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51.1 编制目的 51.2 编制依据 51.2.1 法律法规 51.2.2 行业技术规范、规程 71.2.3 其他 71.3 适用范围 81.4 应急预案体系 81.5 应急工作原则 9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9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92.1 .1主要生产工艺概况 92.1.1 主要交通、地理、地质条件概况 12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92.2.1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192.2.2 常规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203组织机构及职责 343.1 应急组织体系 34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53.2.1 指挥部组成 353.2.2 指挥部组成机构及人员职责 353.2.3 应急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 364预防与预警 394.1 危险源监控 394.1.1 管理性监控措施 394.1.2 技术监控及预防措施 404.2 预警行动 42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5应急响应 445.!响应分级 445.2 响应程序 455.2.1 接警 465.2.2 应急启动 465.2.3 救援行动 475.2.4 扩大应急 485.3 应急结束 486信息发布 497后期处置 497.1 现场隔离 497.2 现场恢复 507.3 损失状况评估参考项目 508保障措施 51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518.2 应急队伍保障 51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518.4 经费保障 528.5 其他保障 529培训与演练 539.1 培训 539.2 演练 5310奖惩 5411附则 5411.1 术语和定义 5411.2 应急预案备案 5511.3 维护和更新 5511.4 制定与解释 5511.5 应急预案实施 56附件:专项应急预案: 井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6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9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2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8瓦斯、ー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6掘进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4井下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8矿井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9矿井供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4火工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3重大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5地面瓦斯抽放泵房及管道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20现场处置方案: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6地面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9瓦斯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34火工品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6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139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0井下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2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45供电系统停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8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2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6锅炉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60瓦斯抽放泵房及利用管道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62其他附件:企业涉内、涉外应急通讯录 应急物资清单事故上报表等格式化文本交通位置图应急职责签字表反应煤矿实际情况的图纸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本公司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规范突发性事故的 应急管理和应急程序,及时有效的实施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最大 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职エ生命和财产安 全,促进公司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结合 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 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8月第八届全 国人大常委员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5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6)《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 号令)(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总局2009年17号令) (8)《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 矿安全监察局21号令)(9)《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2号令)(1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フ号令)(11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 (12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 字〔2004〕56 号)(13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 〔2005〕 125 号)(14)《关于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 调〔2008〕70 号)(15)关于印发〈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 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1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令)(17)《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8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监管监察办法》(山西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5〕100号)(19)《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晋政发〔2008〕30号) (20)《山西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晋安监应急字 〔2008〕370 号)(21 )《山西省煤矿“一通三防”监督管理规定》(晋安监煤字〔2008〕 2号)(2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省井エ煤矿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 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晋煤执发〔2009〕272号)(23 )《关于进ー步推进和规范全省井工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 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执发〔2010〕844号)(24)《关于进ー步加强全市地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管 理工作的通知》(晋市煤局安字〔2010〕232号)(25 )《关于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晋煤救发 〔2008〕 219 号)(26)《晋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规定》(晋市安委办发 〔2011〕16 号)(27)《晋城市煤炭工业局关于进ー步推进和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晋市煤局安字〔2010〕433 号)1.2.2 行业技术规范、规程(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 —2006)(2)《企业职エ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3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4)《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5)《矿井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6)《煤矿井工开釆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7)《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5016-96 )(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 -2006 )(11 )《矿井防灭火规范》(1988煤安发第237号)(12)《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AQ1023-2006)(13)《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 )(14)《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15)《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 )1.2.3 其他(1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山西正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2)《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3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 意见书(4)《关于晋城市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及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 的批复》(晋煤瓦发〔2012〕24号)(5)煤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6)矿山救护协议(与晋城市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1)本公司所有矿区范围;(2) 一般以下事故;(此“一般事故”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的“一般事故”)(3)事故类别:煤尘爆炸、井下火灾、地面火灾、瓦斯爆炸、 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瓦斯等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井下水害、矿 井停电、提升运输、顶板、火工品事故、煤与瓦斯突出、重大锅炉事 故等。
4)对于超出本公司适用事故级别和类型的事故,本预案仅做 为先期处置方案1.4 应急预案体系本公司应急预案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成,与 上级相关预案相衔接如下图:阳城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阳城县煤炭局生产安 凤城镇安全生产事故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阳泰集团安监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T白沟沟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预案ー爆炸事故专项应急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ー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本预留壊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ヌエ用事故专项应M预案,ー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量^<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ヨ要il风机停止运转事由专项应急预案卡斯等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魂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配套的现场处置方案1.5 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 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 高对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生产安全事 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性事故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职エ 生命和财产安全2)统ー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ー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密切配合,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不同伤害,采取 得力措施,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3)专兼结合,利用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及思想准备, 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引导、鼓励实现 ー专多能4)依靠科学,更新装备在公司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 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警预防水平;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 强应急救援能力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2.1 .1主要生产工艺概况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阳城县城之北9km处 白沟村东北,阳城一町店的乡级公路由井田西部穿过,八甲口…芹池 的乡级公路从井田东北界外通过,交通十分便利井田面积2.044knA 批准开采3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4.85m, 2009年9月18日,经山 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 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 42号)文批复为单保矿井,2010年6月22日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 (晋煤行发[2010J53フ号)《关于山西沁源康伟孟子峪煤业有限公司等 五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批复》批复我矿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企 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被阳城县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整合。
1、矿井开柘与开采系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3号煤共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 立井三个井筒,全部采用料石砌値支护主斜井长320m,断面セ.In?,倾角25方位角45副斜井长 230m,断面フ.2n?,倾角25方位角45回风立井垂深90m,净宽 4m,断面 12.6mユ井下布置有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总回风大巷三条大巷, 全部采用料石砌値和锚网支护布置有一个上分层综采工作面和两个下分层综掘工作面2、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总进 风量3580m'/min,总回风量为3680mソmin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 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通风机为山西运城地区矿山节能防爆风机厂生产的 FBCZ-6-NQ19A (原型号为 BDK40-6-N019 ),功率为 !10kWo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晋城市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 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晋煤瓦发[2012] 24号)文件, 我公司2011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0. 15m7t,绝对涌出量为 18. 54m7min,属高瓦斯矿井2012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18. 12m7t,绝对涌出量为 16. 15m7min。
3、瓦斯防治系统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01 73フ号文《关于晋城市 2009年度30万吨以上(含30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本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41. 5 m3/t,绝对涌出量为20. 2 nP/min,属于 高瓦斯矿井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本矿建立有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执行了 “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联锁放炮制”,矿井通风检测仪器、仪表配 备齐全本矿在主要皮带大巷、轨道大巷、回风大巷、釆区进回风巷、采 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等地点,设有隔爆水棚矿井建立 有高、低负压瓦斯抽放双系统,采用本煤层超前钻孔先抽后掘和采空 区抽放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地面瓦斯抽放泵房安装2BE3-400型 抽放瓦斯泵2台,配用电机功率均为llOKw,用于抽放本煤层瓦斯; 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井下安装有轨道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2台,安 装2BEA-303型水环真空泵,配用电机功率为75 Kw,用于抽放老空 区和釆空区瓦斯矿井安装有山西太原精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煤矿安全监控系 统,型号为KJ340,分别对矿井的瓦斯,主要通风机开停,局部通风 机开停,矿井负压,总回风巷风速等各种设备及环境参数进行了监测 监控。
监控系统实现市、县、矿三级联网4、排水系统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 5mソh,最大涌水量为20. 5mソh副井井底 设有主、副水仓,主水仓容量500m,副水仓容量300ml水泵房安装 有2台D85—45 x 4型和1台D85—45 x 3型水泵,2趟6159 x 5的排 水管沿副井井筒敷设至地面排水沟,单台水泵排水量85mソh,扬程 140 米5、防尘、防火系统矿井建立的消防系统和井下静压洒水系统共用ー套系统地面建 有消防、防尘水池1座,容量300 m3;井下主要巷道及釆掘工作面 均敷设有防尘、防火供水管路6、供电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一回架空线路来自卧庄35KV变电站1OKV线 路(5.2KM)到矿,另一回架空线路来自町店35KV变电站1OKV线 路(3.2KM)到矿,正常时卧庄35KV变电站1OKV线路运行,町店35KV变电站10KV线路备用总装机容量3975KVA其中:地面 1315KVA,井下 2660KVA4)通讯系统矿井安装ー套HJK-120自动交换机,4部直拨,供矿内外联 系矿调度室安装有调度总机,并上下各个作业场所目前已安装 HAK-13型防爆40门,供矿井上下调度通信使用。
目前矿井内 外通信畅通7、提升、运输系统主斜井采用DTL80/20ハ60带式输送机运煤副斜井采用JTP-1.2 型提升机单钩串车提升,装备有RJY22-25/300架空乘人器和轨道皮带大巷装备四台800mm带式输送机;轨道大巷铺设22kg/m的 轨道,安装JW950型无极绳绞车牵引1吨“U”型矿车运输材料;エ 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搭接带式输送机运煤8、エ业广场特征及防洪排涝设施矿井工业广场位于井田的西北部,广场内建有主斜井、副斜井 主斜井口北约150m处设有绞车房,130n)处建有皮带走廊和地面储煤 场,煤炭经筛选、分级后由公路外运广场内还建有配电室、柴油机 房、洗选生产系统、储装运系统及其它联合建筑物和辅助设施副斜 井位于主斜井东约50m处,井口建有消防水池回风立井距主斜井约 240m,井口设有主要通风机房,北250m处设有瓦斯抽放泵房ェ业广场内各建筑物和井口标高均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广 场内设有排水设施9、矿井井田周边煤矿情况本矿井田周边共有2座煤矿,其中井田东面和南面为义城煤业有 限公司,距离1500千米,西部为大宁煤矿,距离6000千米2.1 .1主要交通、地理、地质条件概况1、交通位置白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凤城镇白沟村,其地理坐标 为:东经 112。
24' 55" -112° 25' 53〃,北纬 35° 31' 37" -35°32,29〃本矿距阳城县城9Km,阳城——町店公路从井田西部通过, 矿井距离晋(城)ーー韩(城)公路之八(甲ロ)一一ー芹池线1 Km, 距侯(马)-一一月(山)铁路线ハ甲口集运站5 Km,距阳(城)-一一 济(源)公路9Km,交通条件便利2、地形、地势及河流井田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沁水盆地南部边缘,为低山丘陵地带井 田内沟谷纵横,梁崩绵延,地形十分复杂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地 形最高点为井田南部山梁,标高+777. 14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北边 界处芦苇河酉岸,标高+570. 00m,最大相对高差207. 14m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大小沟谷平时均为干沟,只有雨季时オ汇集 洪水沿沟排泄,展转向东北流入芦苇河芦苇河为常年流水,水量随 季节变化,于井田东北边界处由西北向东南流过,于八甲口流入沁河, 属沁河水系3、气象与地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暖和多风,夏季炎热 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据阳城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 H.7C, 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ー3.0C,七月份最热,平均为 24. 8℃该区历年均降水量为583.9mm,但全年变化较大,最大降 雨量为895. 7mm(2003年),最小为335. 2mm ( 1965年),雨量多集中 于6、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年平均初霜期在10月 中旬,终霜期在3月下旬,全年无霜斯平均为180天;冰冻期每年 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解冻,冻土最深为39cm左右;风向冬春多 为西北风,夏秋多为东南风,风カー般为3—4级。
根据《山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VI度区4、矿井地质特征根据本矿地质报告内容,本矿地质特征如下:(1 )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边缘,地表间或有上、下石盒子组基岩出 露,根据井田地表出露情况和钻孔揭露资料,井田范围沉积地层由下 而上依次有: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埋藏于井田深部,为煤系地层基底岩性以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石 灰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灰岩中部裂隙溶洞 发育,裂隙中充填有方解石脉,厚度一般大于100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之上,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厚层铝质 泥岩为主、铝土泥岩,含大量黄铁矿结核或团块,局部夹菱铁矿透 镜体底部为极不稳定的紫红色、褐红色赤铁矿层本组厚度〜 22. 90m,平均 11. 8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为ー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 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间灰色中细粒砂 岩和5层海相石灰岩及5〜n层煤层组成,其中15号煤层为井田主 要稳定可采煤层口号零星可采,其余均属不可釆煤层所含5层 石灰岩自下而上依次为K2、K3、K4、K5和K6石灰岩,其中に、K4、 K5石灰岩较为稳定,K5、K6灰岩有缺失现象。
该组底部以ー层浅灰 色中细粒砂岩(K1)与本溪组分界K!砂岩在井田一带层位不稳定 有时相变为泥岩本组地层厚度68. 38〜115. 78m,平均97. 8m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ー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太 原组呈连续沉积岩性主要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间 灰色中细粒砂岩及1〜2层煤层组成,其中3#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 煤层底部以ー层灰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K7)与太原组 分界该砂岩不稳定,有时相变为泥岩,本组地层厚度46. 94〜59. 47m, 平均 50. 33m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为ー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由灰 〜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间灰、灰白色各粒级砂岩组成,偶夹铝质泥 岩和煤线底部为ー层中厚层状灰白色中粗粒砂岩(K8),具交错层理, 为与下伏山西组地层的分界标志层本组地层厚度85. 〇〇〜118. 10m,平均 95. 20mo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本组亦属陆相碎屑岩地层,与下石盒子组呈连续沉积,井田范围 内该层其上部层段多被剥蚀仅残存下部层段岩性以杏黄、紫红色 泥岩、砂质泥岩为主,间有灰绿,黄绿色各粒级砂岩。
泥岩中有时含 铝质底部以ー层灰白一黄绿色厚 层含砾中一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K10)与下石盒子组分界,井田范围残留厚度125m左右7)第四系上更新统不整合覆盖于基岩侵蚀面上上部多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 层,广泛分布于井田各梁坡之处井田东北部邻近芦苇河河床岩处分 布有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上更新统(Q3)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亚粘 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坎,陡壁中更新统(Q2) 岩性为浅红、红黄色砂质粘土、亚粘土,含有钙质结核全新统(Q4) 为卵石、砾石和砂、砂土,本系厚度〇〜5011I左右下部为上第三系红土层,部分沟谷中有出露岩性为棕红色粘土、 亚粘土本系厚度ー 30n!左右2 )地质构造本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太行山复背斜西翼,属阳城山字型构 造体系脊柱部分的南部及马蹄形盾地北侧,主体构造为轴向近南北的 压扭构造,一系列开阔的背向斜南北向贯穿井田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以褶曲为主,即由南部义城井田延入本井田 的Z2背斜为主体构造该背斜由义城井田延入本井田后,轴向有变 化,即由N15W变为N45E穿出井田,延伸数公里,该背斜两翼基 本对称,地层倾角多在5井田内未发现、断层、陷落柱等其它构造现象,井田地质构造总 体属简单类型。
3)可釆煤层及顶底板岩性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3#煤层和太原组15#煤层,叙述如 下:3#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下距I砂岩5. 00m左右为本矿现在 开釆煤层煤层厚度2. 94—6. 49m,平均4. 64m,为井田稳定可釆煤 层,含「3层夹汗,基本分布于煤层中部,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直接 顶板大部为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伪顶为炭质泥岩,底板为 泥岩或粉砂岩15#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局部有薄层泥 岩伪顶与3#煤层平均间距97. 92m煤层厚度!. 12-2. 03m,平均 1.62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井田范围厚度变化幅度不大,含1〜3 层夹开,煤层结构较简单底板为炭质泥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4)矿井水文地质情况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太行山西麓沁水盆地南部边缘,地表山峦起伏,沟谷相 间,呈现为中低山〜丘陵地貌区域地表河流主要有沁河及其支流芦 苇河和获泽河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沁河于区域东部由北向南流过, 为常年水流据润城水文站资料,其最大流量为1790m3/s(1971年8 月),最小流量为2.5 m3/s(1974年7-10月),芦苇河于区域中部, 本井田东北边界处流过,向东南于八甲口汇入沁河。
据义城断面观测 资料,径流量为0. 22-9. 00 m3/s(1974年〜10月),干旱季节流经 蒿格村奥陶系灰岩地段常因渗漏而干涸获泽河位于区域南部,由西 向东流经阳城县城于坪头庄东汇入沁河据阳城城关断面1965年观 测资料,径流量为6. 3 a?/s;该河流经奥陶系灰岩地段时亦有因向 下渗漏而干涸的现象区域含水层按含水介质不同可分为松散岩类、碎屑岩类及碳酸盐 岩类等不同类型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含水岩组主要指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沿河流及区内沟谷 低洼处分布,厚度不大,其富水性差异较大,接受大气降水及碎屑岩 风化裂隙水补给,向沟谷溪流排泄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及碎屑岩夹碳 酸盐岩类含水岩组指二叠系、石炭系砂岩及灰岩含水岩组,主要接受 大气降水补给,其富水性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一般富水性较弱,地 下水位受地形影响大,在地形低洼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碳酸盐岩 类含水岩组指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为区内最重要的含 水类型,其特点是厚度大、埋藏深,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一般较 强主要靠东部及西部大片灰岩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及上 部含水层中墟下本遵被断裂带向深部渗漏亦为重要补给来源,集中向 东南部延河泉排泄,延河泉是我省少藝的几个岩溶大泉之一。
根据 1982-1989年监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为3.39 m3/s,最大流量为 6. 32 nP/s (1984. 9. 15),最小流量为 2. 36 m3/s (1988. 3. 10),泉水 出露高程为453.87m井田即处于延河泉域西北径流区范围内2)矿井充水条件井田地表河流:井田内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 水,只有雨季时オ汇集洪水沿沟排泄,向东北流入井田边界外的芦苇 河井田主要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埋藏于井田深部,据钻孔资料, 井田范围奥灰埋深在172〜302m,井田一带为奥灰地下水的径流区 根据竹林山精查报告资料,奥灰含水层段主要为上、下马家沟组部分 层段,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好,峰峰组含水性较弱经YS3〜15 号钻孔抽水试验,上马家沟组灰岩含水段降深47.32m,涌水量为 2. 16L/s,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水,矿化度0. 95 g/Lo下马家沟 组灰岩含水段降深22. 3m,涌水量6. 279L/S,水质类型为硫酸〜钙镁 型水,矿化度!. 4g/L另据位于本井田东侧3Km处的YS〜18号钻孔 观测资料,奥灰水位标高为502. 24mo本井田处奥灰水位标高约 532. 00m 左右。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组含有5层石灰 岩,其中K2、K3、K5石灰岩较为稳定,且厚度较大,分别平均厚フ.86m、 3. 40m和1. 36m,据钻孔资料,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程度随埋藏深浅不同 而有明显差异浅埋区可见10cm以上裂隙和小溶洞,深埋区则岩溶 裂隙发育较差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山西组含多层中细粒砂岩,一 般厚度2. 0〇〜5. 00m,局部裂隙较发育,个别钻孔钻至该层段冲洗液 消耗量达5mコ/h以上,但总体富水性不强据钻孔抽水斌验资料,单 位涌水量为o. 05L/S,渗透系数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 水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含多 层中、粗、细不同粒级砂岩,单层厚度可达5-10m,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补给和上部相邻含水层渗透补给,在地形低凹处以泉水出露,泉 水流量一般为0. IT. 67L/s,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由于补给条件 不好,且大多砂岩裂隙发育程度差,故该含水层组除近地表处因风化 裂隙发育,局部含水性稍好外,大部富水性较弱水质型类型为重碳 酸ー钙镁型水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第西系松散沉积物主要为分布于 各较大沟谷及两侧ー级阶地的冲沉,洪积层,其砂土、砂砾层中多含 有不同程度的潜水,据水井调查资料,水位埋深一般为0. 60- 3. 40m,。
水位高度受季节性影响大,且水量因埋藏、补给条件不同而变化较大 富水段涌水量最大可达13.3 L/s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用水水源之ー井田隔水层: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组:由15#煤底板 至奥陶系灰岩顶面,为ー套以泥质岩为主的细碎屑岩地层,平均厚度 12m左右,岩性致密,不透水,特别是本溪组的铝土泥岩,质地细腻, 具有极好的隔水性能,为井田主要隔水层组,对下伏奥灰水起到了重 要的阻隔作用石炭、二叠系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的层间隔水层:石炭、ニ叠 系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均分布有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等 泥质岩层,其岩性比较致密,不透水,阻隔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 系,起到了层间隔水作用但在近地表段,由于受风化作用影响,裂 隙发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其隔水性能3 )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本井田以褶曲为主,未发现断层和 陷落柱等构造现象,除向斜轴部对各含水层水有局部聚集作用外,构 造对水文地质条件没有太大的明显影响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本矿批准开采3#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 板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3#煤层底板标高46〇〜540m, 本井田奥灰水标高为532m,井田大面积带压,但3#煤层下距奥陶系 灰岩顶界达100m左右,期间有多层的隔水层,而且太原组含水层富 水性差,井田内没有发现断层,构造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太原组含 水层及奥灰水不会对3#煤层产生充水。
故3#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简 单型关于未批釆的15#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 隙含水层,含水性不强,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1〜 0. 029L/S叽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奥灰含水层奥灰水位标高532m, 井田范围15#煤层基本全处于奥灰水位之下,15#煤层底板最低的 2131号钻孔处,标高407. 25m,低于奥灰水位124.25m,经对该处突 水系数计算,其突水系数TS为0. 68Mpa/m,高于正常地段的临界突 水系数经验值(0. 15Mpa/m), 15#煤层存在奥灰岩溶水突水的可能性 由此综合分析,井田15#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亦属中等型5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本矿现釆3#煤层,井下涌水量一般为25013 /h, 雨季最大401nコ/h,井下中央泵房安装了水泵,集中向地面抽排,每 天抽排4T6小时井下出水部位主要为井筒和顶板渗漏,水量均不 大根据本矿井下实际涌水情况,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井筒处基岩裂 隙水和顶板砂岩裂隙水向巷道渗漏,但水量均不大,只要坚持正常抽 排,一般不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关于深部奥灰水,虽然存在带压 开釆问题,尤其是将来开釆15#煤层时,井田范围基本全为带压区, 且通过突水系数计算,存在突水可能性。
开采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防 范因构造导水引发奥灰突水事故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 作的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 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山西省煤炭エ 业局《关于在全省井エ煤矿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 的通知》(晋煤执发〔2009〕272号)文件和《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山西正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高瓦斯为本公司矿井的重大危险 源重大危险源等级为三级2.2.2 常规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根据已辨识出的矿井危险、有害因素,对本矿主要危险、有害因 素危.险性分析如下:1、瓦斯瓦斯具有燃烧和爆炸性,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ー定浓度后,遇火 能燃烧或爆炸,对矿井威胁很大一般情况下,井下瓦斯浓度在5~ 16%时,遇火能迅速氧化形成爆炸,并产生高温高压和大量有毒有害 气体,形成破坏力很强的冲击波,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会 严重摧毁矿井巷道或井下设备,还可能引起煤尘爆炸和井下火灾当 瓦斯浓度高于17%时,遇火便可能燃烧在井下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超过43%还能使人缺氧而窒息死亡。
当开采的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 时,煤矿井下在来掘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从煤(岩)壁内部向釆掘工作 空间突然喷出大量的煤(岩)与瓦湖现象,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中 断矿井生产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晋城市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 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晋煤瓦发[2012] 24号)文件, 我公司2011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0. 15m7t,绝对涌出量为 18. 54m7min,属高瓦斯矿井2012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18. 12m7t,绝对涌出量为16. 15m7min根据山西省煤炭工程项目咨 询评审中心出具的《关于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白沟煤业有限公司3#煤 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专家论证意见书》,该矿3#煤层不具 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因为本矿为高瓦斯矿井,所以本矿存在瓦斯的场所为重大危险 源,本矿为存在重大危险源矿井经现场检测和查矿方提供的瓦斯报表可知,经瓦斯抽放后,本矿 井下总回风巷瓦斯浓度一般在0.2%-0.4%之间;掘进工作面及回风 流瓦斯浓度一般在0. 1 %-0.3%之间,釆煤工作面及回风巷瓦斯浓度 一般在0.1%—0.5%之间根据上述情况,本矿井田3#煤层中瓦斯含量大,矿井瓦斯涌出 较高。
矿方加强对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可以有效的治理瓦斯,但在井下 因配风不合理、存在的盲巷、顶板冒落的空洞等地出现的瓦斯积聚, 遇到地质构造带、釆空区以及周边煤矿破坏贯通点出现的通风及瓦斯 异常情况,仍有可能造成瓦斯事故所以瓦斯为本矿井的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2、水灾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进入巷道的过程称为煤矿 涌水,当煤矿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地面或地下的积水水源,在 井巷或由于开采所形成的裂缝与水源沟通时,积水就会涌向巷遒,发 生矿井水灾水灾的危害极大,不仅可以淹没井下巷道,甚至可以淹 没整个矿井,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孔隙水、裂 隙水和岩溶水)、废弃的积水井巷涌水通道主要有:冒落导水裂隙和风化裂隙、断层和陷落柱等构 造破碎带、揭露各含水层的井筒和钻孔、开采形成的裂缝等水害发生的场所、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有:(1)、采掘工作面突水突水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可能造成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2 )、采掘工作面、巷道透水各种通道使釆空区与储水体连通, 大量水体直接进入采空区,一旦与釆掘工作面或巷遒沟通,将导致釆 掘工作面、巷道甚至矿井被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表水体或降雨进入井下通过裂隙、溶洞、废弃巷道、 透水层、地表露头、井筒、钻孔等通道与釆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 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突然进入作业场所,从而形成巷道、采掘工作面 甚至矿井被淹,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水害发生的原因:(1)、釆掘过程中没有探水或探水工艺不合理,突然遇到含水的 地质构造2)、爆破、钻孔、地压活动揭露水体3)、排水设施、设备设计、施工不合理4)、排水设备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5)、采掘过程违章作业,没有及时发现突水征兆6),发现突水征兆没有及时采取探水措施或没有及时探水;没 有釆取防水措施;釆取了不合适的探水、防水措施7)、水泵房未安装防水门或防水门设计不合理8)、采掘过程没有釆取合理的疏水、导水措施,使采空区、废 弃巷道积水9)、地面水体和采掘巷道、工作面的意外连通10)、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根据本地水文地质资料,含水层按含水介质不同可分为松散岩 类、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类等不同类型含水岩组,井田主要含水层为: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下二叠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组开采3#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15#煤层水文地质类型 属中等型。
根据调查,矿井田西北部分布有已经探明的釆空积水,井田范围 3#煤层底板标高大部低于奥灰水位,但其有100m左右隔水层,对现 开釆区域影响都不大,但矿方不能忽视水害威胁的存在,在井田邻近 危险区域开釆时必须编制针对性的探放水设计,明确安全措施,一定 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及“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手段,釆取针对性 的防治水措施,防止水害事故发生鉴于以上分析,水害为本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水灾事故虽然发 生频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将会导致恶性伤亡事故,损失惨重,所以矿 井在以后的开采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釆区及工作面动态水文地质的 勘探工作,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坚持探放水 原则,注重雨季“三防”工作,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并组织实 施,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3、冒顶片帮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事故是ー种最常见的生产安全 事故造成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因素有:(1)、釆掘工作面顶、底板及煤层的稳定性差、原岩应カ高2)、釆掘工作面处在矿山应カ相对集中区,加大了顶板的失稳 程度3)、井下巷道内顶帮支护密度稀少,支护材料腐朽变质,抗压、 抗拉能力低下。
4)、采掘工作面临时支护措施不到位,空顶作业5)、地质构造复杂地段,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压、抗 拉能力强的支护材料6)、井下职エ素质低,不能预见性的发现问题或违章指挥、违 章作业,冒险蛮干,造成顶板事故根据本矿的地质报告,本矿所采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平均 厚度4.64m,全井田稳定可采,层位和厚度均较稳定,煤层结构简 单,煤层直接顶板大部为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伪顶为炭质 泥岩,(质软,一般情况下随煤层的回采而下落)底板为泥岩或粉砂 岩,含1〜3层夹阡因此,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构造对煤层开采 影响不大本矿井下顺槽掘进采用综掘,锚网(工字钢棚)支护,刮板输送 机运输,如果支护不及时或不按设计规定进行支护,极易发生片帮冒 顶事故本矿釆用长壁式开采3号煤,顶底板条件较简单,煤层厚度 稳定,煤层节理发育,地质构造简单,易引起作业人员的疏忽大意; 在生产过程中,局部地段顶板冒落情况不好,悬顶面积超过规定时, 未釆取强制放顶措施或措施不得カ,有可能顶板整体跨落,造成事故 发生;工作面顶板管理不完善、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差或在矿山压 カ集中区域,未根据情况增加支护密度,将会造成冒顶或片帮,另外, 在回采工作面或工作面的两个安全出口及趙前支护段,因设备占用空 间大,人员来往频繁,如果管理不到位,发生冒顶事故的几率更多, 相应的损失也更大。
可见,顶帮管理是矿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 4、火灾矿山火灾,是指矿山企业内所发生的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 不同,可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两种凡是发生在矿井エ业场地的 厂房、仓库、井架、露天煤场等处的火灾,叫地面火灾;凡是发生在 井下嗣室、巷道、井筒、采掘工作面、井底车场以及釆空区等地点的 火灾叫井下火灾地面火灾的火焰或由它所产生的火灾气体、烟雾随 同风流进入井下,威胁矿井生产和工人安全的,也叫井下火灾 井下火灾与地面火灾不同,井下空间有限,供氧不足假如火源不靠 近通风风流,则火灾只是在有限的空气中缓慢地燃烧,没有地面火灾 那么大的火焰,但却能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由于井下空间小,即 使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多,也有可能达到危害生命的浓度),这是井 下火灾易于造成重大事故的ー个重要原因另外,发生在釆空区或煤 柱内的自燃火灾,是在特定条件下,由煤氧化自热转为自燃的根据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种外因火灾(也称外源火灾)是由外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例如: 明火(包括火柴点火、吸烟、电焊、气焊、明火等)所引燃的火灾; 油料(包括润滑油、变压器油、液压设备用油、柴油设备用油、维 修设备用油等)在运输、保管和使用时所引起的火灾;炸药在运输、 加工和使用中所引起的火灾;机械作用(包括摩擦、震动冲击等) 所引起的火灾;电气设备、包括动カ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 等)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所引起的火灾。
引起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有:(1)、明火引起的火灾与爆炸;(2)、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3)、焊接作业引起的火灾;(4)、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也称自燃火灾)是由矿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热所 引起的内因火灾的形成除矿岩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外,还必须有聚 热条件,当热量得到积聚时,必然会产生升温现象,温度的升高又导 致矿岩的加速氧化,发生恶性循环,当温度达到该种物质的发火点时, 则导致自燃火灾的发生根据山西省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2012年度对本矿3#煤层 的检验报告,本矿3#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I级,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主要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要抓好巷道中的浮煤、木屑、油 脂等易燃物的清理与回收工作,提高对釆空区的封闭质量,要防止和 消灭井下产生静电火花、摩擦撞击火花及爆破火花等各种能够引起燃 烧的现象;矿井要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在井上、下重要场所设置 消防器材及消防栓,严防外因火灾的发生5、电伤害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 电事故主要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 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 成的伤害。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由电气设备和设施缺陷(选型不当、分断能力不够、电缆过载、 不阻燃等)可引发的电气事故:电源线路倒杆、断线、过负荷、短路、 停电、人员触电、电气设备起火、电火花、防爆电气设备失爆,且电 气火花有可能点燃瓦斯和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2)过电压和消防隐患的危险性分析由于气候变化、雷雨时节常因雷击产生过电压、放电产生火花或 将设备和电缆击穿、甚至短路放电产生的火花或短路的火源将易燃 物(电缆、控制线、残留少量的油、污等)点燃,引发火灾,变电室 内未装设通风排烟装置及无足够的灭火器材,事故处理困难,导致事 故扩大,全矿停电,煤矿停风、停产3)开关断路器容量不足的危险性分析.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线路和电气设备短路,因开关、断路器速断容 量较小,不能分断短路电流,瞬间因短路产生大量的热能而烧毁设备 及电缆,进而引发火灾事故,造成部分用户或全矿停电、停风、停产, 严重时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4)主变容量不足,电源线路缺陷的危险性分析主变压器容量不足,一台事故时,其余变压器不能保证矿井一、 二级负荷供电煤矿电源线路未按当地气象条件设计,遇大风、雪、 覆冰等恶劣气候,线路强度不足,易造成倒杆、断线。
引起线路故障, 造成全矿停风、停产,井下作业人员会因停风而有生命危险,造成财 产损失和人员伤亡5)继电保护装置缺陷的危险性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是供电系统及变电站(所)的重要装置,如果未按 规定装设或采用不合格的落后产品,就会出现越级跳闸、误动作造成 无故停电,扩大事故范围因此应按《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先进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保证其选 择性、可靠性、灵敏度,杜绝无故停电,缩小事故范围,从而做到安 全供电6)闭锁缺陷的危险性分析开关柜内部应装设闭锁机构,保证刀闸开关在无负荷状态下操 作保证开关柜内部易碰触部位在不带电状态下人员オ可以打开柜 门如果闭锁未装设或失效就易造成误操作,刀闸在带负荷状态下停 送电,造成短路人员在开关内部带电状态下进入发生触电、设备损 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7 )井下电气火花事故的危险性分析1)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安装、维修不当,造成失爆(如防爆密 封不严、爆面间隙不符合要求等),当开关触点分ー合或其他原因产生 电火花时,可能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引起瓦斯爆炸事故2)井下带电电缆由于外力原因破损、拉脱、电缆绝缘下降易造成 系统短路、接地产生电气火花,电气火花有可能造成点燃瓦斯,造成 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3)电气设备保护失灵,当出现过流、短路、接地等电气事故需其 动作时拒动,使设备、电缆过载、过热引起电气火花,可能点燃瓦 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8)井下人员触电事故的危险性分析1)井下电エ工作时所使用的绝緣手套、绝缘鞋,验电笔等用具破 损、绝缘值降低,验电笔指示不正确,均有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2)闭锁装置不全、失效、警示标志不清,人员误入可能造成人员 触电事故3)设备电气保护装置失效,设备、电缆过流、过热仍不能掉闸断 电,使其绝缘下降或破损,可能引起人员触电事故4)接地系统缺损、未可靠接地、接地保护失灵,设备外壳、电缆 外皮漏电时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9)井下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危险性分析1)井下电气设备、电缆当发生短路事故时,电气保护装置拒动或 动作不灵敏,造成越级跳闸,引起井下大面积停电2)井下供电分列运行的双回路、违章联络运行,当一段母线供电 系统发生短路事故,引起另一段母线供电系统同时掉闸,双回路停电, 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3)对应采用双回路供电的区域或设备,釆用了单回路供电,一旦 发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10 )雷击入井事故的危险性分析1)经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因地面防雷设施不完善或装置失 灵,有可能引发雷击入井事故。
2)由地面入井的管路、井架在井口处未装或安装的少于两处集中 接地装置接地不良,可能造成雷击入井事故3)通信线路在入井处未装设熔断器和防雷装置,或装置不良可能 造成雷击入井事故11)静电危害事故的危险性分析井下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和场所很多,釆煤机、掘进机在切割和破 碎煤、岩石的过程中,可能在煤壁、岩壁上产生静电:胶带输送机的 胶带与煤、滚筒、托滚(尤其是塑料托辐)快速摩擦产生静电:各类 排水、通风、压气管路,由于内壁与高速流动的流体相摩擦,使外壁 上产生大量的静电电荷,在对地绝缘较好的管壁上产生的静电电压, 可达300V以上,塑料等非导体材料管道,更易产生静电静电放电 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人体因受到 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12)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危害的危险性分析矿井电网的单相接地电流达到15-20A时,如不加补偿限制,弧 光接地可能引起接地点的电气火灾,甚至引发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 故6、运输伤害(1)胶带运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本矿主斜井、井下运输大巷均釆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原煤,因此确 保胶带输送机运输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胶带输送机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胶带打滑、 倒转、堆煤、断带、撕带、胶带火灾和电气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同时输送带着火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造成人员中 毒、窒息死亡。
1)使用非阻燃胶带,托辐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胶料的 阻燃性和抗静电性不符合要求,堆煤、防滑、防跑偏、烟雾和超温自 动洒水等保护装置缺少或失效,当出现堆煤和打滑时,使输送带与滚 筒和煤产生摩擦,输送带和带式输送机底部和堆积物产生摩擦,都可 能引起输送带着火;2)带式输送机检修时使用电气焊,在检修完毕没有认真检查是否 还有余火人就离开,由于余火引燃输送带造成输送带着火;3)液カ偶合器或液体粘性驱动装置、液压制动器等使用可燃性传 动介质,在过负荷或充油量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使油液喷出造成人 员灼伤或引燃输送带4)输送带通过长期运行,疲劳、磨损、破损,钢丝绳芯输送带的 钢丝绳锈蚀、断绳、断股等使强度降低,在负荷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