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有效在同课异构中落地生根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5页
文档ID:155902754
让有效在同课异构中落地生根_第1页
1/5

让有效教研在同课异构中落地生根[摘要]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参与上课的教师和参与听课的教师,通过对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研讨,引发了对不同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深度思考同课异构能激发教师的教研潜能,生成教师的有效反思,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形成活泼开放的教研风气,构建学校的教研特色,点染教师的幸福人生[关键词] 同课异构 有效教研 学校规定每个教师在一个学年内都要上一节公开课,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我们把这种活动叫做一人一课一评议实施了几年,感觉这种教研形式有点流于形式一方面,由于上课老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导致公开课做作痕迹很重,不能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在评课时为了顾及上课老师的面子,大家尽量挑优点来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要不就是很婉转地提出,要不就是干脆不提大家彼此都是心照不宣:送花不送刺私底下,大家都在说:“这样的教研还不如平时在办公室里闲聊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失有意义又是一个新学期,教研组长又忙着安排一人一课一评议的事情,我们也忙着翻看课文,寻找自己觉着拿手的课文准备上报可翻了好一阵子大家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文章这时,教研组长说:“我倒有个好主意,不如我们都同上一篇课文,来个‘同课异构’,实现资源共享。

这个主意不错,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决定在第12周三位老师同上《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第12周很快就到了第一节上课的是梁老师她的课是这样设计的:一、 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小壁虎的图片,板书“小壁虎”,并给“壁”加上拼音2、了解小壁虎,老师读有关小壁虎的资料3、补充完整课题,教学生字“借”4、读题提问,归纳成了:①为什么借?②向谁借?③借到了没有?为什么?二、初读课文1、师提出读书要求,学生自由读2、检查识字情况方式有: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词读三、精读课文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在文中的哪几段?指导朗读2、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自由读3——5自然段3、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呢?指导读好小鱼、老牛、燕子的话4、分角色朗读3到5自然段评价:大家觉得这节课条理很清楚,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基本都会,学生的思维、语言没有得到训练,只停留在字面上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节上课的是汪老师她的课是这样设计的:一、 激趣引入1、 看《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片(播放时把声音去掉)2、 动画片缺少了什么?(声音)要找配音演员,就得熟悉剧本,剧本就是课文,揭示题目3、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挣断、甩、拨水、掌握、蝇子”这几个词语。

二、 感知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并把对话熟记在心里,为配音做准备2、 给剧本配音请5位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表演,老师读叙述部分3、 评价表演4、 再请一组表演三、 精读课文,深入学习1、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壁虎,你在它借尾巴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2、 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3、 小壁虎会怎样向其它小动物借尾巴呢?仿照课文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评价:大家认为这节课老师能寻找文本中突出的语言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训练意识很强烈,能链接课外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但老师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还没有深入解读文本,就叫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没有个性化的解读,没有课文规范语言的积累,底下拓展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三节上课的是黄老师她的课是这样设计的:一、 揭示课题1、 老师板书“借”,学生边看老师写边说笔顺老师给“借”注上拼音后问:“你借过什么东西?”指导书写“借”2、 刚才说了借东西,有没有听说过“借尾巴”?老师边说边板书“借尾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补充完整课题并齐读3、 根据课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1、带着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读书,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2、检查生字,卡片出示开火车读3、课件出示词语方式: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4、同桌互读课文三、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1——4节1、 学习课文1、2两节播放课件,看图说话:小壁虎在干什么?当小壁虎在专心致志地捉虫,津津有味地品尝虫子的美味时,全然不知道危险在悄然逼近播放课件,出示一条蛇咬住小壁虎的尾巴说说此时小壁虎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他会怎么做理解“一挣”怎样把小壁虎从喜悦到惊恐的心里感受读出来呢?大屏幕出示课文1、2两个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学生读,读完对其优点予以热情的表扬,指出不足之处2、 学习课文第三节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呢?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三节,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壁虎没借到尾巴的原因老师读,故意漏掉“摇着尾巴”四个字,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能掉,体会小鱼有尾巴的快乐,衬托小壁虎失去尾巴的痛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指导感情朗读3、 学习课文4、5两节小壁虎还向老牛、燕子借过尾巴,借到了吗?请小朋友自由读4、5两个自然段学生回答: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引导学生比较“甩着尾巴”与“摆着尾巴”的不同男女生分读4、5两个自然段四、拓展延伸,练习说话1、课件出示小动物尾巴,说说这些尾巴的作用2、练习说话: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他看见( )小壁虎说:“(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 )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紧紧抓住发展学生语言这个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适度地开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在学生潜心会文感悟意境之后,对课文内容作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特别是黄老师即时、热情、中肯的评价语言,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掀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不难看出,第三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前两节课的得失给了执教老师很大的帮助教研活动结束了,但由此引发的话题却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既实在,又有成效,参与上课的老师和参与听课的老师,都有不少的收获:老师们通过对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研讨,引发了对不同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深度思考,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同课异构,激发教师的教研潜能身处一线的老师,平时忙于应付学校各条线块上这个那个的活动,真正进行教学研究的不多,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大多不相上下同课异构,教师和同伴上的是同一内容的课,课堂产生的效果是当场亮相的,有哪位教师肯和自己的面子过不去?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课上好,不去认真研究自己学生的特点与起点,不去深度钻研教材,那是不可能的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主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主动关注前沿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涵养以及教学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会因找到对自己本节课有帮助的案例而雀跃,也许会因发现文本中一个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而激动不已,也许会因一句教学理论而心生顿悟而才思如涌……这种种快乐激发了教师如火的教学热忱,以极大的主动性投入教学研究之中二、同课异构,生成教师的有效反思学校有规定,每位老师的备课本后必须有反思但由于平时工作的繁忙,再加上每个人都有惰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反思是从网上下载来的,或从教案集中抄下来的,为完成任务而写的反思或言不由衷,或张冠李戴,反思的质量可想而知,慢慢的,反思成了一种形式同课异构,教师通过备课、钻研、上课、听课、比较等环节以后,对自己教学中的有效环节、无效环节、教学评价、即时反馈、学生学情的把握、细节处理……都十分清楚。

一旦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有效的反思就是水到渠成有了高质量的反思就会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会有主动去教学杂志上寻求改进方法的举措,就会有向同伴请教的激情高质的多向的反思就会源源不断地生成三、同课异构,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范围很广,它大致有两类:一是条件性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地点、媒介、设备、环境等;一是素材性资源,它们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相比之下,发现与挖掘素材性资源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课程资源意识同课异构中教师或独特的教学设计,或灵活到位的语言训练,或热情中肯的评价语言都成为了素材性资源一次教学活动,收获的经验和智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融取所当取,用所当用,利人利己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听同样的课,我们可以从学生不同的表现,逐渐清晰同一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面对同一内容的教学呈现出的共同问题和不同的学习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很容易发现问题的聚焦点,从而对学生做出最充分的预设,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四、同课异构,形成活泼开放的教研风气以往的“一人一课一评议”教研活动,只有教研组长和当天轮到发言的少数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其他教师虽然是在参加教研活动,但是没有主动的、深层次的参与活动,或者说没有真正的主动参与,有时还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听得多,说得少;看得多,想得少,哪来教研活动的质量呢?而同课异构,上课的老师就占了整个教研组人数的一半,另一半老师面对优缺点分明的课绝对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就会有交流。

而且此时的交流心里少了许多顾忌:反正每个人的课都有优缺点,评课时“花”要送,“刺”也要送因此,大家都会十分中肯地发表自己的评课意见同课异构,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同课异构会产生辐射作用,从比较正规的教研活动辐射到平时闲聊式的课堂教学得失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或谈自己一节课中教学中的亮点,或读学生的优秀作业,或抛出自己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气氛活跃的谈论中,享受教学成功的快乐,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五、同课异构,构建学校的教研特色同课异构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006年,我们学校就有两位老师与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同上《番茄太阳》,开创了校本教研新局面但那时的同课异构,种种优点还没被大家充分认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当时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专家精湛的教学艺术自己教研组进行的同课异构,才使大家切实感受到它的魅力它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为一体,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使个人的教学水平长进更快它会以星星燎原之势,被更多的老师所接受,在更多的教研组内展开,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一定能形成学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特色六、 同课异构,点染教师的幸福人生同课异构活动中,每个上课的教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

每一个教师的课都会有亮点这些亮点,被同伴表扬,被同伴争相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肖川教授在中说:“能够赢得别人的认可、接纳与欣赏,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深刻和最持久的一种渴望确实,被人表扬,被人当作学习的榜样,心中的那种自豪感、成就感就会充溢全身只有有更多的教师能够感受到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并进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优质的教育才有可能……”我们相信,同课异构会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地感受到教学的快乐,生活的幸福当一个教师能够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内心中蕴积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才可能自然、真诚地带给心生细腻的关怀、用心的呵护和正直、光明的期待同课异构,学生受益参考文献:[1]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一期[4] 陈先云,《让有效教学在课堂落地生根》,《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一期[5] 陆云、林洁,《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建设》,《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二期。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