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遵循下列要求:a) 企业宜配置设备备件管理的人员,并明确其职责;b) 企业宜建立备件管理制度,制度涵盖备件全过程管理;c) 企业宜建立备件分类标准、备件编码标准、设备 BOM、备件技术标准、备件图库等;备件实物与图纸及技术资料一致,修订图纸资料应履行审批手续;d) 企业应建立备件管理台账,制定备件库存规则;e) 企业宜提供备件资金,并对备件资金、备件价格进行管控;f) 企业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备件的储备方式,如:多级库、寄售备件(零库存)等;g) 备件需求计划,应明确计划的来源和依据;h) 备件的获得,可通过采购、外协加工、企业自行加工等方式获得;备件的获得应符合备件需求计划中要求的品名、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日期等要求,做好备件采购进度跟踪和验收,确保备件供应满足需求;i) 备件库房管理,应根据备件专业及特性分区存放,运用可视化技术及条码或二维码等,明确备件的存放位置、品名、规格,匹配库区架位物码库房温度、温度、防尘、防火等符合备件存储要求;j) 备件出入库、调剂、在库、盘点、减值、报废及实物处置管理,应保持帐、卡、物、资金一致;k) 必要时,可建立备件储备和备件消耗定额;l) 应定期分析备件消耗规律,以不断优化备件需求计划;m) 视需要,以可行、可靠和经济为原则开展备件替代或以提高备件性能、寿命为目标的性能提升工作;n) 应根据管理需要,选择适合的备件指标进行管理,形成信息来源、统计、分析、改进的闭环管理;o) 依据企业实际需要导入必要的备件信息化管理,以方便查找备件、需求计划、统计分析等工作;p) 企业定期对备件使用情况组织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配件供应商、备件质量、呆滞备件处理等;q) 适用时,可对备件进行修复或再制造,使其质量或性能不亚于原先的备件;r) 必要时,参照本标准“8.12 供应商、承包商管理”要求,对备件供方进行管理;s) 企业应策划应用备件分级管理策略,结合设备分级管理模型,建立备件库存模型,以追求最经济的库存资金占用为目标,降低企业设备维修费用成本。
注 1:备件全过程管理,指备件需求计划、资金计划、订货计划、验收、入库、在库(及备件在库保养维护)、出库、盘点、报废及实物处置、统计分析与改进注 2:企业备件管理的目的是在更换零部件及耗材、维修设备时,能按时、按质、按量、经济的供给备件和材料备件管理是不断追求合理化水平的动态过程,备件计划的准确性,是企业设备管理综合水平的体现;注 3:备件的采购形式,如:集中采购、招标采购、评议采购、物资采购平台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网购等注 4:当设备制造商采用第三方标准零部件(如轴承,继电器)时,应提供主机厂零部件与第三方部件的编号对照表注 5:备件指标通常指备件计划准确率(或消耗量差异对比)、备件库存周转天数或库存周转率、备件库存资金、备件费占维修费用比、备件质量异议次数、备件物资库龄与金额分析、物资实际消耗量增减分析等注 6:备件管理应注意避免: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帐的异常状况、备件选择靠经验、采购计划性不足、备件信息异常、新设备导入时未进行备件管理、备件种类繁多资金占用大、呆库存等问题注 7:再制造,指对再制造毛坯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