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初一上学期历史笔记

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4.44KB
约24页
文档ID:167179850
2023年初一上学期历史笔记_第1页
1/24

历史笔记第一课1.元谋人简介:元谋人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可以制作工具(人和动物的主线区别),知道使用天然火2.北京人简介: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3.北京人的体貌特性: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可以直立行走北京人的头部还保存着许多古猿的特性4.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猎取动物,采集果实,结成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及长时间保存火种5.群居的因素:环境险恶、生产力水平低(主线)6.发现北京人的意义:⑴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⑵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⑶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初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⑷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第二课1. 半坡人简介: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20232. 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骨器和角器,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捕鱼和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制作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会制作乐器如陶埙,会简朴的纺织制衣3. 河姆渡人简介: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2023左右4. 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发现了木结构水井,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乐器骨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5. 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不同的因素:南北方不同的地理位置 气候 自然环境6.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7. 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三课1. 华夏族形成过程:⑴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⑵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2. 华夏族形成的结果: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炎黄子孙自称3. 炎帝的发明:4. 黄帝和黄帝时期的发明:5. 禅让制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首领没有特权6. 尧舜禹的共同精神: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第四课1. 夏商周的起止时间 都城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2.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3. 二里头遗址的意义: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划分和等级界线,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4. *分封制的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和巩固疆土 内容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5.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因素:残暴统治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五课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产生,商朝以后数量增多 种类丰富 制作工艺高超2. 青铜器的用途:饮食祭祀军事,从食器到礼器3.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泥范铸造法特点:生产规模大 工艺精美 品种多 分布范围广5. 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6. *甲骨文的意义:⑴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⑵甲骨文已经具有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7.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第六课1.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 王室衰微的因素:⑴井田制崩溃,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⑵分封制遭到破坏3. 诸侯争霸的因素:⑴王室衰微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⑶为了争夺土地人民和对他国的支配权4. *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典型战争:城濮之战5. 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⑴给人民带来劫难⑵一些大的诸侯国疆土不断扩展,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⑶促进民族交融第七课1.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 典型战役: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3. 战国时期战争特点及评价4. *商鞅变法的背景 目的 内容 评价5. 都江堰基本常识: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八课1.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的重要观点2.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大社会变革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3. *百家争鸣的影响第九课1. 秦灭六国的因素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群③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抗秦军④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有雄才大略2. 秦灭六国的过程:公元前230年开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023建立秦朝,定都咸阳3. 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地方:在地方实行郡县制5.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为小篆经济方面: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②统一度量衡交通方面①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军事方面: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6. 这些措施的意义7.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1.陈胜吴广起义的因素:直接:遇雨误期当斩 主线:秦的暴政2.秦朝暴政的表现①沉重的赋税②兵役徭役沉重③刑罚严酷④秦二世更加残暴3.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史实:时间 公元前22023, 地点 大泽乡 ,人物 陈胜吴广, 标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政权: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5.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6.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刘邦率军直抵咸阳接受秦军投降公元前22023,存在2023的秦朝灭亡7.·楚汉之争的目的:争夺帝位,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地位的斗争8.·本课相关典故: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四周楚歌 霸王别姬 约法三章 楚河汉界 项庄舞剑旨在沛公第11课1. 西汉的建立:22023 汉高祖刘邦 定都长安2. 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因素):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目的),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3. 汉高祖时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及作用内容: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长农业劳动力②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用轻徭薄赋的政策作用: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4. 文景时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及作用内容(文景之治出现的因素):①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作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历史上出现文景之治5. 启示:成由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关注民生,以民为本6. 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7. (以农为本的因素)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因素:农业是重要生产部门,是国家重要财政来源8.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主线);生产工具的改善;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政策;社会环境的安定第12课1.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见教材)2.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整体作用3. 评价汉武帝: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过:在统治后期,连年征战,使国力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

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听信方士之言4. 比较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方式不同:秦始皇以暴力手段坑杀;秦始皇把儒学奉为正统结果不同:秦始皇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其灭亡;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第13课1. 东汉建立的背景: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②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③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农民起义2. 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3. 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势,采用的措施: 作用: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 东汉中期后政治上的特点(社会特性):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因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影响:①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5. 黄巾起义的背景:①东汉后期的朝政也来越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人物:张角 时间:184年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6.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课1. 西域的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3.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民族关系: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②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使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外关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意义:① ②在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6. 汉代对西域的管理:①公元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东汉明帝时期派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重新建立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到达,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道路)7.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勇敢 爱国 第15课1. 造纸术历程①西汉时期出现②东汉蔡伦改善 优点:质的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意义:①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奉献之一。

2.医学上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东汉末年)张仲景:①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②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奉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①善用针灸汤药实行外科手术②发明了麻沸散③发明出五禽戏,帮人民强身健体3.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的精神: 史记的内容: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2023的史事史记的地位(评价):① 史学: ②文学 4.道教的创建: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五斗米道 因素: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5.佛教创建: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背景:①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②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传播: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汉末年)意义: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7. 两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因素①政治上国家统一②经济上社会经济繁荣③文化上民族众多,共同发明多元文化④中外交流频繁⑤继承和发扬了前代的文化第16课1. 官渡之战的背景: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 曹操实力壮大的因素①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积极,并招揽各种人才②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3.4.5.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败的因素曹操:政治+经济+军事上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袁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对的意见5. 赤壁之战曹操败的因素①孙、刘联军出奇制胜②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③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主线因素: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6. 从曹操一胜一败中得出的启示①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自满必然失败;②合理运用自然条件;③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7. 魏蜀吴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8. 魏蜀吴发展经济的措施魏 蜀 吴 9. 三国鼎立的影响政治: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文化:由于经济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并繁荣起来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第17课1.西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一 : 2.西晋的社会状况: 3.八王之乱的背景:①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腐朽4.八王之乱的影响①对社会导致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5.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 族和 族,从西向东迁入 ; 族和 族迁入 ; 族迁入 生活状况:被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为奴婢6.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7.西晋短命而亡的因素: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耗竭国力③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8.西晋短命而亡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治理国家必须关注民生;贪污腐败是国家走向灭亡的前奏9.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因素:任用王猛锐意改革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第18课1、东晋的建立:32023,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3、事件:北伐 失败因素 代表人物 相关成语 淝水之战: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5、灭亡:42023,东晋灭亡。

6.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7.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 8.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农业 ①开开荒地,兴修水利; ②改善农业生产技术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9.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第19课1.淝水之战的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前秦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2、概况:(1)大战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3.淝水之战的影响:(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不久土崩崩溃,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前秦苻坚失败的因素:(1)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妥,战线过长 (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5、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迁都洛阳(494年),把百余万涉及鲜卑族在内的少数民族迁到中原(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6、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7.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表现生产方式:互相学习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

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生活习俗:互相借鉴吸取文化艺术: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重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受到汉族的爱慕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8.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9、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过程都碰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影响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侧重点侧重于富国强兵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目的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1、农学:《齐民要术》作者:北朝贾思勰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改善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3. 数学:①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②祖冲之 时期:南朝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制定《大明历》;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4. 书法①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②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家,钟繇独创楷书③西晋设立书博士④东晋的王羲之 东晋代表作品:《兰亭集序》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誉:书圣5.绘画:宗教画占有重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顾恺之时期:东晋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水画开始形成6、雕塑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类别朝代代表人物 成就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数学南朝祖冲之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天文:制定《大明历》书法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代表作《兰亭集序》,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绘画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雕刻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