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 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 面的重视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 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农村小城镇 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力量,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大报告提 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 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途径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 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加快小城镇发展,是 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社会统筹协 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国家继续加大城乡一体 化政策与资金扶持的力度,这是所有群众的热切盼望,也是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希望所在近30年来,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 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 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 桥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 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 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 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挛生兄弟”,不抓小 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超多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相应地,不发展 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 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发展乡镇 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 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 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共同点因此,促进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 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二、农村人口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是国家经济带动农 村经济的枢纽,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发动机一方面小城 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构成的新特点应与农村人口转移相呼 应,小城镇基础建设中对简单劳动力的客观要求与农村人 口潜力水平之间的协调,为转移的农村人口带给了超多的 就业机会。
小城镇建设不仅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提高 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也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带 给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另一方 面农村人口转移为小城镇建设带给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加速了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在一个 时期内将呈加速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农 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将有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 解放出来,缩小城乡差别是大势所趋作为这一系列变化 外在表象的农村人口流动,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 建设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对农村劳 动力的需求量会有增无减三、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相互促进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地区集中了超多生产同类产品或 相关产品的企业,它们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能够 产生显著的规模效益,具有地理上集聚的特征目前,我 国乡镇企业也在向集群化发展,如浙江嵘州的领带、大唐 的袜业,都是这样的产业集群它们不仅仅提高了集群整 体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而 且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乡镇企业集群对于解决“三 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好处。
小城镇是乡镇企业集群最好的载体培育和发展 乡镇企业集群,关键是要搞好小城镇的建设,包括基础设 施、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产业定位等,引导乡镇 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促使产业集聚,构成产业集群,推动 区域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反过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也会为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带给功能更为完善的环境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转变主角、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证明: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 化的核心,国民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现代 化的基石农民转变为小城镇居民,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 业的领域,新的劳动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生 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 生了变化,亦即当物质需要到达必须临界值时,必然产生 不满足、产生新的欲望,推动精神世界的创新,开始追求 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包括对精神礼貌、政治礼貌的需求 农村小城镇受到自身规模和功能的限制,只能起到向农村 传播城市礼貌“接力棒”的作用,刚刚转变主角的农民, 适应小城镇有限功能的要求,也是向人的现代化跨出了重 要的一步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解决了制度变 革之后,还有两个大的瓶颈制约:一是物质技术生产力过于 低下;二是人的素质不高。
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既有 利于将传统落后的生产力转化为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实现 物质技术生产力的进步,又有利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思 维方式、价值尺度等社会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造就现代 化人五、 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潜力明显提高但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 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土地、植被、水资源等 浪费严重,农村污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农业的安 全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要 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务必创新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 循环经济小城镇建设是能够透过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缩减农 村住宅用地,使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小城镇的 建设能够节约超多的住宅用地和道路用地,从而使更多 的土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也体现了我们循环经济理论中 的减量化原则六、 小城镇建设是发展乡镇第三产业的载体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快速 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水平也 会越高,也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城 镇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才能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 以小城镇为载体大力发展乡镇第三产业,是城乡统筹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着力营造乡镇第三产业发展 的良好外部环境,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打造乡镇 第三产业服务体系和产业链条,建设信用担保体系、行业 专业协会、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体系,巩固提高传统产业, 努力开创新型现代服务业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小 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 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 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采 取: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提升城镇建设整体水平树立长远 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为加快发展和后续发展 提供有力的支撑树立经济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的 可持续性强化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 证和智力支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 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