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给教学校长支四招

d8n6d3d****1163.c...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50KB
约6页
文档ID:159693985
给教学校长支四招_第1页
1/6

给教学校长支四招一、教研常态:教研活动须常态,定时定地分四步在教学视导中发现,学校领导、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严重缺乏,越是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越是不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有不少教研组长甚至是学校领导都不清楚教研活动要做什么,或是应付造材料,或是简单走过场,或是随意性太强,或是简单地等同为集体备课,或是被级部管理冲击稀释等,不一而足教学质量的进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教研活动应该首先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课怎么备、怎么上毫无疑问,要想真正进步教学质量,必须有效地开展并强化学科组教研活动,保证教研活动正常化、常态化教研活动为经线,级部管理为纬线,级部管理不能替代学科管理,两者必须有机结合级部备课组与学科教研组也要双保险,都不能变得形同虚设学校必须进步教研组长权威,待遇至少应该相当于中层副职,最好能与级部主任平级,不然教研活动不好开展教研活动的安排首先要定时,根据不同的学科,合理安排时间数学课一般在上午,可以在每周二下午第二三节课进展数学组教研活动;一般周五下午语文有两节作文,那就安排周五上午第二三节课进展语文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无论是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教学评优、每人一堂公开课等,还是一些突发性、临时性工作都要尽量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展。

时间一旦确定,就绝不能随意更改,说两节课就要在两节课内完成,时间不够用就精简内容,也不要再占用教师的其他时间教研活动的地点也要确定,这样便于学校领导参与活动,或是检查活动的组织落实情况学校领导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效果,其实学校领导只要到场,不发言也一样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教研活动要有记录,要有教师签到,有领导签字,不能把教研活动记录简单理解成会议记录,内容必须充分表达教师的参与痕迹建议由学科组全体成员轮流主持,并负责教研活动记录表的填写教研活动第一项内容就是听课,可以看网络上特级教师的上课视频,也可以由学科组教师轮流执教公开课学校对教师每个学期的听课数量一般都有要求,有的教师为了凑数,什么课都听,甚至是伪造听课记录假设能认真组织教研活动的听评课环节,无论是听课数量还是听课记录就都不再是问题了需要注意的是听课记录不能只有内容与过程,还要有意见反响与评价等教研活动第二项内容当然是评课,听完课必需要及时评课有不少学校都搞过每人一堂公开课的活动,但往往因为时间安排过于密集,没有时间或精力再及时进展评课等后续工作,结果流于形式,不会有多大效果评课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发言,教师评课时,至少要说出三条优点〔值得听课者学习的〕、两条建议〔听课者自己上这一节课时不同的处理方式或是考虑角度〕、一个问题〔执教者需要改进的〕。

不妨就让当次活动中执教的教师负责教研活动记录,他必需要把每位教师的发言都记下来,因为每位教师都是针对他的课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样执教教师记录时会更关注,作用也更大教师的评课记录也是考勤签到的有效补充,发言被记录下来说明人到了,假设只有姓名没有发言记录,那就有可能是没参与教研活动假设能把评课发言记录整理后发到校园网上晒晒,教师会更重视,评课发言的质量也就更高教研活动第三项内容是业务学习,可以由执教者负责找一篇三五分钟的理论文章或教学方法经历,带着大家集中学习,并要求教师同时记录业务学习笔记教师必需要有业务学习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理论文章从教育报刊或网络上找材料即可,不必要求教师全文抄录,可以像学生的摘抄本一样,只记录自己最感兴趣、最有启发的语句即可还可以一周解决一个小问题,教研活动说一招,每有发现就共享,你有我有可存异,不捐细流成大江集中教师的每人一招就是学科经历,集中本校每个学科的经历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业务学习笔记除集体学习的内容外,还应该包含自学部分,自学笔记可由教师在业余时间自主完成教研活动第四项内容是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功能挖掘、掌握与提升,可由执教教师负责教大家一招多媒体软、硬件〔如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或几何画板等等〕的使用技巧方法,时间也只要几分钟。

在讲解完成后,最好能马上让所有教师都操作一遍,以加深印象对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一些学校喜欢请专家集中培训,想一次性地解决问题,但这其实是收效甚微的,很多教师刚完毕培训就已经忘记了大半内容所谓学到很多东西的秘诀是一下子不要学到太多,不如把这样的培训学习分解到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去能做好这四项,就已经是很到位的教研活动了假设有条件,比方一些较大的学校,一个级部有几位教师教同一学科,那么可以增加集体备课环节集体备课是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磨课、思课等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活动不等于集体备课,但集体备课可以是教研活动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师的学校,集体备课不现实,跨年级无法同备一个教案其实换个角度来讲,跟集体备课相比,听评课、研究课的过程也是集体备课,只不过一个是先备一个是后备集体备课不必机械套形式,有时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也不必非得弄得像是开会一样,只要在一个办公室,可以随时交流二、形式强推:教学形式行政推,根本原那么学科树课堂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都应该树立信心,进步认识:“只要方向对,速度再慢也能到达终点;方向不对,走得越快背离目的越远。

我们常提要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样也要抓教师的养成教育必须明确短期内进步教师素质程度是不现实的,不如先帮助教师把握和强化教学技术不必讨论教育是艺术还是技术的问题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離开了教育的技术,也就谈不到教育艺术还是先说技术后提艺术吧,学会先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只要技术到达极致,自然就成了艺术,成为教育家是水到渠成的事学校要集思广益、行政推动,打造优势学科,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形式人是有惰性的,多数教师在未见到教学经历或形式的明显优势前,不会主动学习与改变成大事必重小事,积小胜可成大胜,所谓少那么得多那么惑,为了让教师易于承受,便于操作掌握,可以先将教学形式简化,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特色,提炼出学科各自的课堂教学四项根本原那么,原那么宜少不宜多,就作为平时上课的根底要求,以及教研活动中听评课的评分根本标准例如,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四项根本原那么可以是这样:一是至少要有一次学生板演〔重视反响矫正〕;二是至少要有一次学生上讲台讲题〔表达主体地位〕;三是至少使用一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四是课首要有前置测评、课尾要有当堂检测〔夯实根底知识〕 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