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级组五月份教学设计

xia****i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KB
约13页
文档ID:159318814
三年级组五月份教学设计_第1页
1/13

《小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郝锦虎) 一、教学时间2014年5月29日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四、德育渗透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美五、教学准备㈠主题图㈡投影仪六、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详见安排表(二)创设情境 1.出示商品标价牌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2.区别整数与小数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3.引入课题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三)探究新知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你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问: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4. 5   0         4元5角 0. 7   0             7角 0. 6   5             6角5分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5.教学例1⑴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⑵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⑶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用小数写成几米?(4)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5)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⑹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⑺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能改成两位小数?⑻学生类推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七、教学反思这节课在学生已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讲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小数的含义但是对于小数的读法,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还是习惯用整数的读法去读,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批注: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在数学信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交流中倾听他人发言,体会、理解小数的含义在学生已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讲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小数的含义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知识性的内容练习小数的读写《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段梅)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的力量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这节课让老师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很久很久的几千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几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太阳每天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这就是旱灾造成的结果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图片一: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图片二:草木和丛林也都干枯了)(图片三: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动物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草木和丛林最需要的是什么?(水)人呢?(也是水)此时的水就是生命在一个在漆黑的夜晚,小姑娘得到一罐水,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罐水?(生命之水、珍贵的水)同学们说得真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颗钻石》,课文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感知课文的内容1. 认读生字词讲解干涸和干枯),指导书写“唾沫”2.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 整体感知水罐的“神奇”1.水罐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师:都画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水罐变化的句子?请你来读第一句。

生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师点击大屏幕出示句子)  生2: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师点击大屏幕出示句子)   生3: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示句子)   生4: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示句子)生5: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现在,请你自已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     师:读完这几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 请你来说  生:水罐很神奇板书: 神奇)   师:老师也跟你们一样,觉得真是太神奇了!请你来说它神奇在哪里呢? 三、透过神奇,感悟“爱心” 师:水罐是如此的神奇,竟然能从(师小结板书: 空——满——银——金——钻石、水流)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它有这么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江报:  生:我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

  师:你从句子的哪里体会到她的爱呢?   生:一天夜里  师:是啊,在这漆黑的夜里,一个小姑娘孤孤单单地在尸骨遍地的野外为生病的母亲到处找水,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她会到哪儿去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让我们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你来说一说,好吗?  生1: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水井边,但是水井干涸了    生2: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小溪边,但是小溪里一滴水也没有 师:但是,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姑娘,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你的心情回怎样呢?心里很着急,那么老师想请你用着急的、担心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师:你读出了辛苦、疲倦(提示)最后一句要读得轻一点,因为小姑娘太累了师:小姑娘找了很多很多地方,她是那么疲倦,最后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她多爱自己的妈妈呀!带着对妈妈深深的爱一起读好这段话师:夜更深了,风更大了,小姑娘的这份爱,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所以当沉睡的小姑娘渐渐醒来的时候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预设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体会到了小姑娘的对妈妈的爱,师:小姑娘得到水的心情怎样?(喜出望外)什么情况下得到这罐水的?她喝了吗?这是多么来之不易的水呀,谁想读?指名读,再指读,齐读 师:是啊,小姑娘也想喝水,也想大口大口地喝个够,但是,在小姑娘饥渴交加时,她仍然想的是生病的妈妈,小姑娘的爱心再次感动上帝,所以当小姑娘被小狗绊倒后,水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师:你还能从哪儿体会到小姑娘的爱?预设三:小姑娘往手掌里坐到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生:………变得欢喜起来师:是啊,水呀是多么珍贵呀!小姑娘连自己都舍不得喝,却给一只小狗喝,这是小姑娘的爱心,她不仅爱自己的妈妈,还爱小动物,她的爱是多么的广博呀!师:小姑娘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母亲呢? 生:母亲也很爱女儿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师:为什么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呢? 生:母亲自己都快渴死了,还是把水让给小姑娘喝 师:是啊,在那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却把救命之水又让给了女儿女儿是那么的爱着母亲,母亲也是那么的爱着女儿,这份深深的、浓浓的母女深情感动了天地,(出示: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你还能从哪体会到小姑娘的爱心?预设四: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体会到了小姑娘的爱心师:咦,小姑娘自己不渴了吗? 生:渴 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 生:再也忍不住,凑上去,咽了一口唾沫...... 师:是呀,既然这么渴了,为什么不喝呢?生: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师:小姑娘就是这么善良,哪怕是对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也充满了爱心大家看,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片:罐子变成钻石和水流)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罐子变成钻石和水流)三、回归整体师:同学们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是什么力量让它有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板书)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同学们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应该爱谁?生:要爱父母亲,爱长辈生:要爱自己的孩子,爱晚辈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生:要爱动物、植物,动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师:在人的一生中,这几种爱每一个人都要拥有师:到这里,课文的情节还没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在小姑娘家门前形成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潭。

你想,这时候,谁最需要水?生:小姑娘最需要水生:小姑娘的妈妈快要死了,她最需要水生:那些小动物最需要水,那些植物,还有很多人都需要水师:这个时候,善良、有爱心小姑娘会怎么做?或请你再想象一个情节,作为故事的结尾,这个情节要很神奇,比比谁最有想象力学生续写结尾,5分钟生:(读自己写的情节)小姑娘急忙拿着水罐,来到水潭边灌了些水,回到屋里,把水罐递给了母亲当母亲把水喝完的时候,母亲的病居然好了小姑娘看到母亲的病好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她走出门,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喊来喝水生:(读自己写的情节)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而那些水呢,流到一起,变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潭人们和那些小动物都到潭边来饮水来喝水的人和动物越来越多,而那些水喝完了又冒出来,总也喝不完喝完了水的人们都变得很精神,而且他们的心地也都变得很善良这个世界也充满爱心生:(读自己写的情节)那七颗星星,在天上变成了一场雨雨从天上落下来,动物,植物,人们,都被雨水淋到了,都复活了,万物都复苏了,地球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七颗钻石》这篇课文,课堂气氛挺好,我也非常高兴 这篇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类带神奇色彩的文章。

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而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在教学中,“焦渴”的理解是重点之一我在设计时,预设了四个层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渴”的感觉?第二层次是让学生明白,“焦渴”又是怎样的感觉?第三层次是让学生明白,渴得很厉害是怎样的?仿佛看到了什么?第四层次是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时是这样安排的:师:刚刚小朋友提到了“焦渴”,对于这个词,谁还有补充? 生:口渴,想喝水 师:你有过口渴的感觉吗? 生:旅游的时候会口渴 生:读课文也会口渴 师:这是“焦渴”吗?那“焦渴”是怎样的感觉?生:不能再忍受了,非常需要喝水 生:太阳晒得嘴唇都裂了 生:真想喝水,都快要死了 师:水多么重要啊!此时,水就是人的命啊!(指导朗读) 在具体操作时,孩子们对焦渴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能从“焦渴”看到嘴唇干裂,既而想到不喝水人就要死去,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真正体会到了水的重要性其次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小姑娘咽了咽唾沫"这句话,从而切实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最重要的是在本课教学中,我的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1.在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出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主线,“水罐的变化”这一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总的来说,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的,我也非常喜欢这堂课的气氛不过在体会水罐的变化时,学生对于妈妈关心小姑娘的那份爱理解得不够透彻,我想这与他们现在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批注:生各种形式认读词语指导唾沫:口水来识记词语的部首学生想像小姑娘找水的艰辛整体感知深化课文的内容并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抓住神奇,让学生继续编故事,体现爱的力量的伟大《平均数》教学设计(马菲菲)一、教学时间2014年 5月4日二、教学目标㈠ 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㈢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四、德育渗透让孩子懂得节约用水五、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六、课前准备课件、两个皮球、一个秒表七、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师:今天由于场地有限,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 师:咱们把全班同学从这里分成两队,甲队和乙队在规定时间里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队就为获胜队可是,这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每人轮着拍一次,时间肯定不够,那么老师想从每队中挑选三名代表参加比赛㈡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平均数产生的需要每队推选三名代表参加比赛,并选1名计数员每名选手比赛时间为5秒钟,师记录时间和成绩两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你们队拍球的总数老师宣布获胜队师参与到输了的一队,师5秒拍球请学生帮助计时计数师:快算算,这回咱们拍球的总数是多少?学生算出,老师宣布比赛结果这时有学生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3个人,你们是4个人,这样比赛不公平!” 师:同学们,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还来用总数这个统计量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公平的可是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三一班、三二班人数并不相等,但是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还有没有更好的主意呀?” “求平均数!”几个孩子脱口喊了出来。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 用总数除以人数求出平均数通过求平均数,比较得出获胜方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甲队拍球的平均数是X,X代表什么?孩子此时也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的数量是X呀? 师: X是谁拍的数量?生:X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追问:什么是平均数? 生1:就是把大数多的部分往小数上匀乎匀乎,移多补少 生2:平均数不是某一个人具体的拍球数量,它代表的是几个人拍球的平均水平师:正如你们所说,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公平,那么我们要比平均数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它能很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平均数,老师也为大家捕捉到的两则平均数的信息1)中国男子篮球队平均身高是200厘米(2米)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平均身高是200厘米(2米)”的理解吗?每个人的身高都是2米吗?(2)《2009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认识了平均数而且能结合具体的例子理解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那么我们看一看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用到的地方㈢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售出门票统计图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什么信息?这么一幅小小的统计图,大家就读懂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吗?那么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生汇报师:每个人都把自己估计的数藏在心里,那么,要想知道估计的准不准,我们有什么方法验证?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让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算的先加后除)谁估计出的结果和900差不多请举手为什么我们不把平均数估成2000?那为什么不把平均数估成500?我们的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在这之间找,不能跑到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外面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的馆长,看到从2日开始来的人越来越少,你会有什么想法?同学们可能有很多很多想法,下课后我们再征集,我们可以写封信把这些想法寄给馆长2.月平均用水量师: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你们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 师:这么少的水洗脸、喝水、做饭、洗衣服,怎么够用呢?在这里,我还要提供一则信息:2013年小刚一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要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老师在这里给了三个算式,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我应该选哪个?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第三个算式求出来的是几个人每天的用水量?那要求出每人每天的还需要怎么办?老师已经帮大家算好了。

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3.小明会遇到危险吗?师: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穿过了土地,平均水深为110厘米,冬冬来了,他不会游泳,但是他的身高是140厘米,冬冬会遇到危险吗?学生阐述观点展开辩论甲方:“我们认为冬冬不会有危险,因为冬冬身高140厘米,而平均水深只有110厘米,冬冬站在游泳池里水不会没过他的头乙方:“请问甲方,什么叫平均水深?” 甲方同学挠挠头说:“平均水深嘛,就是深水和浅水匀乎匀乎,中间的那个数 乙方紧追不舍:“那么,如果冬冬站在了深水的地方呢?”㈣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八、教学反思《平均数》这节课是有关统计中一个重要概念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和过程,为此我特意安排了拍球比赛,让学生发现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数接着我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平均数”,让他们明确平均数的特征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它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区间,使他们对平均数的理解更清晰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我特意安排“月平均降水量”一题,让学生明确除数并非一定是加数的个数,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要求。

本节课整体讲的还比较成功,其实说实话在拍球环节很可能无法按照教师预期,可能会出现两队拍的同样多,或求平均数时出现有余数的情况由于本来这个概念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学生发言不太积极,大部分发言的都是中上等生《夸父逐日》教案设计(王晓敏) 一、教学时间2014年5月28日二、教学目标㈠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㈡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并锻炼概括分析的能力㈢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夸父不畏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难点: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夸父不畏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四、德育渗透感受夸父不畏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五、教学准备㈠生字卡片、图片㈡投影仪六、教学过程㈠导入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课件出示图片)  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偷吃仙丹,飞上月球,给人们带来了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盘古开天地:这是我们学习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分清了天和地,造福了后人  后羿射日:传说后羿力大无比,有雄心壮志射下了九个太阳,是力量的象征  女娲补天:传说女娲用五彩石补上天上的窟窿,给人们带来了安宁的生活  2.师:你们喜欢这些故事吗?神话故事有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往往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板书:中国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   生动的故事   美好的愿望  3.出示《夸父追日》的图片,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4.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能自主、独立地学习,当然老师也会帮助你们的有信心吗?㈡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哪个自然段?2.反馈  ⑴“夸父追日”为什么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能不能这一段读正确、读流利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夸父追日”的经过呢?(2——4)  ②这三个自然段生字比较多,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生字  A.板书: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指名学生读黑板上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都是地名。

  “渊、泽、河、海”这四个字都带有三点水,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并且是对“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称呼                                  “瀚海”就是“大泽”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你读书真仔细                  B.出示“ 伏下身子  、向前一抛”读它们又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  C.出示“咕嘟咕嘟、颓然、手杖”你能读正确吗?指名读  D.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③词语都读得非常正确,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文2、3、4段,能把课文也读正确吗?  ⑶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㈢品读课文  研读“夸父追日”的原因  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请再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  评价:“黑暗——光明”这是一对……应该怎么把它读好?     “我要去追赶太阳,……”  评价:  ⑴充满光明还有不同理解吗?  ⑵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一起读“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研读“夸父追日”的经过。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分小组合作研究                  板书: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道渴而死  让学生读这三个词  要求:请每组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2——4自然段来读 从哪些句子读懂这个词语的?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师巡回)  举例:  1.与日逐走    谁来说说这个词  ⑴词义(追着太阳跑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于是,……跑了两千里显红:追、跑)  评价:你读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现在的“跑”  ⑵追得快(显红: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  评价:夸父跑得真快啊!像风一样,追逐着太阳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相当于一眨眼就从杭州跑到了北京    ⑶学生齐读,要一起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读出来  2.渴欲得饮  谁来说说对“渴欲得饮”的理解  词义(很渴要喝水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咕嘟咕嘟……还没止住口渴显红:霎时间)  评价:巨人喝水,那真是饮干江河水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3.道渴而死  夸父喝了那么多水,喝够了吗?  哪些同学研究“道渴而死”的?谁来说说这个词  预设:  ⑴“夸父又向……千里宽  师:为什么要到大泽去呢?是因为他渴老师只听你们读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还没到大泽……巨响。

夸父遗憾……长眠了  师:看样子有时候我们要读懂一个词语,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读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A.遗憾夸父还没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遗憾  B.难受不是难受,是可惜夸父为了追太阳,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太阳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       板书:执着  奉献  牺牲㈣课外拓展: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请把你写下来全班交流  2.“夸父追日”是一则神化故事它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上面是这样写的:  板书: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你能读得懂意思吗?(教师范读)  老师把这段古文给大家你会发现,中国的神化故事是那么富有趣味,那么意味深长㈤作业布置:《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巨人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就你的认识,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与日逐走—— 勇于探索                               渴,饮于河、渭 北饮大泽——  斗争精神       夸父精神                            道渴而死 弃杖,化为邓林—— 奉献精神                               古代人民—— 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教学反思:从课堂的整体来说,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思考,但是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

1.出现很多的“无效”对话2.有好些地方显得引导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对话3.再就是有些图片选取的不好,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课文 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学生请出了“平均数”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用自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孩子们明白了要节约用水通过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给孩子的思维碰撞搭了台在争论中,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要灵活。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