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陕西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

h****7
实名认证
店铺
2023-02-08
DOCX
19.28KB
约18页
2023年陕西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_第1页
1/18
2023年陕西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_第2页
2/18
2023年陕西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_第3页
3/18

2023年陕西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8)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真理客观性主要是指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真理性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人和人的意识的内容D.真理性认识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其理”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着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斗争 4.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有两类现象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物质和意识C.主体和客体D.运动和静止 5.“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是A.是非分明的观点B.无神论观点C.有神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6.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B.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活动C.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活动D.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活动 7.意识的客观性是指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C.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D.意识的形式源于客观世界 8.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A.继承了以往一切哲学的积极、合理的成果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观点和辩证观点的统一B.联系观点和总体观点的统一C.现实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 10.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在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A.他们人数众多,力量强大B.被统治阶级处于无权的地位C.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D.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 11.认识有待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发展到理性阶段,这是认识论的A.唯物论B.辩证法C.可知论D.无限论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是确立A.科学的物质观B.科学的实践观C.科学的矛盾观D.科学的历史观 13.“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即指“不离”)这一观点是A.有神论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 14.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5.解决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是A.物质B.精神C.实践D.自然界 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17.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A.由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B.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 18.“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是指人们A.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违背客观规律的B.没有能力违背客观规律C.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D.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19.“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是指A.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20.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21.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科学依据是A.牛顿力学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达尔文进化论D.非欧几何和相对论 2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由实践到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23.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C.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24.对事物既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又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是A.折中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B.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信息化是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其特征是:A.科技含量高B.资源消耗低C.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A.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C.贷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D.单位货币升值 3.20世纪末,全球互连网上贸易额达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调查研究 5.2004年11月29日,温家宝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题为《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推进全方位合作》的讲话,就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提出的建议包括A.建立中国—东盟能源部长对话机制B.加快自贸区服务贸易与投资谈判C.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D.加大次区域合作力度 6.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7.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是由于他们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B.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D.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剩余产品A.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B.归创造剩余产品的劳动者占有C.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D.归劳动者共同占有 9.2005年6月7日,中国发表第一份有关联合国改革的立场文件,主要针对的决议草案的提出国家是A.德国B.日本C.印度D.巴西 10.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B.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C.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D.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11.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完成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在工作指导和部署上,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A.着力抓好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B.着力搞好宏观调控C.着力建设和谐社会D.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12.2005年1月30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A.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B.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C.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D.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13.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A.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B.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C.正因为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才使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D.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1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A.不变资本的节约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5.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C.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6.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社会性质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C.社会发展程度D.社会阶段 17.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提出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8.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段话说明了A.思想本身不是现实的力量B.一定思想只有和一定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力量C.思想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对社会存在起作用D.无论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思想,只要被群众掌握,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19.关于新文化运动,下面正确的是A.始于《新青年》的创办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C.后期主要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0.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A.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D.世界可知性的问题 21.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A.战争进程具有长期性B.战略地位具有国际性C.胜利原因具有民族性D.胜利意义具有转折性 22.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这一事件反映出A.世界上任何两个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原因和结果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23.“村民自治是假民主真麻烦。

这是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对村民自治现状的一种描述选举时轰轰烈烈,选完后万事大吉,一些地方虽然也建立了村务公开栏,但公开的内容往往“云山雾罩”谁也看不明白,一年两年也不开一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大小事情还是干部说了算,村民自治往往变成了“村干部自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半拉子”民主上述材料说明A.村民自治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有状况B.村民自治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伤害了村民的积极性C.村民自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D.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2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是A.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带动转变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5.大学生应如何遵守网络中的道德要求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B.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D.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