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考研政治考试考前冲刺卷(2)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2.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A.形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3.作为商品的资本是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 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5.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兵民是胜利之本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9.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A.参政权、议政权B.自由权、平等权C.生存权、发展权D.选举权、被选举权 1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11.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
这表明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13.毛泽东集中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人民民主专政》 14.某资本家企业投入100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是8∶2,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为13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5%B.80%C.100%D.150% 15.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这里说的劣质产品A.是商品,因为它们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因为它们耗费了人类劳动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备相应的使用价值,不能作为商品出售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备物美价廉的商品销售标准 16.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B.坚定理想信念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D.健全民主集中制 17.许多中年人常常提醒年轻人说: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更多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却告诉中年人:不要把生活看得太复杂,生活原本要比你们想象的简单得多。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事物发展是变化无常的,人们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D.由于主客观原因,对同一事物人们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 18.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应该是()A.AB.BC.CD.D19.温家宝谈到有关国家宏观调控问题时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B.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0.2007年10月2日至4日,韩国总统卢武铉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在会晤期间签署的文件是A.《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B.《北南共同宣言》C.《北南共筑和平体制宣言》D.《实现北南经济共同繁荣宣言》 2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只有在普遍的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这两段论述深刻而又透彻地说明了A.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B.交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C.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D.交往扩大和发展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22.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关键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认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B.为了发展进步势力C.为了和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A.人民当家作主B.发展基层民主C.依法治国D.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5.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伟大精神这表明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我党实行群众路线的依据有A.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的观点B.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C.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D.尊重社会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构成事物的诸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3.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和客观存在的同一性C.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D.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4.根据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5.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是A.目的和手段B.限定和超越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的概念是指人特有的相互交往关系的一种存在形式和活动方式,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现有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与改善C.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人的存在方式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D.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的中介 9.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A.运动表现在静止中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的 10.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B.真理的内容和它所反映的客体是相符合相一致的C.作为真理性认识的标准——社会实践具有客观性D.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1.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或事例的是A.宇宙有正负宇宙,负宇宙由亡灵组成B.电脑可以预测人的前途和命运C.“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D.“形非即神也,神非即形也”;“生则合而为用,死则形留而神逝” 1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B.可知论C.经验论D.实践论 13.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是A.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B.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C.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D.世界的普遍联系通过中介来实现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索取D.强调人的价值在自我而不在他人 15.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社会规律和驾驭社会规律 16.对待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是A.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B.矛盾就是互相冲突、势不两立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 1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发展D.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18.“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这说明A.意识就是存在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C.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19.科技革命的意义体现在A.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力量B.推动社会结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观念的发展C.科技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首要的强大的动力D.科技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20.以下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是A.因地制宜B.因时制宜C.有的放矢D.坚持原则 21.唯物辩证法认为A.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C.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D.概念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 2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B.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C.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的变化D.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物质关系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在于A.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B.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立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C.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D.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24.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因此,实践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客观实现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同一性 25.“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因为A.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B.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水平C.生产力是每一代人既得的物质力量D.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