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行业前瞻分析报告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拓展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根据常住人口规模优化街道社区设置和管辖范围建设现代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等方式,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一、 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完善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置设施提升污水管网收集能力,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推动重点城市群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断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加强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死角整治控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二、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高质量推进补贴性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确定的5000万人次目标。
面向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深化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求学圆梦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适时加大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力度结合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开展针对性创业技能培训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业转移人口的招生规模三、 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增量投放与存量盘活利用相挂钩适当扩大住宅用地供应比例,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序增加蓝绿生态空间探索推行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稳慎把握省会城市管辖范围和市辖区规模调整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四、 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完善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和必要设备配置,补齐县城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提高平疫结合能力,确保改建新建的大型公共设施具备短期内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条件。
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河道、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重点治理严重易涝积水区段健全重要应急物资收储调配机制、基本生活用品保障机制五、 规划设计行业上下游关联性本行业上游主要是提供各种技术设备、软件、耗用材料的通用供应企业、提供劳务的服务类企业以及提供专项研究咨询服务的供应商,行业下游主要为负责具体城乡建设实施和工程项目建设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开发企业一)规划设计行业上游行业情况对于所需的设备、材料而言,上游的技术设备、耗材、软件等材料均为市场供应充裕,而且质量、价格高度透明的产品;对于所需的协作分包、文本效果图而言,也属于市场竞争充分且价格透明的产品,不存在依赖特定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的情形因此,总体来看,本行业与上游行业之间不存在紧密的依赖关系,上游行业的发展变化不会对本行业造成重大影响二)规划设计行业下游行业情况本行业下游客户为城乡建设的实施者和工程建设的需求者,包括各级政府及所属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基础建设投资商等由于规划设计、工程设计的市场容量与国家区域建设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直接相关,而工程建设的市场规模又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行业对其下游行业的政策发展及客户需求具有较强的依附性。
下游各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需求变化,对本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牵引及驱动作用未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以及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等提升现有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工作的逐步开展,本行业的发展仍将持续向好六、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新开工改造5.3万个,有条件的可同步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在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探索老旧厂区和大型老旧街区改造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七、 健全配套政策体系继续安排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健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等权益,支持探索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县及县以上城镇常住人口数据,研究建立各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统计发布机制,结合大数据技术推进常态化统计发布八、 规划设计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前,各地规划局与规划院通常同属于行政序列,城市规划工作具有较强的行政属性1985年,国家计委颁布了《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试行)》,规划编制工作进入收费咨询阶段,规划局与规划院由过去平级别的工作关系,转变为甲乙方的合同委托关系,部分规划院转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经营自主性、人员积极性得到加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一些规划院进一步改制为企业与此同时,民营规划院增长迅速,国外设计咨询机构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至此,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由过去以事业单位规划院为主体转变为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多元化局面,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规划设计确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整体方案,工程设计则就具体的建设目标加以明确,具有天然的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项目从图纸到建成的过程中,又要求规划设计业务能够结合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项目从图纸到落实的过程中,又要求承担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深入管控每一步骤,将设计理念予以落实,从而逐步出现了工程总承包及管理业务一)规划设计行业发展现状1、城市更新平稳推进,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容量持续提升规划设计业务与城镇化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城镇化率的提高也使得相关主体有更多的需求去编制新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城镇化率的迅速攀升意味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增加,在城市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建建筑、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的综合布局均具有规划需求,因而不断地扩大规划设计业务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城市开发建设重点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为规划设计业务市场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城乡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乡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治理效果和水平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引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城镇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为规划设计及工程设计行业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逐渐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乡规划产业群2、规划设计行业向综合性方向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以及现代环保等观念的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等要求逐渐提升,城市发展与保护将从实现某一具体功能的单一性发展为主逐步转变为综合实现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发展为主,要求企业具备全流程、多范围的设计服务能力二)工程设计行业发展概况根据住建部数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全国工程设计企业营业收入由4,609.2亿元增长至5,482.7亿元,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20年全国工程设计类企业由2018年的20,604家增加至21,327家,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至202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专业技术人员由188.2万人增长至214.5万人,整体和企业规模保持总体相同的发展趋势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城镇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土地建设将从过去的增量时代逐步进入存量时代,对工程设计的需求将从过去的以数量为主转变为以质量为主,对高品质工程设计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城市发展的逐步推进,也将增加对较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借鉴需求以上领域需求为工程设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合理的市场空间九、 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合理调控租金水平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农业转移人口、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住房问题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