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勘察基础知识

教****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10-31
PPTX
355.14KB
约39页
地质勘察基础知识_第1页
1/39
地质勘察基础知识_第2页
2/39
地质勘察基础知识_第3页
3/3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2-2-6,#,地质勘察基础知识,内容目录,一、建筑地基与基础常识,二、地质勘察的目的,三、岩土的工程分类,四、如何识读地质勘察报告,五、桩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附件一、讨论题,附件二、试题,一、建筑地基与基础常识,1,、地基,所有建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上,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下部结构最终都会传到地表的土层或岩层上,这部分起支撑作用的土体或岩体就是,地基,根据地基是否经过人工处理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岩体、土体地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的岩体、土体地基人工处理方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液法等2,、基础,将建筑物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下部承重结构称为,基础,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构造方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式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按基础埋置深度划分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注:基础底面离地面的深度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弯、,剪强度偏低常见的有:,砖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等柔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此类基础可称为柔性基础二、地质勘察的目的,1,、详细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别、地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查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值,2,、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其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的腐蚀性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与抗震设计有关的地震参数,判别场区内饱和粉土及砂土的地震液化情况4,、分析、论证地基基础方案的可行性,提供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推荐可能采用的桩基计算参数,并估算单桩承载力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6,、,对该地质勘察区域提出,岩土工程,的,分析及建议三、岩土的工程分类,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其工程性质由岩土的类别决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将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及特殊土,等1,岩石,岩石的坚硬程度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当缺乏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试验时,可在现场通过观察定性划分,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2,碎石土,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粒组含量及颗粒形状,碎石土可分为块石、漂石、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砂土,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粒组含量,砂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4,粉土,粉土,为性质介于砂土和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塑性指数,等于液限与塑限之差液限,是指土由可塑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为土由半固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一般说来,土的颗粒越细、细颗粒的含量越多,土的塑性(塑性指数)也就越大5,粘性土,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10,的土根据塑性指数,可将粘性土分为粘土(,IP,17,)和粉质粘土(,10,IP17,)根据液性指数可将粘性土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五种状态液性指数,IL,是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之差与塑性指数的比值,是判断粘性土软硬程度的指标,也叫稠度一般而言,粘性土的沉积历史越久,结构性越好,工程力学性质越好6,人工填土,人工填土是人类活动的堆积物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粉土、粘性土等一种或几种土通过人工堆填方式而形成的土经过分层压实后的素填土称为压实填土杂填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人工堆填物冲填土,是人类借助水力充填泥砂形成的土,一般压缩性大、含水量大、强度低特殊土,(,1,),软土,软土,泛指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差的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它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软土生成于静水或缓慢流动的流水环境建筑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易产生较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且沉降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在软土上建造建筑物必须慎重对待,。

2,),红粘土,红粘土,是碳酸盐系岩石经红土化作用所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红粘土的液限一般大于,50,,具有表面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征,吸水后迅速软化一般情况下,红粘土的表层压缩性低、强度较高、水稳定性好,属良好的地基土层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土体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强度明显变低,作为地基时条件较差3,),膨胀土,膨胀土,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的粘性土土呈黄、红褐、灰白色,粘粒含量高,天然含水量接近塑限膨胀土通常表现为压缩性低、强度高,因此易被误认为是良好的天然地基4,),湿陷性黄土,黄土,是指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盐系,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大孔结构,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为灰黄色的土体黄土在天然含水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雨水浸湿后,有的即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而大量的变形,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附加下沉的现象称为,湿陷,浸水后发生湿陷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而发生湿陷的黄土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发生湿陷的黄土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四、如何识读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组成和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场地地形、地貌,;,3,、勘察技术要求及依据,;,4,、地基土的组成及特征,;,5,、地下水概况,;,6,、场地及地震效应,;,7,、岩土工程分析及建议,。

附图表,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4,、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静探试验成果表,;,6,、标贯成果统计表,;,7,、饱和砂(粉)土 液化判别表,;,8,、固结试验,e-p,分层曲线,;,9,、钻孔柱状图,;,10,、波速测试报告,;,11,、水质分析报告,二,),地质勘察报告解读,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五、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时,如何及时分析、及时处理,是桩基施工的关键所在桩基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详尽准确;设计的,不,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种原因等1,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桩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1.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有:,1.1.1,桩沉人深度不足;,1.1.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1.1.3,最终贯入度过大;,1.1.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1.1.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1.2.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1.2.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1.2.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1.2.4,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1.2.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1.2.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1.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1.3.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1.3.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1.3.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1.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常见其原因,除了,1.2,节中,1.2.11.2.5,外,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1.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2,常用处理方法,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简要介绍:,2.1,补沉法 预制桩人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2.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2.1.1,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2.1.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2.3,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2.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2.5,扩大承台法,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2.5.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2.5.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2.5.3,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2.6,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2.6.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2.6.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2.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2.7.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2.7.2,改变桩人土深度例如预制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