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下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99MB
约35页
文档ID:156345038
七下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1页
1/3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4.掌握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灭亡的原因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新课新课探究探究一、隋朝的统一一、隋朝的统一1.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581589隋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581年年589年年材料:隋朝疆域变化图材料:隋朝疆域变化图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统一后的隋朝疆域统一后的隋朝疆域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材料:自东汉灭亡到隋统一全国时间尺材料:自东汉灭亡到隋统一全国时间尺 思考: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思考: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秦、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意义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思考: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思考: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隋文帝杨坚2.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施巩固统一经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加强中央集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权,提高行政效率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2.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盛的王朝出现了出现了“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的盛世局面含嘉仓示意图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时间时间 项目项目隋初隋初隋盛世隋盛世结论(表现)结论(表现)人口人口3000多万人多万人4600多万人多万人垦田垦田1900多万顷多万顷5500多万顷多万顷粮仓粮仓长安太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阳含嘉仓、兴洛仓兴洛仓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人口激增人口激增垦田扩大垦田扩大粮仓丰实粮仓丰实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二、开通大运河二、开通大运河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千米二长:二千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洛阳涿郡(北京)涿郡(北京)余杭(杭州)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四段:分为四 段段永济渠永济渠通济渠通济渠邗沟邗沟江南河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海河黄河黄河淮水淮水长江长江钱塘江钱塘江江都(扬州)江都(扬州)长安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从北至南南)河北河北-山东山东-河南河南-安徽安徽-江苏江苏-浙江浙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余杭余杭(杭州)(杭州)涿郡涿郡(北京)(北京)洛阳洛阳永济渠永济渠通济渠通济渠邗沟邗沟江南河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三点:三点:中心洛阳、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南至余杭四段运河:四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永济渠、通济渠邗(邗(h h n n)沟、江南河)沟、江南河五大水系: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淮水、长江、钱塘江钱塘江 3 +4 +5 1(三点)(四段)(五大水系)(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假如你是隋朝时假如你是隋朝时杭杭州州的一个读书人,要去的一个读书人,要去洛阳洛阳赶考,最好的方式赶考,最好的方式是?是?思考: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思考: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意义意义: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济和文化交流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4001400多年过去了,但大运河多年过去了,但大运河的沟通我国南北经济作用依的沟通我国南北经济作用依然发挥着然发挥着说明:中国人民勤劳说明: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智慧,富有创造力 2014年年6月月22日,日,“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的人工水道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装载量的大,速度快想一想?想一想?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什么是科举取士制度什么是科举取士制度?“科科”指考试科目指考试科目;”举举”指选举人才指选举人才,”科举科举取士取士制制度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四、汇报点拨 学生汇报一、第一、第1题: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题:科举制产生的背景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贵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以做官,2、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官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官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教师点拨:我国的选拔官员制度经历了下列过程:我国的选拔官员制度经历了下列过程:1、夏、商、西周实行官员世袭制夏、商、西周实行官员世袭制2、秦代则以开辟田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秦代则以开辟田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3、汉代、汉代察举制:由官员向上级推选人察举制:由官员向上级推选人才做官的制度才做官的制度4、魏晋以来、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由朝廷的官九品中正制:由朝廷的官员担任中正官,然后负责品评,根据家世员担任中正官,然后负责品评,根据家世和人品把人物分为九个等级,评上者可以和人品把人物分为九个等级,评上者可以做官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魏晋以来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魏晋以来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做官必须同时具备: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3.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有机会做官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怎样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呢?怎样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呢?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隋文帝隋文帝 科举制的开始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历史记载,在历史记载,在598年,隋文帝进行了分科年,隋文帝进行了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并没有形成一种严密的制度,考试,选拔官员。

并没有形成一种严密的制度,只能说是一种关于官员选拔方式改革的尝试只能说是一种关于官员选拔方式改革的尝试是科举的雏形和基础是科举的雏形和基础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科举制诞生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考什么?考什么?(隋唐)进士科: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唐朝)明经科:(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以儒家五经为主明法科:明法科:以律令为主以律令为主明书科:明书科:以书法为主以书法为主武举科: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分科考试分科考试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2 2、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 3、科举制成为历朝选、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持了 1 300 1 300多年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一分钟时间阅读课本一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4最后最后一目,总结为什么一目,总结为什么隋朝会二世而亡?隋朝会二世而亡?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纵情享乐,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奢侈无度 好大喜功,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不恤民力 农民起义农民起义618618年年隋朝隋朝灭亡灭亡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将所杀,隋朝灭亡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本人隋炀帝本人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唐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时间:年时间: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隋隋朝朝的的统统一一与与灭灭亡亡繁盛繁盛一时一时国家统一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二世而亡二世而亡 37年年 581618589年年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开创科举制开创科举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随堂训练随堂训练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 B C D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3.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通济渠 永济渠 邗沟 江南河A B C DAAC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4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 A、才能、才能 B B、财产、财产 C C、门第、门第 D D、民族、民族5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A A、儒家经书、儒家经书 B B、对时事的看法、对时事的看法 C C、科技知识、科技知识 D D、风俗民情、风俗民情6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A A、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B B、隋朝时期、隋朝时期 C C、唐朝初期、唐朝初期 D D、唐朝中期、唐朝中期 CBB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祝您成功!。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