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武术基本教材教法授课提纲

清***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11-10
PPT
405.01KB
约16页
武术基本教材教法授课提纲_第1页
1/16
武术基本教材教法授课提纲_第2页
2/16
武术基本教材教法授课提纲_第3页
3/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武术,基本教材教法授课提纲,讲授:陈青山,一、课的内容,1,武术的概念,特点与作用,2,武术的内容分类,3,武术的基本内容与要求(重点),4,武术教学的基本方法(重点),二、课的任务,1,通过讲授,让学员基本明确武术的概念、特点、作用,基本内容2,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明确武术基本内容的基本要求3,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确武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授课的形式,1,讲授,120,分钟,2,互动式教学与答疑(,60,分钟),1,武术的概念、特点与作用,1.1,武术的概念,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武术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与解释,他的内涵与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与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而发展变化从历史上来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的名称:,原始社会轩辕时期称为“干戈”,新石器时期称为“剑铠”,奴隶社会商朝称为“拳勇”、“手搏”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一词正式出现,套路应运而生唐朝出现“武举选士”宋代:“使拳”、“使棒”、“使枪”。

清朝称为“武术”,民国时期称为“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而且对武术的定义进行了多次研究与讨论,由于武术是一种传统的技术,具有体育的属性,同时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注重内外兼修,人际和谐的论理观念,因此武术的概念概括起来就是:武术是以攻防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为主要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2,武术的特点,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最大特点,:武术是由自卫技击术发展起来的在流传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特点而发展,武术不仅有对抗性练习(散打、推手、短兵、等)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多人练习,而且拳种丰富,器械多样,这是其它任何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对抗练习直接表现了攻防技击特征,套路练习的内容来源于技击实践,是经过不断加工、提练而成的,是以踢、打、摔、拿为核心,通过人体上下肢动作结合身型身法表现出来,它要求不同的身体部位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力点拳谚讲:“远使拳,近使肘,挨身挤靠情不留”,说明了拳法战术的使用技巧由此可见,武术的内容是讲攻防,力法讲效果,演练讲技巧,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惯勤肢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学会攻防搏斗技能。

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是区别其它的技术的又一显著特点,,武术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发展于战争,注重健身与养生其民族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崇尚武勇,追求制胜2,)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强调力与动作的和谐统一3,)要求神形兼备,追求内在的神形美4,)注重整体思维方式,强调对立统一5,)内练与外练的结合6,)具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流派拳系(十八般兵器之说)7,)广泛的适应性(场地、器材、年龄不受限制)1.3,武术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形态之所以能不断发展与传播,是因为它具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或精神的某种需要武术运动之所以能历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其存在价值,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武术的军事价值,冷兵器时代:生活、自卫、防身,火器时代:运动搏斗,短兵相接,拳术训练,和平时期:维护治安,惩治恶罪,(,2,),武术的养生健身价值,“搏刺强士卒”古代将帅强调训练搏斗技能太极拳好”邓小平同志说太极拳具有医疗养生价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同志讲,武术是体育项目之一,具有理肺脏,通经脉,调精神,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的功效。

无数科学试验也充分证明,武术运动可以全方位的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武术的文化学价值,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习武修德,讲礼守信丰富生活,和谐社会勇于进取,自强不息4,),武术的经济价值,增强体质,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武术产业,方兴未艾满足市场需求),武术精神,创造价值满足精神需求),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2.1,按照功能分类,(一),按功能分类,(,1,)竞技武术(竞赛套路、散打),(,2,)健身武术(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3,)学校武术(教科书进行教学的武术),(,4,)实用武术(实用的擒拿格斗),2.2,按运动形式分类,(,1,)套路运动(具体内容如图),(,2,)搏斗运动(具体内容如图),武术内容分类示意图,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长兵,单练,拳术,器械,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器械演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徒手演练,3,武术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以现场演示为主),3.1,身型、手型、步型,身型:头正、颈直、沉肩、坠肘、挺胸、立腰、敛臀,手型:拳型、掌型、勾型,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3.2,拳法、步法、腿法、身法、眼法,拳法:冲拳、劈拳、勾拳、摆拳,步法:上步、退步、垫步、盖步、插步、交叉步,腿法:弹腿、蹬腿、踹腿、里合、外摆,身法:吞吐含展,旋转折叠、仰俯曲伸,眼法:眼随手走,意由心生,3.3,一招制敌擒拿法,抓腕解脱与擒拿、抓胸肩擒拿,前抱腰擒拿,后抱腰擒拿,前抱腿擒拿。

4,武术教学的基本方法,4.1,武术教学组织形式,武术教学课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数学这三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实际情况穿插进行1,)集体教学,集体教学就是把全班同学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教学其优点是:便于维持纪律;便于统一指挥;,节约有效时间;便于控制运动量其缺点是:不容易区别对待;,不易纠正动作细节;,不易体现动作节奏注意事项:适用于教授新内容;,不轻易纠正个性错误;,不要随便改变上课方向2,)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其优点是:便于区别对待;便于纠正动作细节;,便于安排场地与教材内容其缺点是:不易维持课堂纪律;使用的时间较多;,运动量控制不便注意事项:适用于复习内容与训练;分组人数以,8,10,人为宜;,应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注意发挥骨干作用根据运动水平分组,(,3,)个别教学,教师对个别学生教学,主要运用于辅导与提高其优点是:有利于结合实际,区别对待;,有利于体现武术风格和特点,表现动作节奏;,能更好地完成动作与细节,其缺点是:花费时间长;不易维持课堂纪律;不易控制运动量注意事项:抓二头,先辅导技术较好的学生,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后辅导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能跟得上,另外,还要有要求、有任务、有检查。

4.1,武术教学的步骤,1.,初步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2.,改进动作错误,提高动作规格,3.,连贯完整,提高动作节奏,4.,内外合一,巩固提高,4.2,武术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方式,它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来确定教法,力求做到省时、省力、高效,在实践中一般武术教学方法可归纳为: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完整教学与分解教学相结合、讲解法(语言法)、示范法(直观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一)完整教学法,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武术动作一次教完它适用于有基础的学生与动作结构简单的动作其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能体现动作的完整性其缺点是:不易交待动作的细节下列情况可使用用完整教学法:,简单动作完整教学,已学过的动作或类似的动作不能分解的动作二)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是把一个武术动作、按照动作结构进行分解成,2,个或以上的部份分别进行教学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其缺点是:不易使学生掌握全貌,容易使动作脱节下列情况可使用分解教学法:,动作结构、方向、路线繁难的动作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富于顿挫的动作三)完整教学与分解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完整教学与分解教学不能绝然分开,往往穿插使用,其规律是:,简单动作不复杂化,进行一次教完。

复杂动作不简单化,有分有合,分后必合以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决定完整教学或分解教学四)语言法(讲解法),正确的运用语言来进行讲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加速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光说不做是假把式,光做不说是傻把式能讲能炼才是真把式”因此必须正确地使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讲解动作的规格、要求、标准讲解动作的重点、难点,即本次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大力贯彻启发式、可采用提问、比喻、联想、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注意由浅入深讲解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办法大力使用专业术语,力求言简意明,如囗诀式教学讲解动作的攻防意识与节奏要求五)直观法(示范法),教师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让学生进行直观观摩、学习,也可以进行电化教学1,)示范的种类,完整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正误对比示范;,慢速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攻防示范;领作示范;,(,2,)示范的注意事项,示范要规格、正确,示范位置要能让学生看到,有利观察,示范位置要随动作变化而转换,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发挥各器官的功能,(六)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武术套路有动作规格,手、眼、身法、步、精神、节奏各方面要求,错误动作是难免的。

因此,正确的预防,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易犯错误与纠正采用以下方法:,集体教学中,纠正共性错误分组与个别教学时纠正个性错误不同的教学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发挥骨干作用,启发学生分析错误的因果关系,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提高完成动作的能力(如难度,保护与帮助,如身体素质原因,加强有关方面的锻炼)。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