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法制史宋详解课件

陈**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10-26
PPT
462KB
约60页
中国法制史宋详解课件_第1页
1/60
中国法制史宋详解课件_第2页
2/60
中国法制史宋详解课件_第3页
3/6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宋朝的法律制度,(960—1279),,,北宋形势图,,,南宋形势图,,,目 录,第一节 立法概况,,第二节 民事经济法律,,第三节 刑事法律的内容,,第四节 行政法律的内容,,第五节 司法制度,,,第一节 宋代的立法概况,一、法制指导思想,,二、主要立法,,三、法律形式,,,,一、法制指导思想,,,(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二,),崇文抑武,儒道兼用,,(三,),临下以简,必务哀矜,,,,一、法制指导思想,,,(四)尊法重法,强调慎法,法贵力行,,太祖曰,:,“法律之书,甚资政理,人臣若不知法,举动是过,苟能读之,益人知识仁宗,:“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五)义利并用,通商惠工,,神宗诏:“政事之先,理财为急《宋史·食货志下》,,,,二、主要立法,,(一)《宋刑统》,,体例,,按照“刑律统类”的法典编纂模式,采取律、敕并重,令、格、式合编的体例,是秦汉隋唐以来法典编制体例上的一大变化内容,,《宋刑统》共31卷,12篇,并将502条按照罪名归类为213门。

同时,将唐开元二年到宋建隆三年近一百五十年间的敕、令、格等刑事规范共209条附入律中二、主要立法,(一)《宋刑统》的特点,,第一,改称“刑统”之名,,第二,分门类编内容,,,“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格敕《玉海·律令》,,“至于朝廷之禁令,州县之常科,各以类分,悉令编附所冀发函展卷,纲目无遗,究本讨源,刑政咸在二、主要立法,(一)《宋刑统》的特点,,第三,刑律统类体例 “准”,,第四,增设“起请条” “臣等参详”,,第五,总汇类推条文 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第六,删去篇首疏议二、主要立法,,,(二)编敕,,广义的编敕包括各个部门法性质的敕文集,狭义的编敕特指刑事敕文集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则有编敕《宋史·刑法志》,,“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宋史·刑法志一》,,,太祖时《建隆编敕》有4卷106条,太宗时《太平兴国编敕》有15卷之多,真宗时《咸平编敕》竟多达12卷18555条二、主要立法,(三)编例,,根据所调整的对象的不同,例分为断例和事例断例是可以作为断罪定案的成例事例,又称为“指挥”熙宁以来得旨改例为断,或自定夺,或因比附辩定、结断公案勘为典型者,编为例编例始于北宋中期,盛行于南宋。

如《庆历断例》、《熙宁法寺断例》、《元丰断例》、《元符刑名断例》、《绍兴刑名疑难断例》、《开禧刑名断例》二、主要立法,(四)编纂条法事类,,条法事类以事类(公事性质)为标准分门(篇章)编纂的法规大全,每项事类中同时收入相关的敕、令、格、式、申明等条法事类产生于孝宗淳熙年间 《淳熙条法事类》 《庆元条法事类》 《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凡437卷所收为南宋初年(1127)至庆元年间(1195—1200)敕、令、格、式和随敕等二、主要立法,(五)编撰民事专门法,,,一、《宋刑统》增设了,“,户绝资产,”,门、,“,死商钱物,”,门、,“,婚田入务,”,门等宋以前历代法典所没有的内容二、宋代为适应民间商事活动发展的需要,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门法律法规包括《户绝条贯》、《遗嘱财产条法》、《元丰市舶法法则》《户绝田敕》、《户婚敕》等三、在国家法律的鼓励之下,民间关于土地交易和土地租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日益完善,,,三、法律形式,,(一)敕,,,(二)例,,,,(三)条法事类,,,第二节 宋代的民事经济法律,一、民事法律,,,(一)所有权,,(二)契约,,(三)家庭制度,,,,(四)禁婚规定,,(五),继承制度,,二、,经济法律内容,,(一)禁榷立法,,(二)货币立法,,(三)市易法,,(四)市舶条法,,(五)会计审计立法,,,一、民事法律,(一)民事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扩大:,,1)农业劳动者获得主体地位,有承佃与转佃的自由,,2)家内服役者获得主体地位,,3)手工业劳动者与商人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肯定,,,一、民事法律,(二)所有权,,宋将所有权区分为不动产所有权(业主权)与动产所有权(物主权)。

不动产主要指的是田宅,不动产所有权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私人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垦田、买卖、继承和受赐;同时建立了完备的税契制度,强化对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干预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买卖、继承和赠与一、民事法律,,,(二)契约 租佃契约,,宋朝将全国居民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与客户两大类,佃农被编入客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不再是地主豪强的私属户口;也有一些农民因开辟荒地,编入有土地的主户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规定:租佃双方应,“明立要契”,“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宋会要辑稿》食货之农田杂录,,,,一、民事法律,,(二)契约,典卖制度,,宋朝的买卖形式有绝卖和活卖之分具备要件: 1、契约为凭2、典权归家长诸家长在,而子孙弟侄等不得辄以奴婢、六畜、田宅及余财物私自质举”专擅典卖、质举、倚当,或伪署尊长姓名,其卑幼及牙保引致人等,并当重断,钱业各还两主”一、民事法律,(二)契约,典卖制度,,3、典卖顺序按该,“问帐制度”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必须“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4、严禁一物两典及特殊人群的典卖有将物业重叠倚当者,本主、牙人、邻人并契上署名人,各计所欺入己钱数,并准盗论;不分受钱者,减三等”,,诸以己田宅重叠典卖者,杖一百,牙保知情于同罪。

寡妇无子孙,(若子孙)年十六以下,并不许典卖田宅;擅自典卖田宅者,杖一百,业还主一、民事法律,(二)契约,典卖制度,,5、典物时效证验显然者,不限年岁,并许收赎”经三十年后,并无文契,及虽执文契,难辨真虚者,不在论理收赎之限诸典卖田产,年限已满,业主于务限前收赎,而典主故作迁延占据者,杖一百一、民事法律,(三)家庭制度,,,,(四)禁婚规定,,1、年龄的规定,即“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2、近亲属之间禁止结婚,法律禁止五服以内的亲属结婚,但姑舅姨表兄弟姐妹结婚不在此限3、禁止州县官在其任期内与部下、百姓通婚,违者必须离职但订婚在前任职在后的不在此限,,,,一、民事法律,(五),继承制度,1,.一般财产继承,,宋朝实行不分嫡庶的众子均分法,女子一般没有继承权,在室女只能获得一份嫁妆,数额仅是未成婚兄弟所获聘财的一半;,,南宋时在室女可继承兄弟应继承份额的一半养女一般与亲女权利相同守寡无子的妻妾有权继承丈夫的全部财产,但不得出卖,并应为亡夫立嗣,称为立继子;死后财产由嗣子继承,若改嫁则丧失继承权别居无户籍的妻妾及其子女无继承权,一、民事法律,(五),继承制度,2,.户绝财产继承,,户绝是指无男性子嗣之户,户绝财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一、民事法律,法定继承,,法定继承顺序为在室女、近亲、官府户绝财产除用于丧葬费外,全部由在室女继承;,,出嫁女只能获得三分之一财产,其余入官;,,归宗女被休或无夫无子,在娘家居住的,与在室女待遇相同一、民事法律,法定继承,,无女则归近亲,无近亲则入官南宋时,归宗女的户绝财产继承权下降,仅为在室女份额的一半命继子继承部分财产,但少于在室女与归宗女,一、民事法律,(,五)继承制度 2.户绝财产继承,,遗嘱继承,,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颁布的,《户绝条贯》规定:“若亡人遗嘱,证验分明,依遗嘱施行《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五八,,,南宋时期,遗嘱继承的前提条件是既无男性子嗣,也无女性继承人遗嘱继承人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受同宗身份的限制但遗嘱必须经族人见证、官府审批,否则无效遗嘱的诉讼时效为十年一、民事法律,(五)继承制度 3.死亡客商财产继承,,《宋刑统》新增“死商钱物”一门,,死商有父母、妻、子、兄弟、未嫁姊妹、未嫁女和亲侄等随行者,任其继承收管;无上述亲属相随,其钱物先由官府保管,待继承人确定后依数酬还;如无继承人,钱物充公客死在中国的外国商人的直系亲属,可认领其遗留的财产二、,经济法律内容,(一)禁榷立法,,禁榷又称专卖,是国家对某些商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垄断经营的制度,又分为全部专卖制与部分专卖制。

专卖品除盐、茶、酒以外,还有钒、香药、铁、石炭(煤)、醋等多种商品二、,经济法律内容,(二)货币立法,,《宋刑统·杂律》“私铸钱”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徽宗,:,“通情转用并邻人不告者,皆罪之;私造交子纸者,罪以徒配”《宋史·食货志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定伪造会子法”:,“凡伪造者皆处斩,告发者赏钱千贯 《宋史·食货志下》,,二、,经济法律内容,(三)市易法,,(四)市舶条法,,,元丰三年(,1080,年)制定了《元丰市舶条》,又称《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北宋初期,在广州、杭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掌藩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私与藩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黥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宋史·食货志下》,,二、,经济法律内容,(五)会计审计立法,,中央设有三司专掌财政,其中户部司掌财政收入,度支司掌财政预算和支出,盐铁司掌工商税收三司下属的都磨勘司、专勾司等为审计机关南宋改专勾司为审计司,各州县也有审计司,后又设立审计院《宋刑统·杂律》:“凡是官物,皆立簿书主守人员遗失簿书,致使物品发生差错,以主守不觉盗罪论处,五匹笞二十,十匹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主管人员更换离任,要将文案帐籍整理移交,违失者杖一百第三节 刑事法律的内容,(一)刑罚原则,,(二)罪名,,(三)刑罚变革,,(一)刑罚原则,,1.重惩贼盗罪,,(1)《宋刑统》作为普通常法,对盗贼犯罪的量刑比唐律明显加重《宋刑统·贼盗律》:“擒获强盗,不论有赃无赃,并集众决杀《宋刑统·贼盗律》附敕:“捉获窃盗,赃满三匹以上者,并集众决杀一)刑罚原则,1.重惩贼盗罪,,(2)特别法规:《重法地法》和《盗贼重法》,,1、《重法地法》:仁宗时期制定,,2、《盗贼重法》:神宗时期制定,,3、特别之处:,,(1)针对特定地域、特定犯罪;,,(2)处刑重于普通法律;,,(3)连坐处罚;,,(一)刑罚原则,,2.惩治官吏犯罪由重而轻,,,宋朝对官吏犯罪(主要是犯赃罪),处罚先严后轻,逐步宽缓宋初,为督励百官,严惩官吏贪墨之罪建隆二年(961年),大名府永济主薄郭顗坐赃弃市;太宗天平兴国三年(978年),侍御史赵承嗣隐官钱弃市《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从真宗朝起,治吏之法渐由重转轻,官吏犯赃弃市之法基本不用,二)罪名,,1.辄临天地坛罪,,宋真宗:“天地坛非执事辄临者斩2.盗剥桑柘罪,,“枯者以尺计,积四十二尺为一功,三功以上抵死。

三)刑罚变革,,1.创立折杖之法,,折杖法作为一种代用刑,是将五刑中的笞、杖、徒、流四种刑罚折成相应的臀杖或脊杖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八《刑考七·徒流附配没》,,《宋刑统·名例律·五刑门》规定了折杖法的具体内容,,,(三)刑罚变革,,2.刺配,,“刺”,是指在罪犯脸部等处刺青,刺的部位、标识与深度因罪行的不同而有区别配”,指押送指定的场所服役,有军役和劳役两种北宋初年 ,为宽贷死罪,对某些重犯实行,“决杖,黥面,配役《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八《刑考七·徒流附配没》,,名义是宽贷死罪的轻刑措施,实质是古代肉刑的复活,且将杖背、刺面、配役三刑施于一身三)刑罚变革,,,3.凌迟,,“迟,慢也凌迟,言丘陵之势渐慢也”《荀子·宥坐》,,“凌迟之义,本言山之由渐而高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渐次之义”,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身具白骨,而口眼之具尤动,四肢分落,而呻痛之声未息”《宋史·刑法志》,,“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陆游《渭南文集·条对状》,,,,,(三)刑罚变革,,3.凌迟,,王明德:“凌迟者,其法乃寸而桀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其骨而后已。

古代的凌迟由八刀、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一百二十刀的区别三)刑罚变革,,3.凌迟,,二十四刀例,,第一、二刀割去双眉,第三、四刀切去双肩,第五、六刀切去双乳,第七、八刀切去双手和两肘之间的部分,第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的部分,第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之间肉,第十三、四刀切去腿肚,第十五刀切去心脏,第十六刀切去脑袋,第十七、八刀切去两手,第十九、二十刀切去两腕,第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去两足,第二十三、四刀切去两腿三)刑罚变革,,3.凌迟,,明代亲自监督凌迟犯人刘瑾的刑部主事张文麟的记述:,“其后,奉旨刘瑾凌迟三日,锉尸枭首,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人言犯人受惊,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剐毕开膛,则血皆从此出至晚押瑾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数刻,瑾尚能食粥两碗次日则押至东角头,先日瑾就刑,颇言内事,以麻核桃塞口,数十刀气绝,时方日升在彼,三)刑罚变革,,4、管置,,指强制犯罪人到一定地区安置、并接受强制劳役的刑罚方法,主要适用于被除名、勒令停职的官员分,“羁管”,(羁押而管束之)、,“编管”,(迭送他所,量力役作时限,毋得髡钳)和,“编置”,(谓编籍而安置之,一般无的劳役)三种。

其中皆有道里远近和年限的差异第四节 行政法律的内容,机构,,,科举考试制度,,,官职差遣制度,,,职官考课制度,,,行政监察制度,,,第五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二)诉讼制度,,(一)司法机关,,,1.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审刑院,,2.地方司法机关,,宋代的地方司法机构与行政级别相适应,分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路设提点刑狱官,简称提刑,或称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3.开封府 ,,(二)诉讼制度,,1.诉讼时效与审判时限,,,(,1,).民事诉讼时限与时效,,(,2,).刑事案件的听狱之限,,2.皇帝躬亲狱讼,,直接介入司法审判活动,,亲自录囚,,,(二)诉讼制度,3.重视勘验证据,,,《宋刑统·诈伪律》有“检验病死伤不实”门,《庆元条法事类》也有“检验”门及“检验格目”、“验尸格目”等敕令格式,具体规定了检查勘验制度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宋朝重视使用口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尤其注重法医检验和司法鉴定等调查取证《洗冤集录》,,,(二)诉讼制度,4.鞫谳分司制度,,鞫指审理,谳指判案,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

宋朝中央和地方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度二)诉讼制度,5.翻异别勘制度,,翻异,指的是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别勘,又称别推、别鞫、移推,指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翻异别勘制就是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重审的制度二)诉讼制度,6.级别管辖,,,按照宋法的规定,杖以下案件属县管辖,徒以上重案须将人犯、案卷解送至州州有权判决徒刑以上直至死刑的一切案件但被判处流以上刑者,须经过路一级主管刑狱的机关送刑部复核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不得越诉二)诉讼制度,6.级别管辖,,,法律规定可以越诉的情形有四种:第一,如所诉事涉机密,允许到京向代表皇帝受理申诉的登闻鼓院告状;第二,不依法判处杖刑,决罚过多,允许当事人越诉;第三,案件应合理处置,但路的主管官员处置不当,准予越诉;第四,官吏侵人物业、勒索客商,亦许越诉,,,案例分析,诬告杀牛 《折狱龟鉴》,,朝散大夫钱和知秀州嘉兴县,有村民告牛为盗所杀和令亟归,勿言告官,但,,召同村解之,,,遍以肉馈知识(互相认识的人),或有怨即倍与(加倍给他)民如其言,明日有持肉告民私杀牛者,和即收讯,果其所杀投井岂复自缢,,《宋史》,,〔李兑〕徙邓州,富人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井尸,,《梦溪笔谈》,,张杲卿丞相知润州日,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号哭曰:“吾夫也,!,”遂以闻官公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公曰:“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鞫问,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辨伤有术,,《涑水纪闻》,,李南公知长沙县,有斗者甲强乙弱,各有青赤南公召使前,以指捏之,乙真甲伪也诘之果服盖方有榉柳(树名,落叶乔木,质地坚硬,可以做箱几之用榉,,,以叶涂肤则青赤如殴伤者剥其皮横置肤上,以火熨,,之,则如棒伤者,水洗不落南公曰:“殴伤者,血聚而硬,伪者不然,故知之验尸,,《梦溪笔谈》,,太常博士李处厚知庐州慎县,尝有殴人死者,处厚往验伤,以糟、灰、汤,,之类薄之,都无伤迹有一老父救见曰:“邑之老书吏也,知验伤不见其迹,,,此易辨也,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以水沃其尸,其迹必见处厚如其言,伤迹宛然自此江淮之间,官司往往用其法思考题,,1.宋代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哪些?,,2,.《宋刑统》在法典编纂体例上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3,.折杖法,,4,.试述宋代的民事法律5,.简述宋代的刑罚原则及刑罚改革。

6,.试述宋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