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态审美心理—心理课课件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07-09
PPT
2.47MB
约33页
病态审美心理—心理课课件_第1页
1/33
病态审美心理—心理课课件_第2页
2/33
病态审美心理—心理课课件_第3页
3/33

病态的审美心理缠足中国女性裹足的历史,来源说法不一,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总之,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传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一般来说,小脚从正面看,像火伤之后,脱去陈皮烂肉,露出变形、变颜的一个肉疙瘩只有一个翘起的趾头,依稀可辨上面的指甲,其它,一概呈现出可憎的模糊轮廓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从中折断,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在软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条由两端站立的曲线,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脚的全长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从正面看脚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诞图案除了变形的足跟之外,已没有一丁点平滑的脚板四个脚趾长短不一地向外转折,围绕在以大脚趾为轴心的脚心下面,脚趾的正面因此变成了脚板心,完全扭曲地压在了脚板底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对女性身体的扭曲为美。

在非洲有些国家,以大嘴为美,便会设法将女子的嘴横向拉大;有些地区以长颈为美,便会用器具将脖子拉长;有的以无牙为美,则锉去牙齿;欧洲中世纪的男女都以细腰为美,于是盛行束腰女性在缠了小脚之后,因行走不便只得轻抬步微扭腰而尽显柔弱,因不能轻松随便走动只得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一个娴静的贤妻良母,这与宋王朝政权渴望的秩序是相符的,更是当时逐渐走向极端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境界,而且还暗暗迎合了当时男性当中普遍的一种心理需求中国流行裹脚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缠足在给女子带来痛苦的同时,给女子带来的是一种病态美但是,这种病态美恰恰是我汉族古代文明最迷人的风采。

自古“西子捧心”就倾倒无数文人才子在文人眼中,满园花团锦簇的牡丹斗艳争奇,反不如几点残梅更有诗情画意男人们说“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肯伤及自己一根毫毛的时候,却被一种近乎变态的性心理驱使着,口耳相传着女人小脚的千般妙处瘦欲无形,看越生怜惜”、“三寸金莲”、“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摩抚”更有人将两只严重变形了的小脚中部所形成的塌陷形容为“两轮弯月”,实为处心积虑即使像吴承恩这样具有反叛精神的大师,在西游记里也把把本是男身的观音菩萨化为美丽的女子,而且是小足观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明朝时期男子择偶第一标准就是看女人的脚是否够小,男子嫖妓也多玩妓女的一双纤足,因此被戏称为逐臭之夫也有人说男人喜欢女人小脚,是出了性的欲望林语堂称裹脚是“中国人感管想象力最精致的创作”,他这说法还比较含蓄,李渔就说得比较直接,他在闲情偶寄里说,小脚最大的功用是叫人昼间“怜惜”、夜间“抚摩”,认为女人的小脚“香艳欲绝”,玩弄起来“销魂千古”,并给后来人总结出了四十八种玩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关注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

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挺受欢迎的而汉族女人们却凄凄然欣赏着自己残缺的脚说:“女人生来就是待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又不东跑西颠,要那么大的脚干嘛?”其实裹脚是非常痛苦,让女孩痛不欲生人的脚上有很多穴位,人为摧残,给女人带来很多病痛除了要遭受生理上的痛苦之外,还要从小就蒙上男人比女人尊贵、女人天生就为了服从男人这样的男权意识“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这样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清朝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顺治二年起就下诏禁止,康熙元年又诏禁女子缠足,违者罪其父母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康熙七年,王熙奏免其禁,于是民间又可以公然缠足了,旗人女子也纷纷仿效到了乾隆时,多次降旨严责,不许旗人女子缠足,于是在旗女中此风稍敛,但汉人却越来越为小脚癫狂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曾推行禁止缠足运动,但最后依然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维新运动创始人之一的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缠足,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通饬全国劝禁缠足,不缠足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至此,“缠足”在法令上得到禁止,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后。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