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环境科学专业:,现状,、,战略,与,规范,张远航,2010,年,9,月,18,日,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济南,主要内容,环境科学专业的,现状特征,环境科学专业的,机遇挑战,环境科学专业的,战略思考,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规范,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编制过程,2006,年,立项启动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研究,,成立多个专题工作组十次教指委工作研讨会:,苏州、杭州、桂林、北京、徐州,、,长春,、呼市、广州、昆明、上海,2008,年,12,月环境科学战略研讨会(历届教指委主要成员、环保部、中科院、环科院专家),近,200,所大学的问卷调查,2009,年,11,月全国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研讨会(,300,参加),案例研究:吉大、东北师大、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云大,新增专业数量及总量的演变,一、环境科学专业的现状特征,萌芽起步(,1970s,),探索积累(,1980s,),全面发展(,-2000-,),平稳,发展(,2003-,),2009,年,,,全国,214,所,高校,设立,环境科学,专业,(,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比例为,32%,),同时,学生数量也大规模扩招。
环境科学现状特征:,地区分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华东地区占到了全国环境科学专业总数的,33%,,中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为,18%,、,14%,、,13%,、,11%,江苏和浙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和,7%,,是设有环境科学专业最多的两个省,;,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一些西部地区高校也有,12,所设置有该专业环境科学现状特征:,师资情况,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但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整体办学层次较高,体现了教育、经济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发展的特点博士,+,硕士,+,本科,:,21%,硕士,+,本科,:,74%,本科,:,5%,很少数的学校仅培养专科生,环境,科学,现状特征:,办学,层次,环境科学发展现状:,专业规模,2009,年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招生规模主要可以分为,4,个区间,平均招生规模为,56,人,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除了少数院校,大部分院校的招生规模都小于,100,人,,地方院校的招生规模要大于重点本科院校,环境科学现状特征:,毕业去向,院校,就业,考研,出国,重点本科,15%90%,10%60%,5%30%,一般本科,10%95%,5%70%,不足,5%,重点院校,:,大多以考,研,和推荐研究生,为主,比例,在,40-60%,,,部分学校超过,60%,一般本科院校,:,直接就业的压力大,普遍地考研比例达到了,3060%,,尤其,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
处于特殊经济圈的高校,直接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比如珠三角部分高校的本科生直接就业率较高,而考研比例相对较低,总体上,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发展已经进入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阶段,需要,充分认识,环境科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整体把握,环境科学专业发展战略,识别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需要,严格制定,环境科学专业规范,引导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环境科学现状特征,二、环境科学专业的,机遇与挑战,现实背景:,国家发展的阶段属性,决定着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势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问题表现出全球化与政治化趋势,国家意志:,国家对环境问题解决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理念与两型社会建设,针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都具有重大国际影响,二、环境科学专业的,机遇与挑战,有魅力的学科,当前的困惑,复杂环境问题对环境学科发展提出的挑战:,环境科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面临巨大的需求和挑战,如何推动环境科学的发展?,中国的环境科学在世界环境科学领域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再思考,三、环境科学专业的战略思考,环境科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需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重点,1,、环境科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概念界定:,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三大基本特征:,问题导向型、综合交叉型、社会应用型,主要研究任务,探索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及其支持系统的,影响,;,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
2,、环境科学专业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规范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规范是前提、特色是根本,能力培养的宽与厚的关系,优先厚,兼顾宽,教学工作与学生就业的关系,分类指导、分类培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注重本科与研究生两个阶段的衔接,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以我为主、洋为中用,环境科学发展的特色,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运用哪一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奏效的,也不是若干学科研究成果的“叠加”能完成的环境科学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特别鲜明的交叉性、综合性偏离了“综合”,环境科学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着环境科学的内容,深刻着它的内涵,给环境科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3,、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1,)加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环境科学从“局外者”、“边缘者”演变至“中心者”的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环境科学的不断完善,环境科学的每一项重大进展也都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科学的快速发展与传统学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予分不开:,起初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现在是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和伦理学。
1,)加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环境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转变发展观念、发展理论、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中加以解决因此,环境人文社会学科的参予和融入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对完善环境科学体系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物理学的兴起引领人类走上了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引领人类走向“环境文明”的新时代2,)重点突破环境科学的方法学,学科的基本方法学,是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命题(特别是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与传统学科比较,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杂体系,而非纯粹体系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应正确解决“分析”与“综合”关系的问题:,“,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以综合作归宿,”,目前,,与“分析”相比,“综合”还很不成熟,因此,必须对“综合”给予特别的关注,并据此创建,中国环境科学,的思想理念、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四、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规范,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指导思想,厚,基础,较深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如数理基础,与宽口径相比,更应强调某方面具体知识的扎实程度,宽,口径,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知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当前应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有,特色,各高校结合自己的研究传统进行特色专业或知识教育,结合学生特点与兴趣进行因材施教,重,能力,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能力培养比具体的知识传授更加重要,分析与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1,、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环境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
四种类型的人才,环境科技的学术人才(,Scientist),环境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Technician),具有环境专业素质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环境领域的实业人士(,Enterpriser),环境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内容,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知识能力,知识,结构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方法论的建立是学科的立命之本,针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复杂环境体系解析方法论:,多要素实时在线观测方法,多要素复杂系统模拟和模型方法等,综合分析与系统集成方法论:,认识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多要素的系统解析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采用多要素的系统综合方法,环境质量调控方法论:,“问题,-,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决策”一体化的全过程的整合研究;,“基准标准监测评价控制管理”的系统研究,2,、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D12,基于环境科学的界定,尤其考虑环境科学的,交叉,和,综合性,特征,将环境科学的教学体系概括为,“,D12”,框架。
设计的基本理念,先问题,(环境问题),后科学,(环境科学),先通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后专业,(环境学),先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后合,(环境科学),再分,(环境自然技术科学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人,(,社会,),自然环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自然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环境问题,环境学,“,D12,”,体系框架,在,“,D12”,体系中,第一个“,12”,构成了环境科学的“入门”体系,“,1”,代表环境科学的,入门学,“,环境问题”,体现了环境科学的,“问题导向型”,“,2”,代表两类对环境科学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学科基础,:基础自然科学和基础人文社会科学,体现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特征”,后一个“,12”,构成了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代表的是作为一门成熟学科的,专业基础,“环境学”,体现了环境科学的,“独特性”,“,2”,代表环境科学主要包涵的,两大类别,,即环境自然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体现了环境科学的,“专业性”,3,、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环境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5,个,知识领域;,19,个,核心知识单元,环境科学的核心课程体系:,12,门(涵盖所有核心知识单元),环境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环境技术科学,专业实验与实践,环境自然科学,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ES-ENV,环境学,ENV1,环境问题(,18,),ENV2,环境学原理(,10,),ENV3,环境科学研究方法(,4,),ENV4,环境调控(,16,),ES-ENS,环境自然科学,ENS1,生态过程与效应(,32,),ENS2,环境化学过程与效应(,48,),ENS3,环境生物过程与效应(,32,),ENS4,环境地学过程与效应(,32,),ENS5,环境物理过程与效应(,16,),ENS6,环境数学模拟(,16,),ES-ETS,环境技术科学,ETS1,水污染控制(,32,),ETS2,大气污染控制(,16,),ETS3,土壤污染控制(,8,),ETS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8,),ETS5,环境监测(,32,),ETS6,环境影响评价(,32,),ETS7,物理污染控制(,16,),ETS8,生物污染防治(,8,),ETS9,区域污染调控(,8,),ETS10,生态修复(,8,),ES-ESS,环境人文社会科学,ESS1,环境管理(,32,),ESS2,环境法律(,16,),ESS3,环境经济(,32,),ESS4,环境规划(,16,),ESS5,环境伦理(,8,),ESS6,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16,),ES-EEP,环境科学实验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