加了紧急响应的要求,这对于事故处理,(,如灭火,救灾等,),非常关键,如果处理不当,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可能更为严重,所以厂家必须提供详细的故障处理指南或手册,,,项目,,GB/T 18384.1-2001,GB/T 18384.1-2015,适用电压范围(,B,级电压),,25V~660V,(交流)或,60V~1000V,(直流),30V~1000V,(交流)或,60V~1500V,(直流),操作安全,驱动系统、电源接通程序,(,1,)从“电源切断”转换到“可行驶”状态,至少需要经过两次有意识的不同的连续动作,,(,2,)车辆与外部电路(如电网)连接时,不能通过自身动力移动,,(,3,)驱动系统关闭后,只能通过正常的电源接通程序重新启动,,(,4,)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持久或间歇显示驱动系统已完成准备工作,(,1,)从电源切断转换到可行驶模式,至少需要经过两次有意识的不同动作,,(,2,)从可行驶模式到电源切断只需一个动作,,(,3,)动力电源对驱动电路的主开关功能是驱动系统电源接通,/,断开程序的必要部分,,(,4,)应连续的或间歇的向驾驶员提示,车辆已处于可行驶模式,,(,5,)车辆停止,驱动系统关闭后,只能通过上述程序重新进入可行驶模式,,行驶,(,1,)如驱动功率大幅度降低(如因为系统过温或电池不均衡等),应通过明显的装置显示这一状态,,(,2,)当剩余电量低于一定值(系统下限),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显示,且能使车辆依靠自身动力驶出交通区域,并能够为照明系统提供所需电量,(,1,)如驱动功率大幅度降低(如因为系统过温或电池不均衡等),应通过明显的装置显示这一状态,,(,2,)当剩余电量低于一定值(系统下限),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显示,且能使车辆依靠自身动力驶出交通区域,并能够为照明系统提供所需电量,,倒车,如果通过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倒车,需满足:,,(,a,)前进和倒车,应通过驾驶员两个不同的动作来完成,或,,(,b,)如果只通过一个动作来完成,应使用一个安全装置,使开关只有在静止或低速时才能转换到倒车位置,如果通过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倒车,需满足:,,(,a,)前进和倒车,应通过驾驶员两个不同的动作来完成,或,,(,b,)如果只通过一个动作来完成,应使用一个安全装置,使开关只有在静止或低速时才能转换到倒车位置,,停车,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如驱动系统仍处于“可行驶”状态,应通过明显的信号装置提示驾驶员,,如果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动力电机还在旋转,这时切断车辆电源(熄火),车辆不能移动或行驶,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如驱动系统仍处于“可行驶”状态,应通过明显的信号装置提示驾驶员,,切断电源后,车辆不能产生由自身驱动系统产生的不期望的行驶,,主开关,应使用一个主开关来断开车载电源(动力电池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极,主开关应能够通过驾驶员手可触及的一个手动装置来控制。
每次电源切断后,应能通过正常的电源接通程序重新恢复供电\,,电磁兼容性,电磁抗扰度,满足,ISO 11451-2,的要求,,电磁发射,满足,GB 14023,和,GB/T 18387,的要求,满足相关标准,,辅助功能,当车辆运行时,辅助电路应符合其他相应的标准要求,特别是灯光,信号,功能安全,\,,,故障防护,非预期的车辆动作,应防止驱动系统出现不希望的加速,减速和倒车,应尽量避免或防止由车辆特有系统和部件的硬件或软件单点失效所造成的不希望的加速,减速和倒车,,故障安全,\,针对电动汽车系统和组件的设计应考虑故障安全,,单点失效,\,应对可能的单点失效采取管理措施,,电气连接,电气连接任何非预期的断开,都不应导致车辆产生危险,\,,辅助电路,当辅助电路与动力系统有电连接时,应防止辅助电路电压过高,\,,过流切断,当电流过大时,应使用一个电路保护器、切断装置或熔断器断开车载电源(动力电池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极,\,用户使用手册,,在用户手册中应详细注明与电动,汽车安全,操作和防护相关的方面,,标识,,\,车辆标识与相关法规一致,紧急响应,,\,厂家应向安全人员和紧急响应者提供关于车辆故障处理的信息,,,,,GB,/T18384.3-2015,解读,GB/T18384.3,主要是如何防护电动汽车车载电力驱动系统和传导连接的辅助系统可能造成的人员触电危害。
GB/T18384.3-2015,版本大大强化了针对人员触电防护的要求,增加了对绝缘电阻、电容耦合、断电、绝缘要求、绝缘配合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他一些项目的内容做了必要的修改修改后的版本,比,2001,版考虑的更为全面,虽然是针对整车级别的要求,但是动力电池系统可以直接参照其中的部分要求进行设计和检验项目,,GB/T 18384.1-2001,GB/T 18384.1-2015,适用电压范围(,B,级电压),,25V~660V,(交流),或,60V~1000V,(直流),30V~1000V,(交流),或,60V~1500V,(直流),标记,高压警告标记,\,√,,B,级电压电线标记,\,√,人员触电防护,通则,√,√,,基本防护方法,√,√,,单点失效防护——电位均衡,√,√,,单点失效防护——绝缘电阻,\,√,,单点失效防护——电容耦合,\,√,,单点失效防护——断电,\,√,,触电防护的替代方法,\,√,,绝缘要求,\,√,,遮拦,/,外壳,√,√,,绝缘配合,\,√,,电介质强度,√,√,,车辆充电插座,\,√,,,防水,模拟清洗,√,√,,模拟暴雨,√,√,,模拟涉水,√,√,,要求,√,√,用户使用手册,,\,√,,,,,标准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标准是万万不能的。
随着新版国标的陆续发布,国内在电动汽车的发展方面已经不再一味追求速度快和规模大,而是立足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逐步建立一个基础性的入围门槛和通用化的检验标准,让大家在一个相对公正和透明的环境里进行竞争与合作,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们应该看到,国标的制定,更多的参考了国外已有的标准体系,这是可取之处,吸收他人已有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一味追随别人的脚步,并不能使我们在全球竞争脱颖而出,掌握足够的技术优势和话语权,我们更需要积累和探索中国自己的产业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形成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要让自己的标准走出国门,推动全球标准的完善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