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练习(2)》 新人教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 : )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 )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连亘: )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⑸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 )⑹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逾时: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3、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 ”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一、1.诚然 2.引起 3.依靠 4.失误 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 ② 平生于书 ③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 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①秦青,未穷青之③技,自谓尽之④,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②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什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