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

94****0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11-15
PPT
190.01KB
约37页
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_第1页
1/37
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_第2页
2/37
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_第3页
3/3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7,产业政策,内 容 摘 要,产业政策概述,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手段,各种类型的产业政策,7 产业政策内 容 摘 要产业政策概述,1,一、产业政策概述,1、产业政策的含义,概括地讲,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执行的一种政府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政策变量,一、产业政策概述1、产业政策的含义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执行的一,2,2、产业政策兴起和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美国:市场失灵理论,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弥补由于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规模经济造成的市场失灵,尤其是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例如美国1890年制定的反垄断法规谢尔曼法,2、产业政策兴起和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3,日本和韩国:赶超战略,产业政策是政府通过扶持和鼓励主导产业发展,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如韩国对重化工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的扶持这种政策可以通过政府的事前调节,避免市场机制事后调节所造成的浪费现代观点:国际竞争,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持或争取本国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

如美国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强对研发活动的投资、资助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日本和韩国:赶超战略现代观点:国际竞争,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宏观调控,a、,货币政策:,信用扩张厂商出清存货或偿还债务厂商资金流动性增加破产减少或投资能力增加我们可以将它与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比:,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MiIY),马克思主义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只能缓解衰退b、,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及其所引致的消费会吸收厂商的过剩商品,增加厂商的支付手段,有利于厂商出清存货和偿还债务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出清过剩商品,解决“积压存货”和“资金紧张”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宏观调控,5,d、,产业政策:出清过剩资本,解决“开工不足”问题,在经济衰退期进行固定资本更新,将增加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并进而增加消费需求,这有些类似于乘数效应企业之所以愿意在衰退时更新固定资本,是希望降低生产成本,以便在过剩资本的激烈竞争中获胜政府可以采取的产业政策:,第一,加速原有固定资本的折旧,刺激企业的固定资本更新第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固定资本更新提供技术供给第三,对资本投向新兴产业的创业期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由于新兴产业不存在过剩资本问题,对此类产业的投资不仅可以起到与固定资本更新同样的作用,而且不需要以淘汰原有资本为代价d、产业政策:出清过剩资本,解决“开工不足”问题,6,更加现实的解释:经济转型期计划经济的残余,例1:有效果的产业政策,经济过热时期对土地供给的控制,例2:有争议的产业政策,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汽车等高利润行业的限制,更加现实的解释:经济转型期计划经济的残余,7,1、产业政策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理论基础:市场失灵论),实现超常规发展,赶超发达国家(理论基础:赶超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优化配置(理论基础:赶超战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国际竞争),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转型期实现某种政府经济目标的手段,二、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手段,1、产业政策的作用 二、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手段,8,2、产业政策的局限性,就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而言,产业政策并非对任何产业都有同等的作用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产业本身的素质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只对那些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效率高的行业才起作用,其他产业则并非如此例:中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支持的录象带生产项目,2、产业政策的局限性,9,产业政策的作用并非是万能的。

产业政策的成功需要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完备的法律体系、健全的企业制度例:加纳的产业政策失败和新加坡的产业政策成功产业政策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通常是产业政策的力度越大,就越需要相应的政策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等资源)做保障例: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产业政策的作用并非是万能的10,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产业发展成功的真正原因是市场竞争中体现的企业家精神,以及与此相关的健全的企业制度例:日本成功的汽车、家电产业并未得到政府太多的扶持;而失败的信息产业得到了大量政府扶持产业政策虽然可以弥补市场失灵,但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市场扭曲正是为了避免这个弊端,美国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时,并未采取金融抑制等扭曲市场机制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政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种子”基金,然后让市场去选择优质企业的方式,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产,11,一个产业政策扭曲市场机制的例子:,江苏常州的民营铁本钢铁企业,扩建规模:840万吨,投资规模:100亿元,占地规模:9000亩,上海的宝钢,扩建规模:1000万吨(从2000万增至3000万),投资规模:500-600亿元,占地规模:12000亩,一个产业政策扭曲市场机制的例子:,12,结局:,“低效率”的宝钢:继续扩建,“高效率”的铁本:立即停建并直接导致银行损失53亿元,铁本的罪名,拆分为22个项目,骗贷45亿元,违法占地6000亩,偷税漏税,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意图,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13,3、产业政策的手段,直接干预:,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式,直接干预某产业的资源分配,及时纠正产业活动中与产业政策相抵触的各种违规行为,以保证预定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3、产业政策的手段,14,间接诱导:,主要指通过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诱导企业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自主决定服从政府的产业政策目标,(1)经济杠杆手段:财政、金融手段,(2)信息诱导手段: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权威数据和信息发布等间接诱导:主要指通过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15,扭曲市场机制的间接诱导:,向大企业、大财团倾斜,不扭曲市场机制的间接诱导:,向中小企业倾斜,扭曲市场机制的间接诱导:向大企业、大财团倾斜不扭曲市场机制的,16,法律管制:,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等,以保证预定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通常适用于实现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等产业组织政策目标但亚洲国家的许多直接干预和间接诱导政策也采取了法律管制的方式,法律管制: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17,三、各种类型的产业政策,1、产业组织政策,又被称为“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它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竞争促进政策,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限制过度竞争政策(或政府规制政策),三、各种类型的产业政策1、产业组织政策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竞,18,2、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升级进行干预的政策。

产业结构的优化选择,是产业结构政策的灵魂和最终目标因此产业结构政策需要回答:在发展一国经济时,需要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培育什么新兴产业?限制乃至压缩、淘汰什么产业?,2、产业结构政策,19,主导产业的选择主体,(1)以政府为选择主体:,市场发育不完善,资本短缺;,政府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受制于利益集团,(2)以市场为选择主体:,“政府失灵”有可能比“市场失灵”更严重;,政府对主导产业的倾斜政策干扰了市场机制的发挥,使“入选”的主导产业增加了对优惠政策的依赖性,导致这些产业的低效率和缺乏竞争力;,政府未必代表全社会利益,而是可能受某些利益集团影响主导产业的选择主体,20,主导产业的运行基础,(1)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积累和投资率,(2)要有充足的市场需求(不局限于国内市场),(3)要有充分的创新不但包括技术的创新,而且包括制度创新罗斯托指出:“,必须有最低限度的一群企业家的出现,这些企业家的根本特点是他们乐于并有能力采用新的生产函数,”,主导产业的运行基础,21,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著名的罗斯托扩散效应,至今尚无一个合适的量化标准,原因是扩散效应是一种非均衡的、动态的经济现象。

2),赫希曼的关联强度基准感应度和影响力大的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波及效应,可以选择为主导产业,中国的应用:几乎所有的省份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都选择了钢铁、汽车、电子通讯设备、石化、家用电器、机电设备等关联度大的六大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22,(3)筱原三代平的二基准理论,A、,收入弹性基准:选择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以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创造出较大的市场需求公式:某产业的收入弹性=该产业产出的需求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则该产业的社会需求收入弹性大,可供选择为主导产业,B、,生产率上升基准:应当选择技术进步速度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吸引生产要素流入,使产业本身获得更快的发展公式: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报告期全要素生产率/基期全要素生产率 1),100%,(3)筱原三代平的二基准理论,23,筱原二基准的应用:,日本政府于20世纪60-70年代根据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对汽车、钢铁、石化三大主导产业给予了税收和金融上的优惠;70年代又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飞机等产业给予税收和金融优惠作用:加速了经济增长,问题:只适合与赶超式经济发展,缺乏产业创新的领导能力,尤其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理论上的根源:根据筱原二基准选择出来的“主导产业”均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何需政府再加扶持筱原二基准的应用:,24,(4),比较优势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既是一个国家的主导产业选择,也包括一个地区的的主导产业选择,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建立在地区比较优势基础上.,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利税率系数,比较集中率系数(区位商):,式中,,C,ik,是,i,地区,k,产业的产值,,C,i,为,i,地区所有产业的产值,,C,k,为全国,k,产业的产值,,C,为全国所有产业的产值如果比较集中率系数大于1,说明,i,地区,k,产业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优势,反之,则说明,i,地区,k,产业没有产业规模优势主导产业要选择比较集中率大的产业4)比较优势基准,25,比较输出率系数:,式中,,X,ik,是,i,地区,k,产业产品和劳务输出量,,X,i,为,i,地区,k,产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量,,X,k,为全国,k,产业产品和劳务的区际交换量,,X,为全国,k,产业产品和劳务生产总量比较集中率系数反映的是某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如果比较集中率系数小于1,说明这地区可能是某产品的净输入区,如果比较集中率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某产业的产品输出率高于全国输出率,主导产业一般要选择比较输出率系数大的产业。

比较输出率系数:,26,比较生产率系数:,式中,,P,ik,是,i,地区,k,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P,i,是,i,地区所有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P,k,是全国,k,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C,为全国所有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比较生产率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适于作为主导产业比较生产率系数还可用于同一地区不同产业的比较,系数大的产业说明生产率高,具有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主导产业比较生产率系数:,27,比较利税率系数:,式中,,T,ik,是,i,地区,k,产业的产值利税率,,T,k,是全国,k,产业的产值利税率,如果,i,地区,k,产业的比较利税率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某产业的经济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主导产业的比较利税率系数应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