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螟易发生、防治难、危害重的防治技术

b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83.12KB
约7页
文档ID:198757314
玉米螟易发生、防治难、危害重的防治技术_第1页
1/7

玉米螟易发生、防治难、危害重的防治技术那么,玉米螟有哪些形态特征?它危害起玉米时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习性是 什么?为什么防治起来这么困难?什么时间防治最好?如何防治才能取得较好 的防治效果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说一说有关玉米螟防治上的那些事儿,希望对 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一、玉米螟的形态特征1. 卵玉米螟的卵一般接近于圆形,呈扁平状其长宽比例约为5:4,大小约为为1mm3, 表现的光泽度略为明显通常,十几或几十个卵构成鱼鳞状卵块卵块初为乳白 色,后转变为半透明的黄白色在孵化前,可看到卵中的黑点,其余部分为白色 适宜温度下,可直接孵化而变成幼虫2. 幼虫刚孵化出来的玉米螟幼虫长度为1.5mm左右,头部为黑色,身体为半透明乳白 色经过几个龄期后,玉米螟幼虫可长至二、三十毫米,头部从黑色转变为深棕 色,身体则变成浅红或浅灰褐色3.蛹玉米螟虫蛹一般为纺锤形,长度约为15mm成蛹初期为粉白色,逐渐转变为黄褐色,再转变为红褐色,羽化前为黑褐色4.成虫玉米螟雄性成虫体长约为10mm,翅展可达30mm,胸部背面颜色为浅褐或浅黄, 前胸为淡暗褐色,胸部腹面为浅黄白色,前翅有褐色波纹形状的两条横纹,横纹 间还有两条短纹,后翅灰褐色,中央有浅色宽带。

雌虫与雄虫形态基本形同,不 过,与雄虫相比,雌虫稍大,翅色较浅,前翅为淡灰黄色,稍带或不带黄褐色二、玉米螟的危害特征 1.侵蚀玉米叶心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主要是以玉米螟幼虫为主,特别是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会爬 到玉米叶上来吸住叶片汁液随着玉米螟幼虫逐渐长大,其会侵入到叶心,使玉 米叶心出现不规则、半透明的小圆孔2.影响玉米产量玉米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后,因为玉米螟的杀伤力比较大,从幼虫开始就侵 入到玉米叶片和茎秆中,通过咬食玉米内部组织为生,所以,会导致玉米生长过 程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使玉米生长变弱,容易枯折,使玉米的雄穗和雌穗发育 不良,产量下降3. 影响玉米质量如果玉米螟侵蚀了玉米,当玉米在生长中打苞时幼虫会集中到玉米最上面的叶子 上集中的玉米螟咬食的是玉米的雌穗,会沿着雌穗从上部迁移到玉米的茎中, 会咬食玉米的玉米粒集中的玉米螟咬食的是玉米的雄穗,雌穗抽穗时,玉米螟 幼虫会侵入玉米茎杆,使玉米发生中空,当大风来临时会发生伏倒不管玉米螟 侵蚀的是玉米的雄穗还是雌穗都会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降低三、玉米螟的发生原因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程度,除与越冬基数直接有关外,还与气象条件、天敌数量、 种植制度、品种等关系密切。

1. 虫口基数上一代虫口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螟为害轻重的重要因素虫口基数大,在环 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2. 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C,相 对湿度在60%以上玉米螟主要发生在6~9月,温度适宜因此,玉米螟发生 数量的变动,取决于温度和雨水3. 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受害程度差异很大玉米组织中存在一种抗螟物质丁布,成虫将 卵产于丁布质量分数较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另外,由于 玉米组织形态不同,可避免成虫产卵而减轻螟害,如叶面茎秆上的毛长而密,则 螟害很轻因此,玉米品种不同,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玉米受害程度均不相同4.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但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赤眼蜂寄生于玉 米螟卵中,使卵不能正常孵化,或孵化的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对压低螟虫为害能 起一定的作用四、 玉米螟的发生时间玉米螟每年都会产生1〜2.5代主要包括第1代螟产卵产生的幼虫7月上旬会 盛行1代幼虫,幼虫花叶或者链珠产生了珠形状的空洞玉米属于第一代危害, 危害产生于心叶钻茎处,穗轴属于第2代危害在5月中旬,老熟幼虫进行化蛹, 6月中旬属于第1代成虫产生初期,以及化蛹盛期,6月下旬为成虫的盛期。

在 6月末~7月初,为第1代卵盛期的卵孵化盛期,大概有40d的幼虫期,幼虫老熟 之后,在叶片,叶鞘和茎内进行化蛹7月末第2代成虫产生,成虫的盛期在8 月上旬,幼虫危害玉米穗轴的时期在8月下旬在8月下旬产生第2代成虫,第 2代幼虫初期出现在9月初9月底在玉米田里,老熟幼虫在玉米的果穗和杆里 过冬五、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由于绝大多数玉米螟幼虫在玉米秸秆和玉米穗轴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其中化蛹 因此,在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秸秆、玉米穗轴等作为燃料全部烧完,或作为饲 料加工全部粉碎完毕同时,清除玉米田的苍耳等杂草,减少玉米螟的越冬寄主 此外,还可选用抗虫玉米品种种植,以减少该虫的发生为害2. 物理防治玉米螟成虫喜欢在夜间高温湿度大时进行活动,有趋光性、趋食酸甜性和性诱行 为在夜间时期(一般为晚7: 00到早5: 00)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法、黑光灯诱 杀法、投射式杀虫灯诱杀法、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法、高压汞灯诱杀法等来防治玉 米螟成虫一般益虫多为白天活动,而鳞翅目类成虫、蝼蛄、地老虎等害虫多为 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因此应用诱杀法不但可以诱杀玉米螟成虫,还可以降低其他 害虫的虫口密度,一举多得3. 生物防治比较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放养赤眼蜂、喷施白僵菌、利用性诱剂等等。

1) 放养赤眼蜂这种方法用于防治一代玉米螟的效果最好,措施技术性强,环 境污染低但是,对气候、玉米螟的发生预期判断要高对放赤眼蜂的时间把控, 根据虫害的情况调查而定一般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向后推迟11 天左右的时间选择一颗玉米植株,对中间部位的叶片从中间撕开,向下卷成筒, 中间部位放养赤眼蜂即可需放蜂1.5头/亩,分两次,首次0.7头,二次0.8头2) 喷施白僵菌,白僵菌为防治玉米螟有效的寄生性真菌可选择配制毒土,用 白僵菌7.5kg/亩,按照1: 15的比例兑施细土,在玉米心叶期每株用2g即可 或者,秋收后,在堆放玉米秸秆处,白僵菌按照与细土 1: 10的比例配置菌土, 每平米用1kg施菌土,对灭虫效果更好些3) 利用性诱杀盛具装满水,水中加洗衣粉,每亩地用一个脸盆购买诱芯离 开水面挂上,放在荒草地、地隔子等等成虫交尾的地方4. 化学防治当春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防超过20%防2次,夏玉米心叶末 期防1次,穗期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应立即防治1) 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施用颗粒剂颗粒剂可使用成品,如0.1%氯氟氤 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g; 3%辛硫磷颗粒剂,按1 : 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 2g; 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g; 5%杀虫双颗粒剂,用200g/亩与细土 4kg 拌匀后撒施到心叶内。

如果没有现成的颗粒剂,也可使用化学农药和过筛的煤渣 参照配制白僵菌颗粒剂的方法配制2) 穗期药剂灌注及蘸花丝灌注雌雄穗,可用25%杀虫双水剂100ml/亩,或4.5% 高效氯氤菊酯乳油20ml,或48%毒死蝉乳油50ml,或0.5%阿维菌素乳油50ml, 或5%氟虫脲乳油20ml,以上药剂均兑水50kg灌注药剂蘸花丝时可将4.5%高 效氯氤菊酯乳油每20ml兑水50kg混匀,灌入废弃的矿泉水瓶内,瓶口盖上带吸 管的瓶盖在玉米散粉基本结束时蘸花丝,熏杀在穗部为害的幼虫。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