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精****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9.01KB
约7页
文档ID:141497047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第1页
1/7

实验小学电子教案——( 四)年级 ( 语文)学科 ( 上)册学科: 语文 班级: 四(7) 授课人:邹家雯  时间:2013年12月11日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型:精读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3、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4、 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5、 学习写作文及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难点1、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2、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前置性学习1、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读出感情2、 认读书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或字典理解词义,并作适当的积累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我”拿到作文后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到什么?4、 圈画最打动你的词句,批注自己的感触和所想到的5、 收集有关叶圣陶、肖复兴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有关写人工作认真、待人平和的词语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内容和题目的关系,体会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质,懂得学作文应学会做人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预学情境导入1、 经典诵读:朗读有关写人工作认真、待人平和的词语2、 板书课题,谈话:⑴ 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叶圣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肖复兴)怎么知道的?(从叶圣陶的批语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放投影片,介绍肖复兴⑵ 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这位作家笔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一样;这篇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况……) 3、导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预学目标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2、边读课文变化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做旁批;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4、“我”拿到作文后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到什么? 互学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意思3)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圣陶爷爷之间的几件事?2、小组内两人一组交流1)检查词语:抽学生读词语,及时正音。

推荐 莫名其妙 眼帘春风拂面 燥热 融洽 沉郁 摇曳 堪称 楷模(2)两件事:修改作文、做客交谈交流点拨汇报(预设)1、交流目标一:指名读文,读准字音2、交流目标三、目标四: 修改作文、做客交谈 (1)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看到什么?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2)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3)“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4)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评学评价拓展1、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2、你知道怎样修改作文吗?练测反馈1、写生字,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2、 练习修改自己的日记课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叶老给肖复兴修改了作文这件事,让他获益匪浅,那面对面作者又有什么收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进一步感受叶老的人格魅力。

预学目标任务1、 默读课文6——10自然段,“我”到叶老家里做客又看见什么?有什么感受?2、 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互学合作探究1、 生自由读课文,围绕目标做批注2、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交换不同意见交流点拨学生交流,老师点拨:预设:1、“我”在哪里见到了什么样的爬山虎?⑴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⑵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A、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生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B、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抓住重点词句“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说说自己的体会C、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指名读我们一边欣赏录像一边读,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2、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那么,作者见到叶老有什么感受?为什么?A、 握手、融洽的谈话B、 读相关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其他补充3、,朗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评学评价拓展指导写话:是啊,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1、你读过叶老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收获?2、读了这篇文章,你从叶老身上学到些什么?练测反馈1、 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词句2、 书写生字词3、 阅读叶老的文章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平易近人与客交谈   关爱下代    教学反思简单一个“读”字,实施起来却不简单,在完成重点环节的教学时,把读与评、说、画、议巧妙结合,多种形式的读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

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被激活、唤醒,学生脑海中的影像也被充分地放大和渲染,变得更加鲜活和灵动,使学生完全沉浸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两个描写爬山虎的语段,文质兼美,教师对前者重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地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而对后者则重感悟,多展示对于写见面情景的几个句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学结尾处的美读,教师饱深情的叙述、优美的音乐、进一步把学生的感情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此时学生的读进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参考资料。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