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w吞吐量、带宽、bps、pps、转发能力、线速转发、交换带宽2010-12-17 16:49:58标签:背板带宽包转发率交换容量吞吐量是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介质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吞吐量VS.带宽吞吐量和带宽是很容易搞混的一个词,两者的单位都是Mbps.先让我 们来看两者对应的英语,吞吐量:throughput ;带宽:Max net bitrate当我们讨论通信链路的带宽时,一般是指链路上每秒所能 传送的比特数我们可以说以太网的带宽是10Mbps但是,我们需 要区分链路上的可用带宽(带宽)与实际链路中每秒所能传送的比 特数(吞吐量)我们倾向于用“吞吐量”一词来表示一个系统的测 试性能这样,因为实现受各种低效率因素的影响,所以由一段带 宽为10Mbps的链路连接的一对节点可能只达到2Mbps的吞吐量这 样就意味着,一个主机上的应用能够以2Mbps的速度向另外的一个主 机发送数据bps: bit per second pps: packet per second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所以一般来^二屑能力(L2)用bps,三屑03)能力用pps,支援第三 屑交揆的哉脩,瘢家曹分另0提供第二^W^速率和第三^W^速率。
每一丰重哉^所重视的猊格都不一檬1. L2 Switch重视的是交换能及背板大小2. L3 Switch除了第一黑占外只要是逵行Vlan Routing及安全控管3. Router重视的是效能...目前则增加重视功能面4. Firewall重视的是效能及速接敷转发能力是如何计算?考验转发能力以能够处理最小包长来衡量,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 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因此最小包为84BYTE对于1个全双工10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0Mbps/((64+20)*8bit)=1.488Mpps对于1个全双工1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Mbps/((64+20)*8bit) =0.149Mpps线速转发:端口在满负载的情况下,对帧进行无差错的转发称为线速~~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 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 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 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 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 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 口速率*2 (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W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 宽上是线速的2) 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二千兆端口数量X 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 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 速3) 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二千兆端口数量X 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 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 速上面的计算都是用的最小的包长)OSI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线速转发.线速转发,一 般是指64字节的小包,能够做到网卡接口流量的转发不出现丢包. 比如1000M交换机,两个1000M 口转发数据,一秒1400万(尾数就不写 了,太老长)个64字节小包一个不丢.网络层的转发,应该是交换机 起了三层路由功能后的转发性能.这个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用 户一般也不会计较这一方面了,主流交换机的厂商也支持!线速转发分L2和L3,准对不同的产品,主要的性能指标侧重点不尽 相同。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 大数据量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 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但是,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显然, 通过估算的方法是没有用的,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 )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 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 件2、 )满配置吞吐量(Mpps)二满配置GE端口数X1.488Mpps其中1个 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例如,一 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64 X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 供无阻塞的包交换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 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8),那 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一般是两者 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比如:2950G-48背板=2 X 1000 X2+48 X 100 X 2(Mbps) = 13.6(Gbps)相当于13.6/2=6.8个千兆口吞吐量=6.8X1.488=10.1184Mpps4506背板64G满配置千兆口4306X5 + 2 (引擎)=32吞吐量= 32X1.488=47.616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背板相对大,吞吐量相对小的交换机,除了保留了升级扩展的能力外 就是软件效率或专用芯片电路设计有问题;背板相对小吞吐量相对 大的交换机,整体性能比较高不过背板带宽是可以相信厂家的宣传 的,可吞吐量是无法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因为后者是个设计值,测试 很困难的并且意义不是很大这句话好像说反了)交换机的背版速率一般是:Mbps,指的是第二层,对于三层以上的交换才采用Mpps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交换机的 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 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 定路由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 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 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 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 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 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 线连接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 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又称为背板带宽或交换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 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交换容量表明了交换 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一般的交换机的交换容量从几 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交换容量越高,所能处理数据 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我们如何去衡量一个交换机的交换容量是否够用呢?1) 所有端口容量乘以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交换容量,这样 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 条件2) 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端口数X1.488Mpps,其中1个千 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交换容量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交换机的 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 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 定路由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 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 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 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 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 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 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 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之间什么关系转发带宽二包转发速率*8* (64+8 + 12) =1344*包转发速率但当我看到CISCO Catalyst 3560G-24TS--24的参数的时候,无法验 证该公式Cisco Catalyst 3560G-24TS--24 个以太网 10/100/1000 端口,4 个SFP千兆位以太网端口; 1RU32Gbps转发带宽基于64字节分组的转发速率:38.7Mpps我判断该交换机不是线速交换机如果是线速,转发速率= (24+4)*1.48809=41.66652M,转发带宽二(24+4)*1*2=56G是不是公式错了,但很多产品的参数都验证了该公式啊交换容量和转发速率(华为的)交换容量和转发速率:1、 我公司低端LSW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模式,交换容量的大小由缓 存(BUFFER)的位宽及其总线频率决定即,交换容量=缓存位宽*缓存总线频率=96*133=12.8Gbps2、 端口容量是如何计算?我司低端LSW端口均支持全双工,因此交换机端口容量是其能够提供 端口之和的两倍。
即,端口容量= 2*(n*100Mbps+m*1000Mbps) (n:表示交换机有 n 个 100M 端口,m:表示交换机有m个1000M端口),3、 转发能力是如何计算?我司LSW全部为线速转发,考验转发能力以能够处理最小包长来衡 量,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因此最小包 为 84BYTE对于1个全双工10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0Mbps/((64+20)*8bit)=1.488Mpps对于1个全双工1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Mbps/((64+20)*8bit) =0.149M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