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考研政治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__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2009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会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温家宝说,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及时、有力、有效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会改变政策方向,我们将继续实行__的财政政策和__的货币政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A.积极适度从紧B.积极适度宽松C.稳健适度宽松D.稳健适度从紧 3.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__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C.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4.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相继建立的政权形式是__。
A.人民公社B.革命委员会C.人民代表会议D.联合政府 5.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__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6.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__A.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问题B.领导权问题C.政策和策略问题D.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 7.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是__A.示威B.集会C.游行D.请愿 8.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为__A.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B.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C.男女双方不得早于18周岁D.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__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0.根据中共十六大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B.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C.建设和谐社会活动D.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 11.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A.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B.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C.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D.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按股收入 12.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A.宋楚瑜B.陈水扁C.郁慕明D.连战 13.“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多元论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B.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D.坚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观 15.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6.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兴办经济特区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劳动资料是指A.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之和B.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加工的对象C.劳动过程中的三个简单关系D.人们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18.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是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B.不断变革生产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C.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D.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19.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表面来源是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0.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前提是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B.新民主主义社会C.国民党反动统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C.主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2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向共产主义过渡 2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形而上学则是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25.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革命任务B.革命对象C.革命前途D.革命领导权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A.社会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 2.下列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B.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C.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D.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有A.加快发展现代农业B.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C.拓宽农民增收渠道D.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4.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是A.前者的价值量不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后者的价值量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B.前者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后者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C.前者不产生剩余价值,后者产生剩余价值D.前者产生剩余价值,后者不产生剩余价值 5.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A.管制B.罚金C.没收财产D.拘役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7.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对创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B.意识是人脑的产物C.生命都具有意识D.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对立统一 8.马克思说,“资本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过分猛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过分猛烈的流出下列说法中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A.在资本的“流入”、“流出”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值规律B.资本的“流入”、“流出”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C.资本的“流入”、“流出”有效调节了供求关系,使得市场供求总是平衡的D.资本的“流入”、“流出”是一种事后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通常是一个强制恢复的过程 9.遵义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解决了军事问题B.解决了组织问题C.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基本特点有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C.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D.先取农村,后占城市 1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A.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高低B.各部门的商品价值大小C.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D.各部门商品生产价格的大小 12.可能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原理给人们的启示是A.一定不能把抽象的可能当作是现实的可能,做一些超越事物发展阶段的事情B.一定要根据主体实践的要求分清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C.主体的能动性既在于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在于改变事物运动的条件创造出新的可能性D.对于可能性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还需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和认识 13.我国党和政府为解决国企职工下岗所确定的保障线是A.国企职工下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养老保险制度 14.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天。
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和平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了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 1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涉及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有A.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16.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17.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18.“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无论哪能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9.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A.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C.推进社会不断进步D.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0.2005年12月28日~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包括A.生产发展B.乡风文明C.管理科学D.村容卫生 21.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国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包括A.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B.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C.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D.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22.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政策是A.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B.有效防范风险C.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D.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3.精神文化产品的大众化是弘扬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包括______A.科学实验B.艺术活动C.教育活动D.社会交往 2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能动的创造性表现在______A.认识能改造、变革客体B.认识能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C.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认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25.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它们本质上依然是______A.活劳动B.物化劳动C.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D.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