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植物生物学 葛鲁娜 :15953114671 : 313979924 植物学 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方法、生命活动 、发育规律、遗传特性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 间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分支 1. 植物分类学 2. 植物形态学 3. 植物生理学 4. 植物遗传学 5. 植物生态学 6. 植物化学 7. 植物资源学 8. 分子植物学 植物学相关研究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植物学相关网站 植物通 http:/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http:/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http:/ 普兰塔 http:/ 植物生物学 第八章 植物的组织与器官 第九章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章 植物的类群(了解) 第八章 植物的组织与器官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 1. 细胞壁 保护原生质体 维持形状 避免原生质体过度吸水 胞间层 果胶 初生壁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次生壁 纤维素、木质素 纹孔 未加厚的空隙 胞间连丝 细胞间物质的运输 特化结构: 角质化 脂肪酸 减少水分蒸发 栓质化 脂肪族化合物(木栓质) 木质化 木质素 2. 液泡 调节渗透压;贮藏养料 3. 质体 有色体 白色体 洋葱表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 组织的概念: 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 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第一节 植物的组织 (一)分生组织 概念 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特征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 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无 纹孔;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 按 生长位置 不同可分为顶端、侧生、居间分生组织 按细胞来源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次生分生组织 按生长位置分 1)顶端分生组织 存在部位 :根尖、茎尖能较长时间保持分裂 2)侧生分生组织 存在部位 :位于根和茎的侧方周围,与器官长轴平 行的方向上分布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 分化为次生韧皮部 和次生木质部 分化为木栓层和栓 内层形成周皮 使植物增粗 3)居间分生组织 已分化的成熟组织间夹杂的一些未完全分化的分生 组织 只能保持一定时期的分生能力,以后则完全转变 为成熟组织 使植物快速生长、增高,如水稻拔节 1)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没有任何分化、始 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 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细胞分裂而来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分化成熟的薄壁组织细胞恢 复分裂能力转变而来 顶端分生组织 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按细胞来源分 (二)成熟组织 概念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后,逐渐 丧失分裂能力,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的组织。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保护组织 、 薄壁组织 、 机械组织 、 疏导组织 分泌组织 1)保护组织 存在于植物体表面 , 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 其功能是减少水分蒸发 , 防止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按来源可分为: 初生保护组织 -表皮 次生保护组织 -周皮 幼嫩植物体部分的表面层 , 通常为一层细胞 , 但也 有少数植物可形成由多层细胞组成的复表皮 特点: 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 通常不具有叶绿体; 排列紧密 , 无细胞间隙; 液泡大 表皮 常角质化,形成一层角质膜,有的还形成 一层蜡被,可有效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毛状附属物,如根毛 气孔器 组成:保卫细胞、副卫细胞 作用:气体交换,控制蒸腾的结构 分布特点: 阳生植物下表皮气孔多; 相对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的气孔排列比较整齐 有些植物的根、茎在加粗过程中破坏了表皮,在表 皮下面又形成新的保护组织,即为周皮 周皮由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和栓内层构成 周皮 木栓层: 细胞之间无细胞间隙,细 胞壁较厚且高度栓化,原 生质体解体,细胞内充满 了气体,形成不透水、绝 缘、隔热等特性,对植物 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皮孔: 气孔下方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不向外形成木栓细 胞,而是产生许多排列疏松的球形薄壁细胞, 胞间隙十分发达,称补充组织。
补充组织的不 断增生,使其外方的组织(表皮或木栓层)胀 破,形成唇形裂口,并向外突出,形成皮孔 皮孔形成后,代替气孔,为气体出入的门户 2)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特点 :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壁薄,有较大的液泡; 分化程度较浅, 具有潜在分裂能力 吸收组织 同化组织 贮藏组织 通气组织 传递细胞 按 功 能 根尖外层的表皮,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吸收组织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 同化组织 储存细胞特殊的后含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和单宁等; 主要分布在根、根茎、种子和果实等器官中 贮藏组织 具有大量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 细胞间隙可互相贯通,形成一个通气系统 通气组织 传递细胞 细胞壁内突 发达的胞间 连丝 3)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是植物体内的支撑组织 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厚角组织 特点 : 细胞壁不均匀加厚,且增厚为初生壁性质; 细胞呈长形,两端呈方形或斜形,彼此重叠连 接成束 为生活细胞其常含有叶绿体 特点: 次生细胞壁全面增厚; 常常木质化; 成熟的厚壁组织细胞为死细胞; 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两类 厚壁组织 纤维 细胞细长,两端尖锐; 细胞壁增厚明显,细胞腔小; 一般为死细胞,通常成束; 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韧皮纤维 主要是指存在韧皮部的纤维; 长比宽大很多倍,细胞呈狭长的缝隙,主要由纤 维素组成; 坚韧而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作用,适宜于作麻 绳或织麻袋等用途 木纤维 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木质部; 也是长纺锤形细胞,但比韧皮纤维短; 木质化程度高,壁厚而坚硬; 无弹性,不宜直接用作纺织原料,但可供造 纸或人造纤维 石细胞 石细胞的形状差别比较大; 细胞壁极度增厚、木化,有时也可栓化或角质化; 通常为仅具坚硬细胞壁的死细胞; 壁上常分枝的纹孔道从细胞腔放射状分出; 石细胞分布很广,往往成群分布在薄壁细胞 之间,有时也可单个存在 4)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 ( conducting tissue)是植物体中输送水分 、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可将输导组织分为两类: 运输水分及无机盐 -导管、管胞 运输有机营养物质 -筛管、筛胞 导管 存在于木质部,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 由许多长管状、细胞壁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横壁有大的穿孔,使导管成为中空连续的长管 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不需要能量 根据次侧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可将环纹导管、 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 型。
a、环纹导管: 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加在导 管里面的初生壁上 b、螺纹导管: 其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螺旋状加在导管内的初生壁上 c、梯纹导管: 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横条突起,似梯形 d、网纹导管: 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突起的网状 e、孔纹导管: 导管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的部分则形 成许多纹孔 管胞 管胞是一个两端斜尖,管径较小,壁较厚,不具 穿孔的管状死细胞; 相叠的管胞以偏斜的两端相互穿插而连接; 输导能力不及导管; 为绝大部分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唯一输导水的机 构; 多数被子植物中,管胞和导管 可同时存在于木质 部内; 筛管 存在于韧皮部,输送有机营养物质; 由一些管状活细胞(无细胞核)纵向连接而成; 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筛管的端壁称为筛 板,其上存在着一些凹陷的区域称为筛域,筛域 内分布有成群的小孔,这种小孔称为筛孔 筛管内的细胞质形成丝状联络索,通过筛板上下 相连,彼此贯通,形成同化产物运输的通道 筛管衰老时,在筛孔的四周,围绕联络索而逐渐 积累一种特殊的碳水化合物 -胼胝质 伴胞 伴胞与筛管是由同一母细 胞分裂而来; 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厚; 通过胞间连丝与筛管细胞 连接。
筛胞 存在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中; 筛胞细长、两端尖斜,无细胞核,活细胞; 无筛板,侧壁和末端部分只有一些初步分化的小 孔,孔中有细窄的原生质丝通过; 筛胞在组织中是互相重迭的,筛胞的输导功能较 筛管差,是比较原始的运输有机养料的结构; 5)分泌机构 能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泌结构 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 1)外分泌结构 大多分布于植物体的外表,如腺毛、腺鳞和蜜腺等 2)内分泌结构 常见的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 第二节 植物的器官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繁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