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分析,1,本章讲授,:,一产业与产业分类,二产业结构,三,.,产业政策,2,一产业与产业分类,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服务生产及经营的各个部门受资源禀赋的影响较大,.,产业分类是指依据经济分析的一定目的和角度,选择某些特定的特征,对不同的产业进行划分3,(,一,),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指产品直接取之于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加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指其他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其他产业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与四个层次:,4,两大部门,: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5,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和军队警察等等。
6,(,二,),产业功能分类,根据不同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对地位、作用、功能,把社会经济中的全部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基础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三种类型7,1.,主导产业是具有高增长率并能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拓展的产业主导产业关联度强,能够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从而构成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与核心产业关联度:不同产业部门在生产投入中的相互依赖程度产业链条越长,产业关联度越高,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能力越强8,2.,配套产业,:指与主导产业有密切联系、为主导产业直接配套协作的部门,.,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看,配套产业一般分为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侧向联系产业三个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中,有些配套产业可能成长为主导产业9,3.,基础产业和其他服务业,:是为上述两类产业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部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结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公用动力、供水系统以及科研、教育、卫生等部门;二是为满足人民消费与生活需要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理发、饮食、修理等服务行业10,第四组讨论题:,请根据各产业在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哪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11,(,三,),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指按照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即产品或服务的经济用途、生产工艺或使用的原材料相同等特征,由权威机构对产业进行分类编制并颁布的标准。
12,1.,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产业分类标准,(,简称,ISIC),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10,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分成若干中项、每个中项下面分成若干小项,最后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共有大中小细四级各大中小细项都规定有统计编码其中,10,个大项是:,(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13,(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业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14,2.,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把全部的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91,个大类、,352,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16,个门类依次是:,A,类的农、林、牧、渔业,(,含,5,个大类,),;,B,类的采掘业,(,含,7,个大类,),;,C,类的制造业,(,含,30,个大类,),;,D,类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大类,),;,E,类的建筑业,(,含,3,个大类,),;,F,类的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含,2,个大类,),;,G,类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含,9,个大类,),;,15,H,类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含,6,个大类,),,,I,类的金融、保险业,(,含,2,个大类,),,,J,类的房地产业,(,含,3,个大类,),,,K,类的社会服务业,(,含,9,个大类,),,,L,类的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含,3,个大类,),,,M,类的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含,3,个大类,),,,N,类的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含,2,个大类,),,,O,类的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含,4,个大类,),,,P,类的其他行业,(,含,1,个大类,),。
我国的标准分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形成三层四位数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16,(,四,),其他产业分类,1.,两大部类产业分类,2.,工农业两大部门分类,3.,农轻重产业分类,4,要素集约度分类,5.,资源工业和加工业分类,17,6.,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分类,7.,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分类,8.,进口替代产业和出口导向产业分类;,9.,竞争性产业和非竞争性产业分类,等等18,竞争性产业,:,指那些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目标的产业非竞争性产业,:,指那些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只存在较少企业、企业产品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以社会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产业19,二产业结构,(一)产业结构的定义,经济系统内部各产业之间和同一产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内在联系的总和20,(,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1.,三次产业的演进趋向,:,三次产业依次更替为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产业,.,农业占优势逐渐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占优势,2.,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向,:,轻纺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产业加工程度的不断深化,)-,高技术化,.,3.,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变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21,三种主要研究结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库兹涅茨模式,(1971),人均,GDP,(1958,年美元,),%,%,%,70,45.8,21,33.2,150,36.1,28.4,35.5,300,26.5,36.9,36.6,500,19.4,42.5,38.1,1000,10.9,48.4,40.7,2,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1970),人均,GNP(1964,年美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00,46.3,13.5,40.1,200,36,19.6,44.4,300,30.4,23.1,46.5,400,26.7,25.5,47.8,600,21.8,29,49.2,1000,18.6,31.4,50,2000,16.3,33.2,49.5,3000,9.8,38.9,48.7,表,4,一,1,三次产业,GDP,构成变动的一般趋势,(,),22,3,赛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1989),人,均,GDP(1980,年美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00,48,21,31,O,300,39.4,28.2,32.4,500,31.7,33.4,34.6,1000,22.8,39.2,37.8,2000,15.4,43.4,41.2,4000,9.7,45.6,44.7,资料来源: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文版第,128 129,页,;,23,(三)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化,1,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24,表,4-2,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比较,年份,GDP,构成,(,总额,=100),劳动力就业构成,(,总额,=100),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1978 27.9 47.9 24.2,70.5 17.4 12.1,1990 26.9 41.3 31.8,60.1 21.4 18.5,2000 14.8 45.9 39.3,50.0 22.5 27.5,2009 10.6 46.8 42.6 38.1 27.8 34.1,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2,4-3,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统计公报,25,(,2,)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国际水平,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和就业结构的份额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见表,4-3,、,4-4,26,国家或地区,年份,就业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越 南,2004,100,57.9,17.4,24.7,孟加拉国,2003,100,51.7,13.7,34.6,中 国,2005,100,44.8,23.8,31.4,印度尼西亚,2005,100,44,18,38,泰 国,2005,100,42.6,20.2,37.1,巴基斯坦,2005,100,43.0,20.3,36.6,蒙 古,2005,100,39.9,16.8,43.3,菲 律 宾,2005,100,37.0,14.9,48.1,埃 及,2003,100,29.9,19.8,50.4,墨 西 哥,2005,100,15.1,25.7,58.6,马来西亚,2004,100,14.8,30.1,55.1,表,4-3,世界部分国家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 单位:,%,27,俄罗斯联邦,2005,100,10.2,29.8,60.0,韩,国,2005,100,7.9,26.8,65.1,意,大,利,2005,100,4.2,30.7,65.1,日,本,2005,100,4.4,27.9,66.4,澳大利亚,2005,100,3.6,21.1,75.0,加,拿,大,2004,100,2.7,22.0,75.3,德,国,2005,100,2.4,29.7,67.8,以,色,列,2005,100,2,21.7,75.6,美,国,2005,100,1.6,20.6,77.8,英,国,2005,100,1.4,22.0,76.3,表,4-3,世界部分国家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续表,),单位:,%,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转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附录,2-2,28,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2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总值,(,十亿美元,),人均,GDP,(美元),年增长率,(%),中国,11.9,47.0,41.1,2600.0,2010.0,10.7,印度,17.5,27.7,54.7,906.5,820.0,9.2,韩国,3.2,39.6,57.2,856.6,17690.0,5.0,墨西哥,3.9,26.7,69.7,820.3,7870.0,4.8,巴西,5.1,30.9,64.0,892.8,4730.0,3.7,澳大利亚,4.0,26.1,70.0,738.5,35990.0,2.4,德国,1.3,30.3,68.5,3000.0,36620.0,2.8,英国,1.0,28.3,70.6,2400.0,40180.0,2.8,美国,1.2,24.2,74.6,13400.0,44970.0,3.3,日本,1.8,32.4,65.8,4900.0,38410.0,2.2,世界部分国家按国内生产总值划分的三次产业构成,注,:,红色为,2000,年数据,其余为,2006,年数据 世界银行数据库,30,中国,第二产业占GDP份额大,于大部分国家,31,中国第三产业占就业份额低于大多数国家,32,中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