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前教育概述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指对人(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训练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塑造人格的社会活动学前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学前教育包括了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 岁的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 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于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建立(2)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 我国教育机构的发展 1) 我国创办的第一所教育机构是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2) 民国时期,中国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里,出现了一批适应战争环境和当地政治经济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托幼组织3)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从帝国主义手里彻底收回了教育权,学前教育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发展三)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1) 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2) 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 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4) 学前教育的手段不断现代化(四)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
五)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社会因素:1、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发展;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儿童自身的能动性:第2章 教育机构里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性质我国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国家通过立法、制定方针政策来保证它的实施,通过行政管理体系来领导和贯彻落实学前教育的特点1) 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2) 学前教育保教结合;学前教育的启蒙性;3) 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型;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有效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环境条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2) 发展适宜性原则3) 目标性原则4) 主体性原则5)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6) 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7) 整合性原则第3章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课程的定义学前教育课程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儿童在教育机构内外的学习经验活动。
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1) 承认儿童童年生活的股特性2) 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凸显儿童主体性3) 整合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追求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依据、模式、逻辑、过程1) 依据:教育哲学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影响;心理学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的影响;社会学研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3) 逻辑:一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学问的知识结构、知识系统以及学问逻辑”;另一个是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方式、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4) 过程: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组织 拟定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1) 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2)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3) 目标的表达要具体4) 目标的表达要清晰5) 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实际6) 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7) 要根据儿童的反馈情况,即使调整目标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的,通过学前教育的一日生活使儿童习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1) 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2)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3) 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组织学前教育学有哪些途径、方式、策略与方法?途径:1、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2、 游戏3、 日常生活活动4、 其他类型活动5、 家、园、社区的合作形式: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教学方法与策略:1、直接教学 2、间接教学 3、支架式教学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要求:(1) 与课程目标相一致(2) 考虑发展的适宜性(3) 能够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4) 是儿童感兴趣的、关心的(5) 源于生活,并加深对生活的认识(6) 课程的内容要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7) 课程内容要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学前教育课程计划?学前教育课程计划是教室根据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
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活动区(幼儿自选活动)的创设与指导;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学前教育课程计划的类型:1、学年计划 2、学期计划 3、月(周)计划 4、一日计划 5、 具体活动计划 第5章 学前教育课程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学前教育课程事实的实质是什么?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是通过拟定各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把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使课程目标通过学前儿童是在教育机构的生活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落实与儿童的具体发展上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1) 组织制度因素(2) 时间因素(3) 物质空间因素(4) 教师因素分析学前教育课程计划与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关系课程计划和实施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忠于课程计划2、 教师可根据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情况适当、适时加以调整3、 教师与儿童共建课程什么是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是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已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1、 评价目的——为什么评价 1.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 2.课程管理2、 评价内容——评价什么 1.课程方案评价 2.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3.课程效果评价3、 评价主体——谁来评 课程评价主体指的是课程评价者,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4、 评价标准和指标——按何标准评 5、 评价类型与方法——怎样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类型:目前常用的课程评价类型有:按评价的参照点来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
按评价的功能来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何进行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进行学前教育课程评价:评价应该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应该根据评价目的与内容,综合采用观察、谈话、测验、作品分析、调查、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课程评价的注意事项:(1) 评价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 评价中要以教师自评为主 (3) 评价要有利于儿童的发展(4) 评价药理与儿童的发展评价应该客观、真实第6章 日常生活活动什么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生活活动?它有哪些教育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入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日常教育活动的功能:(1) 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2) 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3) 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组织、指导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生活活动?学前教育机构在生活活动方面,主要着力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盥洗习惯、整理习惯等卫生习惯;帮助他们逐步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帮助儿童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儿童学会用餐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什么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活动又可称自主和自选活动,让儿童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干自由活动的特点:自由活动的特点是“自由”,但仍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要充分认识开展自由活动对促进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儿童在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中得到童年的快乐自由活动的教育功能:(1) 自由活动有利于充分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2) 自由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3) 自由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自由活动的注意事项1、 要为儿童的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2、 创设精神环境引导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3、 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默契第7章 游戏什么是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象的环境中模仿与再造人的实践活动,使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学前儿童游戏有何特点,具有哪些功能?特征:1.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2. 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3. 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4. 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5. 游戏是具体的活动功能: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2、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语言的发展3、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4、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游戏需要哪些基本条件?1、 游戏时间: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减少过度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儿童的有效时间2、 游戏的环境与材料:游戏的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提供的条件,包括游戏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游戏材料是儿童游戏所用玩具和物品的总成3、 儿童的自主: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首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有儿童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学前儿童游戏活动应如何组织与指导?(1) 儿童游戏的水情分析与预设1、3岁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2、 幼儿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3、 幼儿中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4、 幼儿晚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2) 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指导1、 儿童游戏的激发与引导2、 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推进第8章 教学活动什么是学前儿童的教学活动?广义的学前儿童的教学活动指学前教育机构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托儿所、亲子园教学。
根据学前教育理念中的整合、渗透及培养完整儿童等观点,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劳动活动等环节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学习从现实某种目的的活动均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特点:具体来说,表现为主体性、活动性、启蒙性、直观性、整合性和灵活多样性学前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1、 游戏法及其运用2、 直观法及其运用3、 观察法及其运用4、 操作法及其运用5、 发现法及其运用6、 口授法及其运用7、 电教法及其运用教学活动的设计:(1) 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实际的分析(2) 教学活动目标的考虑(3) 教学活动内容及其重难点的分析(4)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5) 教学环境与材料的考虑(6) 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与计划的拟定教学活动的功能:1、 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2、 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3、 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重点,就应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时间安排、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等方面充分考虑教学重点的突出体现,以不同的途径多次让儿童多角度理解,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教师或指导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破难点,就要结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有深入浅,化难为简,变枯燥为生动,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师应如何认识教学活动中的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认识到他们是积极发展中有潜力的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儿童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再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没一个儿童的独特性教学活动中的儿童:(1) 儿童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得发展(2) 教学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教学活动中的教师(2)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1) 正确引导,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和指导要点1. 正确处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2.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3. 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4.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5. 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弹性,要留有余地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推进:内涵及意义: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活动反思与推进的操作要点(1) 对教学活动中儿童发展的评价与反思(2) 对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反思(3)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4) 学习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的反思(5) 探索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推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第9章 其他形式的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哪些特点?1. 注重娱乐性2. 注重教育性3. 注意安全性4. 注重参与性外出活动策划包括哪些内容?外出活动策划应包括两点:1、 外出活动的目标定位2、 外出活动地点的选择和计划的拟定外出活动组织与领导外出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成效大小,与教师、有的还与家长,对外出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指导几个环节的有效把握密切相关:(1) 外出活动的策划(2) 外出活动的准备(3) 外出活动的进行(4) 外出活动的延伸活动(5) 外出活动的评价(6) 外出活动的安全工作参观与外出实践活动应如何组织与领导?(1) 确定活动的目的(2) 活动前的联系工作(3)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4) 活动后的延伸活动(5) 参观活动举例及评析什么叫亲子活动?广义地说亲子活动是指孩子和大人(主要是指家长)一起参加的活动从教育发生的空间(场所)来说,亲子活动既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亲子活动,也包括家长在家庭、社区等学前教育机构外的亲子活动。
如何组织与指导亲子活动?教师在组织与指导亲子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环节:(1) 活动开始: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活动的主要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对他们提出必要的要求2) 活动进行:活动开展当中,教师任然需要向家长再次提醒活动要求与注意事项3) 活动结束:亲子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与小结,活动评价与小结力求简洁,抓住重点,对儿童和家长的表现予以赞赏设计、开展亲子活动的注意事项:1、 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2、 亲子活动的指导要多样化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4、 教师要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第10章 领域与主题活动领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内涵领域活动是按儿童学习领域划分学前教育内容的一种课程类型,它是把学科体系改造为儿童的经验体系,使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又不失系统性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领域活动的特点:1. 各领域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系统性2. 领域活动有较强的渗透性3. 领域活动强调与儿童生活的联系4. 领域活动强调促进儿童素质的提高,着眼于终身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为什么要强调领域活动1. 领域活动有利于落实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2. 领域活动便于教师根据各领域不同的知识性质引导儿童学习3. 领域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知识经验的整理和系统化实施领域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1) 活动计划的弹性化和活动过程的灵活性(2) 充分发挥领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增强活动效果(3) 注重内容的联系、渗透与整合(4) 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5) 优化整合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和有效促进儿童发展(6) 保教结合,促进全体儿童全面发展如何选择主题?一般来说,主体来源与儿童生活。
所选择的主体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有效的引发儿童的兴趣,实现教师与儿童的互动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在设计的时候也要全面考虑目标、内容、方法等但由于主题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设计上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的的时候,就像一名“导演”,从主题网、目标体系到各个活动具体设计,都需要教师统筹兼顾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注意哪些问题?1、 教师与儿童合作探究2、 采用游戏的方式,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3、 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第11章 区域活动什么是区域活动?所谓的区域活动,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特点相对其他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 儿童自选活动内容2、 儿童的自主性活动3、 小组和个体活动举例说明为什么说“材料是区域活动的根本”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域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材料、情景在活动中承载着教育功能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材料最能吸引儿童的眼球,激发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可爱的小兔”这一主题下的表演区“小兔乖乖”内,教师用泡沫和卡纸为儿童制作形象的大树,用皱纸剪出小草贴在墙边,是表演去的背景凸显出来,再配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头饰和一些道具,儿童都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
如何正确理解活动区的教育功能极其正确定位?在不同的区域中,儿童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会获得不同的“关键经验”除此之外,区域活动还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定位: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对各个区域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进行分析,然后才能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创设适宜儿童发展的区域如何正确理解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途径之间的关系?(1) 区域活动与游戏的融合(2) 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的互补(3)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如何设置区域活动:区域活动设置的基本要求有:1. 适宜于儿童的年龄特点2. 根据目标来设置3. 有利于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兴趣4. 活动区域的设置应该遵循相容性的原则5. 注意安全材料投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我们应该注意:1. 目的性和适宜性:目的性,即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适宜性,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活动的材料应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2. 丰富性和层次性3. 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心中要有目标,眼中要有儿童4. 自主性:要让儿童利用材料自主地进行设计制作5. 兴趣性: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材料既要有趣又要能让他们做做玩玩6. 整合性和开放性:区域的材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整合教育机构、教师、儿童、家庭以及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
教师创设“扮家家”“喂小动物吃饭”“平宝宝吃饼干”等如何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组织与指导?(1) 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2) 应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加强横向联系(3) 保证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第12章 学前儿童班级保教工作管理如何理解儿童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指教师与行政人员遵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保教工作的工作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为实现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保教组织管理工作学前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高效性班级管理方法: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鼓励发、目标指引法保教人员协同工作的内容1. 儿童发展状况与背景的了解与统一认识2. 班级保教工作计划的拟定3. 幼儿园班级工作组织与实施第13章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儿童的意义是什么?(1) 教育机构与家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2)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整合双方优势、实现教育合作最大化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共育的内容包括那些?学前教育机构所在社区环境,自然环境和社区生活氛围,社会设施,都是学前教育机构可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因此,学前教育机构要主动与社区合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发掘和利用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与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相整合。
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从幼儿园角度做好幼小衔接主要是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主动性的培养;独立性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发展动作,增强体质(2) 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缩小于小雪差异程度的工作;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工作;隆重举行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