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稠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学习教案

莉****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37MB
约49页
文档ID:92714993
稠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学习教案_第1页
1/49

会计学1第一页,共49页项目(xingm)的目的意义稠油污水产出量大于回注能力,需要解决污水出路问题(wnt) 随着稠油产量不断增加,污水产生量大于回注能力,需要实现多余污水的达标排放 达标排放是解决多余污水的重要途径,在调研(dio yn)的基础上,开展了生化处理技术的攻关研究第1页/共48页第二页,共49页需解决(jiju)的主要技术难题第2页/共48页第三页,共49页为实现稠油污水达标排放,先后开展了以下四项研究(ynji): 1、稠油污水高效降解菌种选育及性能评价;2、稠油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优选与应用研究(ynji);3、生化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研究(ynji);4、稠油污水中微生物营养状况分析及生物强化措施研究(ynji)第3页/共48页第四页,共49页一、前言(qin yn)二、主要研究内容(nirng)与成果三、效果(xiogu)效益四、结论河南油田稠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第4页/共48页第五页,共49页筛选出效果(xiogu)最好的单菌株三种:DYA、I、H菌株来源对原油降解率(%)DYA油田含油污水65.1I油田油污土壤55.8H油田含油污水43.2DYA菌I菌H菌1、稠油(chu yu)污水高效降解菌种性能评价(1)菌种性能指标第5页/共48页第六页,共49页。

温度(温度()菌体浓度(菌体浓度(cells/mlcells/ml)H HDYADYAI I50503.23.210108 81.11.110109 92.72.710108 860602.12.110107 72.42.410107 72.32.310107 770701.11.110107 72.52.510107 71.91.910107 78080-2.02.010102 2-9090-6.06.010102 2- 在70条件下,H,DYA,I菌均能良好生长,菌体浓度达到1107cells/mL以上(yshng)其中,DYA菌在90下菌体能够存活,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 耐温性能评价(pngji)(1)菌种性能指标第6页/共48页第七页,共49页菌种在不同pH值下生长(shngzhng)曲线 PH值在6.5-8.5范围内微生物生长状况最好(zu ho),与稠油污水的PH值范围相同1)菌种性能指标第7页/共48页第八页,共49页菌种在不同(b tn)盐度下生长趋势 在氯化钠含量(hnling)2%(20000mg/L)以内生长趋势均比较好,微生物耐盐能力强1)菌种性能指标第8页/共48页第九页,共49页。

菌种对原油(yunyu)降解率(1)菌种性能指标第9页/共48页第十页,共49页 油田化学剂的应用使稠油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更加(gnji)复杂,从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污水中有酚类、酯类、烃类、醇类等物质(2)菌种对表面活性剂生化降解性能(xngnng)评价序序号号分子式分子式含量(含量(mg/Lmg/L)序序号号分子式分子式含量(含量(mg/Lmg/L)1 1C C8 8H H10100.180.181212C C9 9H H1212O O0.2670.2672 2C C6 6H H4 4ClCl2 21.9171.9171313C C1010H H14141.3381.3383 3C C7 7H H8 8O O0.2850.2851414C C1414H H2020O O2 20.1470.1474 4C C8 8H H8 8O O0.2250.2251515C C1414H H2626O O2 20.3390.3395 5C C2 2ClCl6 61.8571.8571616C C1616C C3232C C2 20.1380.1386 6C C8 8H H1010O O0.5670.5671717C C1616H H2222O O4 40.2160.2167 7C C8 8H H1010O O0.5370.5371818C C1515H H2525N N0.4320.4328 8C C8 8H H1010O O0.1710.1711919C C1616h h2323N N0.120.129 9C C1010H H8 80.0810.0812020C C1818H H3535NONO0.3960.3961010C C9 9H H1212O O0.3660.3662121C C2323H H3232O O2 20.7560.7561111C C7 7H H5 5NSNS0.2640.2642222C C1919H H1919N N7 7O O6 60.2550.255第10页/共48页第十一页,共49页。

配制(pizh)浓度为5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100 m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别测定各浓度条件下的COD值CODcr0.5575+1.6296C1.63C(2)菌种对表面(biomin)活性剂生化降解性能评价第11页/共48页第十二页,共49页表面活性剂的可生化(shn hu)性评价通过选用混合菌种,表面活性剂生化降解(jin ji)性能明显改善2)菌种对表面活性剂生化降解性能(xngnng)评价通常认为:BOD5/CODCr 0.3,即可考虑生物处理;BOD5/CODCr 0.4-0.6,认为生化性较好,宜于生物处理;BOD5/CODCr 0.7,认为生化性良好最适于生物处理第12页/共48页第十三页,共49页1)生化(shn hu)处理工艺优选1.反应器 2.生物膜填料(tinlio)或活性污泥 3.加热棒 4.空压机 5.转子流量计 6.排泥口 7.曝气头 8.水阀 9.电磁阀 10.自动控制仪 11.进水泵 12.配水箱2、稠油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优选与应用研究第13页/共48页第十四页,共49页COD略低于排放(pi fn)标准,含油量降至4.7 mg/L(1)生化(shn hu)处理工艺优选第14页/共48页第十五页,共49页。

COD降至96 mg/L,含油量降至4.9 mg/L(1)生化(shn hu)处理工艺优选第15页/共48页第十六页,共49页COD降至71 mg/L,含油量降至4.7 mg/L(1)生化(shn hu)处理工艺优选第16页/共48页第十七页,共49页项项 目目絮凝絮凝- -接触氧化接触氧化气浮气浮- -接触氧化接触氧化水解酸化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接触氧化药药 剂剂有有有有无无微生物微生物好氧好氧好氧好氧厌氧、好氧厌氧、好氧污泥量污泥量少少较多较多少少装置基建投入装置基建投入1 11.21.21.21.2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1 10.80.81.21.2技术关键技术关键菌种、絮凝剂菌种、絮凝剂菌种、浮选剂菌种、浮选剂菌种菌种抗冲击性抗冲击性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强强日常维护费日常维护费高高高高较低较低技术可靠性技术可靠性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好好从可靠程度、抗冲击性能、药剂使用量、污泥产生(chnshng)量、日常运行维护费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了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处理工艺 第17页/共48页第十八页,共49页2)生物膜水解(shuji)酸化-生物膜接解氧化工艺 现场小试试验研究第18页/共48页第十九页,共49页。

成分成分油油悬浮物悬浮物CODCODcrcr硫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挥发酚浓浓度度处理前处理前(mg/L)(mg/L)25.925.91101103623622.62.60.370.37处理后处理后(mg/L)(mg/L)5.05.010109191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去除率(去除率(% %)80.680.690.990.974.874.8100100100100第19页/共48页第二十页,共49页 小分子烃和大分子烃减少,中间碳链分子增加分析认为,小分子为微生物所利用,大分子经微生物处理后断链,增加了中间分子量物质由于(yuy)外排污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物质减少,使得污染物更易降解 稠油污水中污染物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复杂,可生化性差,因此,该工艺适合稠油污水的处理稠油污水(w shu)生化处理前后质谱分析结果第20页/共48页第二十一页,共49页进水温度(wnd)52-58 ,总停留时间45小时第21页/共48页第二十二页,共49页3、微生物群落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yngxing)研究第22页/共48页第二十三页,共49页生物观察(gunch)膜生长情况分析在装置(zhungzh)各段设置观察膜第23页/共48页第二十四页,共49页。

一级厌氧二级厌氧(1)直观(zhgun)观察MLSS:6580mg/LMLSS:5240mg/L一级厌氧好于二级厌氧,但总体(zngt)生物量略低第24页/共48页第二十五页,共49页1)直观(zhgun)观察MLSS:4830mg/LMLSS:4160mg/LMLSS:4120mg/L一级好氧生物膜好于二、三级好氧生物膜,但总体(zngt)生物量较少第25页/共48页第二十六页,共49页厌氧池和好氧池投放(tufng)的I菌好氧池投放(tufng)的H菌(2)显微观察第26页/共48页第二十七页,共49页投放(tufng)的DYA一级厌氧生物膜微生物生长良好(lingho),表现出较好的生物适应性和生物稳定性(2)显微(xin wi)观察第27页/共48页第二十八页,共49页二级厌氧生物膜(2)显微(xin wi)观察菌种存在(cnzi),但数量比一级厌氧少第28页/共48页第二十九页,共49页二级好氧生物膜三级好氧生物膜(2)显微(xin wi)观察第29页/共48页第三十页,共49页 一级厌氧好于二级厌氧,厌氧总体效果好于好氧,与观察情况一致(yzh),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3)微生物群落(qnlu)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第30页/共48页第三十一页,共49页。

第31页/共48页第三十二页,共49页4、稠油污水(w shu)中微生物营养状况分析 及生物强化措施研究 微生物必须不断的从外界吸取营养以合成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好氧条件的营养比例关系按照COD:N:P=100:5:1计算,厌氧条件按COD:N:P =200:5:1计算,若生化进水COD为300mg/L,要求(yoqi)污水中N15 mg/L,P 3 mg/L第32页/共48页第三十三页,共49页1)稠油(chu yu)污水营养成分分析生化处理(chl)各单元总氮含量第33页/共48页第三十四页,共49页1)稠油污水(w shu)营养成分分析生化(shn hu)处理各单元总磷含量第34页/共48页第三十五页,共49页 为改善生化处理系统微生物营养状况,根据总氮、总磷测定结果(ji gu),研制出高效低成本的营养制剂,有针对性地补加营养成分类型类型钾含量钾含量(% %)总磷总磷含量含量(% %)总氮总氮含量含量(% %)碳水化碳水化合物合物(%) (%) 蛋白蛋白质质(%) (%) 投加成本投加成本(元(元/m/m3 3)投加方案投加方案1 1无机无机28.728.722.722.746.746.70.020.02投加方案投加方案2 2无机磷源无机磷源+ +有机营养有机营养物物1 128.728.722.722.775.275.28.18.10.0050.005投加方案投加方案3 3无机磷源无机磷源+ +有机营养有机营养物物2 228.728.722.722.734.234.235350.0060.006(2)营养制剂研制与应用(yngyng)效果分析第35页/共48页第三十六页,共49页。

2)营养制剂(zhj)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投加前MLSS:6500mg/L投加后MLSS:8900mg/L营养制剂投加前后(qinhu)生物相的变化厌一池中施加(shji)营养前后生物膜变化情况第36页/共48页第三十七页,共49页微生物数量明显(mngxin)增多(2)营养制剂研制(ynzh)与应用效果分析投加前投加后营养制剂(zhj)投加前后生物相变化第37页/共48页第三十八页,共49页 原生动物以微生物为食,污水中存在(cnzi)原生动物,说明系统中形成食物链,是微生物生长状况良好的标志2)营养制剂(zhj)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三级好氧池中的原生动物(yunshng-dngw)第38页/共48页第三十九页,共49页营养(yngyng)措施前营养(yngyng)措施后(2)营养制剂研制与应用(yngyng)效果营养物质对处理效果影响第39页/共48页第四十页,共49页一、前言(qin yn)二、主要研究内容(nirng)与成果三、效果(xiogu)效益四、结论河南油田稠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第40页/共48页第四十一页,共49页含油COD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国家二级排放标准(mg/L)1015020010.5进口水质(mg/L)2829313880.3外排水质(mg/L)3.090.582.80.410.1污染物去除率(%)89.3 69.1 40.0 94.9 66.7 达到国家(guji)二级排放标准第41页/共48页第四十二页,共49页。

社会效益:1、实现了污染物减排,改善了环境(hunjng) 装置对油的去除率89.3%,对COD去除率69.1%,对硫化物去除率94.9%,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三年来共除油82125kg,除COD665212kg,除硫化物24933kg),改善了环境(hunjng)2、解决了稠油污水出路 生化处理装置建成投运,实现(shxin)达标排放,解决了稠油开发中多余污水出路问题第42页/共48页第四十三页,共49页经济效益(与污水(w shu)环保回注对比):第43页/共48页第四十四页,共49页一、前言(qin yn)二、主要研究(ynji)内容与成果三、效果(xiogu)效益四、结论河南油田稠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第44页/共48页第四十五页,共49页1)高效石油烃优势降解菌具有耐温性好,生物稳定性好,对稠油污染物降解率高等(godng)特点,在工业化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第45页/共48页第四十六页,共49页3)生化处理系统运行效果与微生物生长状况(zhungkung)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跟踪监测微生物生长情况,可较好地指导生化处理装置运行 (4)稠油污水中总氮含量略有不足, 总磷含量严重缺乏。

在掌握微生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投加高效(o xio)价廉的营养制剂,较好地改善了处理效果 第46页/共48页第四十七页,共49页第47页/共48页第四十八页,共49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稠油污水产出量大于回注能力,需要解决污水出路问题第1页/共48页3、稠油热采生产特点导致污水温度高,对微生物菌种耐温性要求高第5页/共48页5.转子流量计 6.排泥口10.自动控制仪 11.进水泵现场试验由六个容积1.25m3的水泥池构成,在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放置生物填料,投放微生物菌种小分子烃和大分子烃减少,中间(zhngjin)碳链分子增加由于外排污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物质减少,使得污染物更易降解第四十九页,共49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