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直接推理都是必然推理”这一判断是()A.SAPB.SEPC.SIPD.SOP参考答案:D2.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限制的是()A.黄河B.著名科学家C.有经验的教师D.太阳E.推理参考答案:AD3.当SOP为真时,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能是()A.全异B.交叉C.S真包含PD.同一E.S真包含于P参考答案:ABC4.以“A”和“0”两个判断为前提,可组成三段论的有效式为()A.第一格的AOO式B.第二格的AOO式C.第二格的OAO式D.第三格的OAO式E.第四格的AOO式参考答案:BD5.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是()A.结论的可靠性不同B.对前提真实性的要求不同C.前提是否蕴涵结论不同D.推理的思维进程不同参考答案:D6.在形成假说初始阶段起着突出作用的推理是()A.演绎推理B.模态推理C.关系推理D.归纳推理E.类比推理参考答案:DE7.下列各组判断形式同一律指出同真的是()A.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B.有的S是非P、有的S不是PC.并非只有非P才非q、P并且非qD.可能非P、必然PE.所有S是P,所有P是S参考答案:BC8.在“有的著名的科学家也是管理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在外延上具有()。
A.交叉关系B.全异关系C.同一关系D.真包含关系参考答案:A9.间接论证中由与原论题相关论断的假,来确定原论题真的根据是()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参考答案:C10.当S与P具有()关系时,SAP与SEP同假A.同一B.真包含C.真包含于D.交叉E.全异参考答案:BD11.“小王和小李是同学,小李和小贾是同学,可王和小贾也是同学这个推理是()A.正确的三段论推理B.正确的关系推理C.错误的三段论推理D.错误的关系推理参考答案:D12.根据对当关系,由SAP假,可推出()A.SEP真B.SOP真C.SIP假D.SOP假E.SEP不定参考答案:BE13.矛盾律的公式是()A.A是非AB.A是AC.A不是AD.A是B参考答案:B14.下列各组的两个判断,矛盾律指出不能同真的有()A.“小李是先进工作者”,“小李不是先进工作者”B.“他们都是先进工作者”,“他们当中有人不是先进工作者”C.“全班所有同学都学逻辑”,“全班所有同学都不学逻辑”D.“小张可能去上海”,“小张必然不去上海”E.“如果是三好学生,则一定学习好”; “只有学习好,才能是三好学生”参考答案:ABCE15.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E判断,其大前提可为()。
A.MAPB.POMC.PEMD.PAM参考答案:D16.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是()A.推理思维进程的方向不一样B.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一样C.前提和结论联系的性质不一样D.结论的可靠性不一样E.前提是否蕴涵结论不一样参考答案:ABCDE17.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是()A.推理思维进程的方向不一样B.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一样C.前提和结论联系的性质不一样D.结论的可靠性不一样E.前提是否蕴涵结论不一样参考答案:ABCDE18.“三段论推理”这一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是()A.思维形式B.推理C.演绎推理D.判断参考答案:C19.“定义过窄”这种逻辑错误实质是违反()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参考答案:A20.下列语句表达关系判断的有()A.有的动物比人跑得快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C.事实胜于雄辩D.老师批评了学生E.在我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参考答案:ACDE21.下列判断具有“有的S不是P”这种形式的是()A.这架飞机的乘客不都是中国人B.没有不运动的天体C.个别学生没有来上课D.教育不是万能的E.没有一种事物是孤立静止的参考答案:AC22.以“若甲不是大学生或是乙不是大学生,那么丙是大学生”为一前提、再加()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甲和乙都是大学生”。
A.丙是大学生B.甲不是大学生C.丙不是大学生D.乙不是大学生参考答案:C23.简单枚举法是()推理A.必然性B.前提蕴涵结论C.从个别到一般的D.或然性E.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的参考答案:CD24.人民靠我们去组织,反动分子靠人民去打倒,所以,我们要组织起人民去把反动分子打倒”这个推理是()A.分解式联言推理B.直言三段论C.组合式联言推理D.肯定前件式假言推理参考答案:C25.与“并非只有风调雨顺,才能获得丰收”,既不同真也不同假的是()A.如果不风调雨顺,就不能获得丰收B.虽不风调雨顺,但却获得了丰收C.或是风调雨顺,或是不能获得丰收D.如果风调雨顺,则就能获得丰收E.风调雨顺并且获得丰收参考答案:AC26.“如果骄傲,那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 如果自卑那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 或者骄傲,或者自卑,所以,不是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就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这个推理是()A.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B.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C.复杂构成式的二难推理D.复杂破坏式的二难推理参考答案:C27.“S不都是M、M都是P,所以,S都不是P”这个三段论推理()A.违反第一格规则,犯了“小前提否定”的错误B.违反一般规则,犯了“小顶扩大”的错误C.违反一般规则,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D.违反第三格规则,犯了“结论全称”的错误E.违反一般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参考答案:ABC28.“如果必然p真,则可能非p假”和“只有可能非p假才必然p真”这两个命题的()。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变项相同但逻辑常项不同C.变项和逻辑常项均不同D.变项和逻辑常项均相同参考答案:B29.“如果SAP是真的,那么,SEP就是假的,已知SEP是真的,所以,SAP是假的”这个推理是()A.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B.错误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C.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D.错误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参考答案:A30.若同时否定SAP和,则()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参考答案:C31.下列各组判断形式同一律指出同真的是()A.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B.有的S是非P、有的S不是PC.并非只有非P才非q、P并且非qD.可能非P、必然PE.所有S是P,所有P是S参考答案:BC32.违反了关于论题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A.论题模糊B.转移论题C.证明过多D.证明过少E.论据与论题不相干参考答案:ABCD33.概念和语词之间的关系是()A.所有语词都是表达概念的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C.所有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参考答案:C34.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称为()A.普遍概念B.集合概念C.非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参考答案:B35.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自相矛盾B.理由虚假C.模棱两可D.混淆概念参考答案:A36.以“老李是共产党员,是科技工作者,为四化做出贡献”和“小赵也是共产党员,也是科技工作者”,为前提进行类比推理,能推出的结论是()A.小赵也为四化做出了贡献B.小赵也可能为四化做出贡献C.小赵一定能为四化做出贡献D.小赵确实能为四化做出贡献参考答案:B37.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模态推理,如果推理的前提为“李刚必然不出国留学”,那么能推出的结论是()A.李刚必然出国留学B.李刚可能出国留学C.李刚不必然不出国留学D.李刚可能不出国留学E.李刚不可能出国留学参考答案:DE38.把“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这句话作为物理学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定义过宽B.循环定义C.定义过窄D.同语反复参考答案:D39.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式是()A.肯定否定式B.否定肯定式C.肯定前件式D.否定前件式参考答案:B40.若同时否定SAP和SIP,则()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参考答案:C41.概念和语词之间的关系是()A.所有语词都是表达概念的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C.所有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所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参考答案:C42.全称否定判断负判断的矛盾判断是()。
A.SEPB.SAPC.SIPD.SOP参考答案:A43.下列各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的有()A.教师、学校B.类比法、或然性推理C.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D.单独概念、肯定概念E.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参考答案:BE44.下列各组的两个判断,排中律指出不可同假,必有一真的有()A.“这架飞机上所有的乘客都是中国人”,“这架飞机上的所有乘客都不是中国人B.“李梅是先进工作者”,“李梅不是先进工作者”C.“孙丽必然出席会议”,“孙丽必然不出席会议”D.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懂英语”,“教研室有的教师不懂英语”E.“只有学习好,才能工作好”,“学习不好,但工作好”参考答案:BCD45.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指示的推导关系,属于正确概括的有()A.纺织工业→轻工业→工业B.概念→判断→推理C.三角形→直线几何图形→几何图形D.性质判断→简单判断→判断E.自然科学→化学→有机化学参考答案:ACD46.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模态推理,由“必然SOP”能推出结论()A.不可能非SOPB.可能SOPC.不必然SAPD.不可能SlPE.可能SAP参考答案:ABC47.“棉花保温,绒毛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虽然它们的各种性质不同,但它们都疏松多孔,可见,疏松多孔能保温”。
这里所运用的方法是()A.简单枚举法B.契合法C.共变法D.契合差异并用法参考答案:B48.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容易犯的逻辑错误是()A.虚假论据B.机械类比C.轻率概括D.大项扩大参考答案:C49.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模态推理,由“必然有的学生是大学生”,推出的结论是()A.可能有的学生是大学生B.不可能有的学生不是大学生C.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大学生D.必然有的学生不是大学生参考答案:A50.下列各组判断排中律指出不可同假的是()A.小李可能去北京、小李必然不去北京B.参加会议的都是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的没有一个是领导干部C.甲和乙都懂英语、甲不懂英语或是乙不懂英语D.小张是法律系学生,小张是哲学系学生E.任何知识都来自实践、绝大多数知识来自实践参考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