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鉴赏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芳草渡贺 铸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①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B.“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答案】CE【解析】C.“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分析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
E.对表达方式的概括有误,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答案】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捻”“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深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塑造的是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深爱丈夫并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从“留”“送”“捻”等动作和“君也去,远蓬莱千里地,音信乖”等语句可以看出,词是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词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对 雪①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押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表达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尾联中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个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的形象答案】CE【解析】C.“‘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炉火熊熊燃烧是作者眼前的幻象E.“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2)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颔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二字,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概括景象应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用意在内容上的作用是抒情,突出主旨;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呼应标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答案】AC【解析】A.“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故国灭亡的悲情C.“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解析】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江城子·癸酉春社①王 炎②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注】①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②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此时他七十五岁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答案】AD【解析】A.“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
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答案】CD【解析】C.“‘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错误,通读全词可知,“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D.“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这首词作者主要是通过形与神两方面来刻画桂花形象的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是写桂花的形,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层层绿叶,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是写桂花的神,就像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梦后寄欧阳永叔①梅尧臣不趁常参久②,安眠向旧溪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山王今已贵③,肯听竹禽啼。
注】①永叔:欧阳修的字写作此诗时,梅尧臣居母丧,即将服阕②常参: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官员每天参加朝见,称常参官官员一般在五更前鸡鸣时便需等待上朝,是谓待漏③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山涛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山涛曾举荐嵇康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是“梦后”,诗的重点也是抒发梦后感怀,但诗先交代自己的情况,作为梦的背景B.首联实写,说自己正居母丧,离开朝廷已经很久,安居在故乡,对后面写梦起了重要作用C.“五更千里梦”,虚写梦境,诗人安眠旧溪,梦向千里外欧阳永叔,可见思念之深D.“残月一城鸡”是梦中场景,诗人在梦中听到鸡鸣(早朝信号),准备参见皇帝E.颈联写人生如梦,官场得失交替,因而有“可齐”之“理”,以表明自己看重功名利禄答案】DE【解析】D.“残月一城鸡”是梦醒后实景,不仅写出在“安眠向旧溪”时的梦醒情景,而且寄托着去国(离开京城)、思友之深“意”E.“浮生理可齐”表明诗人看轻富贵功名之得失,保持廉洁、操守2)本诗尾联“山王”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哪个人物形象相似?作者写“山王”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答案】垂钓者作者写山王是以山、王类比欧阳修,希望欧阳修保荐自己:欧阳修像山、王一样显贵,不知道肯不肯听作者说话,看到作者的长处,从而向山涛举荐嵇康一样举荐作者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以及比较诗句的含义首先明确注释中的内容“山涛曾举荐嵇康”,再结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出尾联的含义是希望欧阳修像山涛举荐嵇康一样举荐自己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山居即事王 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掩柴扉”写出诗人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切诗题“即事”B.颔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寂寥凄清C.颈联“嫩竹”“红莲”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D.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渊明之情怀E.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这表现了诗人想入仕途而不能的矛盾心理答案】BE【解析】B.“山居环境的寂寥凄清”理解错误,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E.“想入仕途而不能的矛盾心理”是架空分析,诗人王维一直是潜心探究、欣赏田园生活的。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的形象答案】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这首诗塑造的是一个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者形象在分析诗人形象时要结合具体诗句以及诗的意象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