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 例1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 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 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 夸张到极点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 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 之情跃然纸上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J!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干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干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乍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彳主往采用隐语、 双关的修辞手法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 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 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叵必00.SSSSXHmuwsFS ・ is ・ s、僉一wk) = GWM輕、HsmB皿、叵’“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 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 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化用前人语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 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 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③ 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 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 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 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10、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 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 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 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 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11、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 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一一夜■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 觉意象一一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鮮明准确地描绘了 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12、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