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卫生部医政司 主办单位: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协办单位:赛诺菲基层医疗事业部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推广(基层医院慢性疾病管理)糖尿病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摘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我国总体患病率已达9.7%,9200万以上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10.6%和女性8.8%农村和城市成年男女的糖尿病患者总数摘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农村整体糖尿病患病人数4310万,略低于城市患病人群4930万 农村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8.2%)与城市人口(11.4%)逐渐接近,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城市 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摘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糖尿病未诊断率基层糖尿病诊疗现状距离“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存在差距(糖尿病检查不充分,未能提供及时细致的健康指导等)意识薄弱,资源有限诊疗现状教育现状6项目负责人宁 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主要参人员王卫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肖新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纪立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翁建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函审单位103 家单位,覆盖 30个省、市、自治区三级医院 74家,二级 18 家,一级 11家会审单位53 家单位,覆盖 27个省、市、自治区三级医院 49家,二级 2家,一级 2家糖尿病质量控制糖尿病质量控制标准标准 2012年制订年制订项目负责人洪天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要参人员宁 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纪立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翁建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郭晓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函审单位20家单位会审单位20家单位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筛查和诊断标准标准 2010年制订年制订糖尿病标准目的和意义对参加单位的要求质控流程和环节糖尿病诊治标准附件1-12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筛查葡萄糖调节受损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预防糖尿病质量控制糖尿病质量控制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标准架构糖尿病标准推广对基层医院的意义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慢病诊治规范化、标准化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层面医院层面科室层面科室层面医生层面医生层面n成为标准县级培训单位,进而促动本院在该病种的学术地位n与卫生部之间建立项目的合作关系n率先学习标准并培养标准培训讲师n通过标准的培训与宣贯,借助行政力促动本科室在该病种的县级学术地位n首批基层医院专病信息网络建设实践者,成为质控数据追踪和研究的核心单位n有机会参与项目下科研课题n有机会成为标准的县级培训讲师n上报质控数据,并能分享该病在全国的诊治相关信息n提高临床医师该病种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n有机会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工作n 诊断糖尿病的血糖切点诊断糖尿病的血糖切点a)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b)OGTT 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L);c)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
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并符合 a)、b)或 c)中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无明确的糖尿病症状者,只有符合 a)或 b)才可作为诊断条件,并且需在另一天进行复查核实b)应激状态(感染、创伤、手术等)下可出现血糖增加并达到糖尿病诊断的血糖水平以上,不应据此诊断糖尿病,应在应激状态消失后再次复查血糖,以明确诊断c)静脉血浆葡萄糖应作为测定和报告血糖水平的标准方法,不推荐使用毛细血管血样检测的血糖值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暂不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方法糖尿病的诊断n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值,其测定应限制在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值,其测定应限制在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完成完成n 目标值原则应低于7.0,但必须个体化,其所对应的:平均血糖为8.3 mmol/L8.9 mmol/L,理想的空腹血糖5.0 mmol/L7.2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老年、病程长伴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后期糖尿病患者,目标值应相应放宽血糖控制目标n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1 1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使用胰岛素治疗n 可供选择的胰岛素:可供选择的胰岛素:常规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中长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n 胰岛素注射方案胰岛素注射方案 常规方法有:一天多次注射包括基础胰岛素及三餐前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即胰岛素泵(此项治疗方式应限于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内分泌专科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内分泌专科)n 1 1型糖尿病移植治疗型糖尿病移植治疗目前,可通过下列三种途径重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细胞总量,即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及干细胞移植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已经用于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尚处在临床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移植技术要求较高,此项治疗方式应限于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内分泌专科)1型糖尿病的治疗1型糖尿病质控环节及评价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标准)住院血糖,必要时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胰岛素治疗门诊随访:规律监测血糖,建议每天4次左右2-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判断血糖是否达标(2分):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0%是否继续原方案治疗及门诊随访(2分)血糖达标长期随访,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3分)调整治疗方案,继续随访(2分)1.静脉血浆糖检测(2分)2.判断静脉血浆糖是否达 标(2分)3.患者教育(1分)门诊血糖,必要时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评价标准(必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标准(必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优良:8分合格:6分,8分不合格:6分糖化血红蛋白为必评指标,若没有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为必评指标,若没有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评分不合格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评分不合格。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单药治疗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更多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或 糖苷酶抑制剂或 DPP-4抑制剂或 GLP-1受体激动剂或 噻唑烷二酮或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或 DPP-4抑制剂或 GLP-1受体激动剂或 噻唑烷二酮或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噻唑烷二酮或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或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GLP-1激动剂+噻唑烷二酮或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 GLP-1激动剂或 噻唑烷二酮或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一天多次胰岛素治疗+1至2种口服降糖药物备选治疗途径主要治疗途径(*注释:注释:“一般情况下首选基础胰岛素;如果空腹血糖达标,一般情况下首选基础胰岛素;如果空腹血糖达标,HbAHbA1c1c不达标时可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不达标时可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标准)住院血糖,必要时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降糖药物治疗门诊随访:1-3个月:空腹及餐后静脉血浆糖,糖化血红蛋白判断血糖是否达标(2分):糖化血红蛋白7.0%是否继续药物治疗及门诊随访(2分)血糖达标长期慢病随访,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3分)4.调整治疗方案,继续随访(2分)1.静脉血浆糖检测(2分)2.判断静脉血浆糖是否达 标(2分)3.患者教育(1分)门诊血糖,必要时OGTT,相关抗体,胰岛功能2型糖尿病质控环节及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标准(必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优良:8分合格:6分,8分不合格:50岁的妇女需测定血清TSH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监测项目初访初访季度访视季度访视年度访视年度访视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 C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肿瘤指标甲功IMT眼底检查心电图糖尿病质量管理控制调查表:临床访视检测方案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are.2011 Jan;34 Suppl 1:S62-9.2.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Position statement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of Diabetes(EASD),Diabetologia(2012)55:1577159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杂 志201220(1):S1-S36ISPA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2009 Compendium,Insul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with diabetes,Pediatric Diabetes 2009:10(Suppl.12):8299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抽印本:2-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中 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抽印本:65-69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 谢杂志2012抽印本:78-82参 考 文 献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质量控制标准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解读25糖尿病诊治质控标准:血糖的控制目标水平糖尿病诊治质控标准:血糖的控制目标水平l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值l 目标值须个体化l 新诊断的年轻,早期,非高危糖尿病患者:l 糖化血红蛋白值可低于7.0(其所对应的平均血糖为8.38.9 mmol/L)l 理想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5.07.2 mmol/L,餐后血糖餐后血糖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7mmol/L,需调整治疗方案35l 是新型降糖药,已在我国上市。
有多方面的降糖作用机制,降糖作用中等,GLP-1受体激动剂有降低体重作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l 尚无大型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其长期不良反应有待观察GLP-1GLP-1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激动剂与DPP-DPP-抑制剂抑制剂36l 肥胖者宜选用不增加体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l 非肥胖者一般先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药物l 胰岛素促泌剂的降糖作用强弱与药物使用剂量密切相关,糖尿病人对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先采用小剂量,然后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量,以血糖达标为目的如何选用口服降糖药如何选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种类单药治疗降低HbA1c比率二甲双胍二甲双胍1-2%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1-2%格列奈类0.5-1%-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0.5-0.8%DPP-4DPP-4抑制剂抑制剂0.5-0.8%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0.51.4%胰岛素促泌剂降糖作用强,且降糖作用在常规剂量内呈剂量依赖性,除那格列奈外单药治疗一般可平均降低HbA1c 1-2%左右11.Nathan DM,Buse JB,Davidson MB,et al.Diabetes Care.2009;32(1):193-203.不同口服降糖药物降糖作用比较不同口服降糖药物降糖作用比较不同降糖药物血管获益的循证证据不同降糖药物血管获益的循证证据口服降糖药种类UKPDS5年随访UKPDS10年随访ADVANCE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DPP-4DPP-4抑制剂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微血管获益微血管获益;大血管获益大血管获益;全因死亡风险下降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9l 联合治疗提出的基础l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l 联合治疗的目的l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l保护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l减轻胰岛素抵抗l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口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和目的口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和目的40胰岛素胰岛素Ethans Works41l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l 胰岛素治疗患者需加强教育:l坚持生活方式干预l自我血糖监测l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l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42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胰岛素水平43各种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各种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Lepore M,et al.Diabetes.2000 Dec;49(12):2142-8.速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常规胰岛素常规胰岛素NPH(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当生活方式干预+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使血糖达标时(控制目标同前),即可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NPH)44T2DM血糖由基础(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组成血糖由基础(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组成若以曲线下面积来表示各部分血糖餐后高血糖(与进餐相关的高血糖):测得的空腹血糖以上的面积,即在基础高血糖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的部分基础高血糖:正常空腹血糖以上,测得的空腹血糖之下的面积正常基础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值以下的面积Riddle M,et al.Diabetes Care.2011 Dec;34(12):2508-14.总体血糖(通常以A1C表示)基础血糖(通常以空腹血糖表示)餐后血糖(通常以餐后2小时血糖表示)餐后高血糖基础高血糖正常基础血糖45T2DM患者血糖谱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水平升高而变化患者血糖谱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水平升高而变化基础(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基础(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Monnier L,et al.Diabetes Care.2007 Feb;30(2):263-9.A1C 9%患者组的平均血糖谱糖尿病病程(年)时间早中晚A1C(%)98.0 8.97.0 7.96.5 6.9 6.5Monnier研究:130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的血糖监测系统来观察24小时的血糖情况46T2DM患者血糖谱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水平升高而变化患者血糖谱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水平升高而变化基础(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基础(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高血糖的贡献比例不同Monnier L,et al.Diabetes Care.2003 Mar;26(3):881-5.血糖(mmol/L)血糖(mmol/L)正常基础血糖正常基础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血糖Monnier研究:130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的血糖监测系统来观察24小时的血糖情况餐后高血餐后高血糖糖基础高血基础高血糖糖A1C 9%A1C 88.9%47对于对于OAD控制不佳患者,控制不佳患者,Riddle研究提示研究提示基础高血糖对基础高血糖对A1C的贡献率达到的贡献率达到7680%6项治疗达标设计的研究,1699名应用饮食控制及OAD治疗的T2DM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9年平均A1C 8.69%,FPG 10.7 mmol/L(193 mg/dL),监测7点SMBG情况,以5.6 mmol/L作为高血糖标准计算在接受在接受OAD治疗控制不佳拟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控制不佳拟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基础高血糖对基础高血糖对A1C具有显著贡献具有显著贡献Riddle M,et al.Diabetes Care.2011 Dec;34(12):2508-14.基础与餐后高血糖对A1C贡献比例(%)基线A1C(%)正常基础血糖正常基础血糖基础高血糖基础高血糖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48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同样显示:空腹血糖对空腹血糖对A1C的贡献随的贡献随A1C的升高而升高,呈线性相关的升高而升高,呈线性相关纳入20062008年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血糖控制的66名T2DM患者。
年龄3081岁,BMI 19.743.3,FBG 94330 mg/dL,HbA1C 5.712.5%未应用过餐时/预混胰岛素,或糖苷酶抑制剂日本研究:当HbA1C8,基础高血糖血糖对HbA1C的贡献更明显该研究方法同Monnier研究300025002000150010005000-5005678910111213 A1C(%)餐后血糖面积空腹血糖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mg hr/dL)49空腹血糖控制后餐后血糖随之降低空腹血糖控制后餐后血糖随之降低 水落船低水落船低LANMENT研究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11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来得时+二甲双胍或NPH+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FPG与HbA1C间的关系Yki-Jrvinen H,et al.Diabetologia.2006 Mar;49(3):442-51.502012 ADA/EASD立场声明:首选基础胰岛素立场声明:首选基础胰岛素2012最新最新 ADA/EASD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立场声明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立场声明1.在12种口服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基础胰岛素,通常是最佳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实线实线)2.如果患者愿意接受多次注射或A1C较高(9%)可以考虑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或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虚线虚线)3.对于已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达标而A1C未达标(9%),考虑增加餐时胰岛素13次(实线实线)。
部分患者也可考虑转换为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虚线虚线),如果依然不达标,转换为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实线实线)Inzucchi SE,et al.Diabetes Care.2012 Jun;35(6):1364-79.注射次数注射次数 方案复杂方案复杂程度程度1次次2次次口服降糖药物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通常是最佳的起始方案)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1针餐时胰岛素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更灵活不灵活灵活性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2针餐时胰岛素 3次次低低中中高高51各学术组织胰岛素起始的治疗时机和方案推荐各学术组织胰岛素起始的治疗时机和方案推荐1.Diabetes Care.2012 Jan;35 Suppl 1:S1-2.2.Diabetes Care,Diabetologia.19 April 2012 Epub ahead of print3.IDF Clinical Guidelines Task Force.Diabet Med.2006 Jun;23(6):579-93.4.Canadian Journal of Diabetes 2008;32(Supple 1)5.Guida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20116.7.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2为何大部分指南推荐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为何大部分指南推荐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在于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McCall AL.In:Leahy JL,Cefalu WT,eds.Insulin Therapy.New York,NY:Marcel Dekker,Inc;2002:193-22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45.指南源自循证证据指南源自循证证据Ethans Works53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基石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基石l 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l 低血糖相对较少(尤其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l 简单易行l 患者依从性好54基础胰岛素作为基石,贯穿了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全程基础胰岛素作为基石,贯穿了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的全程符合自然病史和个性化要求符合自然病史和个性化要求 B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糖尿病自然病史)的阶梯化治疗原则Leahy JL.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12 Mar;41(1):119-44.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口服药物口服药物基础基础加用来得时并逐渐增加剂量基础追加基础追加加用12针餐时基础餐时基础餐时1+3强化FPG达标HbA1C未达标FPG未达标HbA1C未达标HbA1C未达标-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55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治疗l 当生活方式干预+一种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标(HbA1C 7%)时,即可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NPH)l 方案:l 口服降糖药+睡前NPH,每日一次。
起始剂量为10个单位根据空腹血糖检测调整剂量l 口服降糖药+睡前或早餐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0.2 U/(Kgd)根据空腹血糖调整剂量l 血糖监测方案:主要检测早餐前血糖(空腹血糖),每日一次l 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l 如有夜间低血糖或不可解释的空腹血糖增高,可检测夜间血糖(03 AM)l 胰岛素调整方案: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一次,至空腹血糖达标(见表1)56起始治疗的胰岛素剂量调整起始治疗的胰岛素剂量调整 表1: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08.空腹血糖(mmol/L)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剂量调整7%)者l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l基础+追加一次餐时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仍未达标(HbA1C7%)的患者l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HbA1C7%)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59强化治疗方案强化治疗方案l 方案:l 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睡前中效/长效胰岛素l 血糖监测方案:l 监测三餐前、睡前血糖l 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l 胰岛素调整方案:l 根据空腹(早餐前)血糖调整睡前中效/长效胰岛素用量(参考表1),根据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血糖的水平调整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参考表3)l 餐前胰岛素一般首剂给予4U,根据下次餐前血糖的水平调整上一餐餐前胰岛素剂量l 一般先对最高餐前血糖值进行调整,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2个注射点,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4点血糖达标60基础基础+追加餐时胰岛素治疗追加餐时胰岛素治疗 表3:基础+追加餐时胰岛素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08.早餐前/晚餐前血糖(mmol/L)上一餐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 4.42U4.46.1不调整6.27.82U7.910.04U 10.06U61小小 结结l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即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获益、成本与效益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科学评估l 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和糖苷酶抑制剂是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的基础用药l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首选l 一种口服药控制不佳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谢谢谢谢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推广项目 (基层医院慢性疾病管理)问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