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聘专项目海外名师讲授学分课程资助计划成果报告表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电子邮箱联系填写日期年 月 日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制二零一九年一、课程基本情况学生类型□本科生Undergrad□硕士生Grad□博士生PhD学生人数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是否全英课□是 □否授课时间年 月 日 - 年 月 日外专授课日程Course Schedule(附上详细授课日程,如:DD/MM/YYYY, 0830-1200 俄罗斯科技史学研究概述Introduction on the History of Russian Technology;……)二、外专来访基本情况外专的意见和建议Feedback and Suggestions外专签名Signature by the Foreign Scholar注:外专的意见和建议请外专填写,同时还需翻译成中文附后;外专签名请使用手签或者电子签名三、授课成果详述外专来华工作情况、成果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附:2014年春季海外名师讲授学分课程优秀成果报告表范本:用科学的态度研究音乐的制度——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海外名师项目教学成果纪实在2014年3月的整个周二和周五的半天时间里,在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103教室里座无虚席,83岁高龄的前星海音乐学院的院长赵宋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作曲家郭和初,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的前院长何平教授,还有我院教学院长梁军教授,音乐学系的主任白翎教授、张晓峰教授及老师和同学们,都被卓仁祥教授的精彩讲座所深深地吸引。
此次引智项目是以艺术学院的必修课《音乐文献》为申报的项目课程,项目的名称为《西方音乐理论史的精华——音乐学文献十五卷概论》,重点讲述的是在西方音乐的实践过程中所提供的具有高度启发价值的文献制度这一系列讲座,填补了国内的音乐学院在《西方音乐文献》讲学过程中,大多限于提供“外表资料”而极少论及文献的内容重点与贡献,文献对音乐形态历史变迁的密切关联性,以及文献对“音乐思考”的重要影响因此,此次文献讲座,就是从最早的古希腊时期直到现代,捡取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及古典、浪漫等时期的经典文献,尤其对这些文献的历史贡献与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和分析此次讲学的主讲人卓仁祥教授,是美国最大的音乐学院——北德克萨斯州大学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他曾以著作《东西方文化视野中的朱载堉及其学术成就》,获得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组织授予他的“2004年度国际音乐家”荣誉称号,这是国际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音乐家近十余年来,还频繁出席国内重要的音乐学术活动,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海外理事、星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卓教授知识渊博,精通英语、德语、日语、中文四国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广泛,在音乐理论史、和声学史、音乐分析学、音乐心理学、视唱听教学法、作曲教学法、律学等学科都有独到的见解。
重要学术著作有:《和声分析系统的历史与实践》、《中国与欧洲:16世纪十二平均律的发现》、《旧约时代以色列约柜圣物与日本神道圣物的文化关联探究》,以及《东西方文化视野中的朱载堉及其学术成就》出版专业教科书有:《音乐文法之路》、《键盘和声》、《视唱练耳》、《音乐分析》(均为英文版)此外,发表专业论文若干,创作音乐作品20余部,并于欧、亚、美各国公开演出能聘请到这样的具有国际高水平视野的,并且懂得中文的美国教授,系统地为我院师生完整地讲授时长32课时的学分课程,连星海音乐学院的前院长赵宋光教授都不无感概地说,“就是在美国也不一定会听到这样有价值的讲座”一、 教学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丰富性和严谨性在授课的知识内容上,卓教授以音乐制度发生变化的时间为脉络,远至在非洲发现的最早原始人Neananthal,其最早的语言是唱歌开始,一直到现代的申克、亨德米特和勋伯格,非常系统地讲述了各个时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献制度的贡献,影响及音乐实践分析如十一世纪的Guido d’arezzo的小书(作者谦卑地自称)《micrologus》,十四世纪的arts nova(新手段),17世纪的nuove musiche(新音乐),到19世纪的new music,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贝多芬同时代的作曲家Reicha,A B Maix和Weber等,都让中国的师生从音乐的本质上了解了西方音乐形态的发展变化历程,深刻地理解了各个时期的音乐所使用音乐材料的不同,以及由现场钢琴演奏分析具体音乐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实践体验,进一步认识到研究西方音乐制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不仅如此,卓教授还针对音乐学研究所应该采用的科学态度方法、以及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所应该采用的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进行了非常有意义地阐释例如,在介绍用科学的步骤来研究音乐时,他说,科学的最简单的步骤是观察,观察后要问为什么?如果观察而不问为什么,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为了回答为什么?就要做假设,然后用假设去实践观察——假设——实践——改良,之后不断地循环,这是音乐的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态度这一观点对中国的学生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因为,事实证明,中国的学生不太喜欢问为什么,不问为什么,就不会有假设,没有假设就没有实践,更不可能会去改良制度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里,落后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理念没有很大的改良,正是因为音乐学习与研究缺乏科学的态度,学生不问或问后得不到答案,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一种僵化的填鸭式模式,致使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激情与渴望,音乐的学习也不会带来快乐和创造而西方的音乐制度是在不断地批判中发展和改良的如19世纪的韦伯就是在研究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理论书籍之后,发现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他对音乐的理解,所以他在不断地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观察,然后假设,用假设再去实践,才使得他撰写了真正对功能和声学有价值和意义的书——《音理系编》。
另外,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下,对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卓教授还发现了一些翻译有误的音乐术语,如,在十四世纪出现的arts nova,中国音乐一直翻译为“新艺术”,卓教授解释说,这是一种误读,因为,arts在拉丁文的意思不是艺术,而是手段或技术新技术的产生是指运用了新的手段——“拍号”来完善音乐制度,并不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学术研究要从问题的本源来追问意义——“如果想了解未来的去向,就要知道从哪里来”二、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与互动性卓教授不仅对音乐理论的研究系统而严谨,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他独到之处他深刻地理解近代教学心理学中被广泛认可的“语言学习”的手段原则——“教学三段法”来运用于音乐的教学之中这一教学三段法包括:(1)介绍(exposure)(2)重复(repetition)(3)运用(application)即,学生接受一项新的知识的介绍,如果没有重复加强观念,并持续地运用,那么,所学的新知识会很快地被忘记唯有不断地重复才能达到知识的“深入”及“内在化”的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学习过程最理想的“智能合一”的效果 这一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学外国语言或是含有“抽象因素”的科目,如音乐语言的学习具有特别显著的效果。
音乐的语言与普通的语言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基本材料是“声音”,但声音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涵义,而唯有把声音放在具体的语句中,了解到句子的文法,才能给语言以涵义但是如果只是学习了文法,而不去运用加以练习,那还是不能讲和听只有在不断地加以重复的过程中去运用,才会使得音乐语言意义内在化,从而成为每位学生“自己”的音乐语言由此,卓教授在讲授音乐及文献的内容时,时常将重点知识加以重复,并使用学生熟悉和了解的音乐作为例子,来分析和说明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加强观念,在熟悉的音乐中体会到新的理解与认识另外,教室的选择和教具的使用也是卓教授非常重视的方面在教室的选择上,他希望教室不太大,因为如果想要和学生产生互动,就需要有目光交流,而太大的教室会产生“距离感”,妨碍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学生的问题才是送给教师最好的礼物在教具的使用上,他强调一定要有钢琴,带有五线谱的黑板和可以投放乐谱的投射机因为,音乐的知识能力的最可靠的表现手段是“唱,写,弹,论”,只有教师真正具备这些能力,才会激发学生想要用这些手段来表达音乐,真正教会学生如何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合一融通当学生看到卓教授自由地在黑板上熟练地写出各种调的音符时,都惊叹不已,暗自钦佩。
三、 师生收获的是知识的实用性、灵活性与创造性实践证明,“原理越简单,用途越广泛”例如,计算机的编程只是使用了最简单的数字0和1,但是计算机却实现了人脑都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这就是卓先生所教授知识的最重要原则——实用性,用最简单的原理,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如何来唱音乐,如何在唱的过程中就可以理解音乐,这是中国学生在学习音乐中遇到的两难的境地由于在唱音乐的方法选择上,中国学生通常选用固定唱名法,但是这一方法不足的根源在于无法将视觉的信息与听觉和发声直接联系在一起无法明确地帮助学生理解有调性导向的音乐此外,大量的音乐感知研究尚且无法充分证明固定唱名法有助于获得绝对音高感知的能力因此,卓教授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他通过研究经过千年的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方法,即规多的唱名法的基本原理,来实现通过唱就可理解音乐的难题他认为这一唱法可以最有效地将音和音调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在唱音乐的同时,直接感知音乐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但是,前提是,这一唱法的使用成功程度并不取决于系统本身,而是取决于教学者对于该系统的理解,以及将该系统与教学结合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用性知识就是韦伯的功能和声理论,卓先生在深入地研究了韦伯的功能和声体系之后,认为韦伯的系统不仅有效地简化了和声分析,也辅助了其它课题的研究,是一个杰出且有效的分析方式。
在让学生掌握这一和声体系之后,加之规多唱名法,就使得学习音乐变成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乐事并且在卓教授用了一个基本的科学现象泛音列,贯穿了从古希腊到近代音乐制度变迁的原由,使得西方音乐真正成为在一个树根下长成的大树,无论开出多少花,结出多少果,万变不离其中,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西方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基础之上,创造音乐也变成相对容易的事情,在学生掌握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形态和构造原理之后,就会依照某个时期的作品选取音乐形态的材料,这样的创作素材就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结 语 音乐是如此让人着迷,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一个错误”,有了音乐,生命会更加和谐和谐在英文是harmony,也是和声学的意思因此,了解和声是理解西方音乐的制度一把金钥匙用卓教授的话来结束这次难忘而有意义的讲座:“什么是和谐?仅仅是音乐中的和声吗?不是,是数的和谐,是人类的和谐,所以研究音乐学也是人类看世界和谐观念的演进,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研究音乐的哲学观是为了更加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创造出更加和谐的人类世界 注:教材已申请出版基金的资助,正在积极建设中四、项目成效联合发表论文情况期刊级别篇数合计联合培养学生情况(填写人数)本科硕士博士师生双边交流(填写人数)学历交流学分交流教师交流本科:本科:硕士:硕士:博士:博士:合计联合学术成果平台合作:其他:授课学生反馈项目成果综述五、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使用明细金 额(元)备注(特殊用途请说明)国际旅费市内交通费(外专来访期间实报实销)住宿费酬 金复印打印、通讯、签证、邮寄等(不超过2,000元)合 计六、审核意见学院意见(学院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及公章年 月 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意见负责人签字及公章年 月 日 10 / 10填表须知:纸质版单面打印,一式一份;电子版成果表需附上至少两张外专工作照片,发送至:experts@,邮件主题:申报人姓名校级海外名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