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安全技术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制冷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冷冻站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安装、操作、维修和管理其他有关制冷系统的单位和部门也可以参照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2 引用标准 GB 50072- 2001 冷库设计规范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74-98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209237-2001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1985年,商业部食品局制定的《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3 术语3.1 氨压缩机房 ammonia compressor room机器间、设备间和冷凝器部分建筑物的统称,也可叫制冷机房或冷冻站3.2 机器间 engine room安装制冷压缩机的房间33 设备间 equipment room安装制冷辅助设备的房间3.4 氨制冷系统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用氨作制冷剂的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3.5 氨压缩机 ammonia compressor也叫氨制冷压缩机,氨制冷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氨气体流过此压缩机时,压力提高,比体积缩小。
3.6 辅助设备 accessories氨制冷系统中除氨压缩机、冷却设备和管道之外的设备总称 安全装置41 安全防护 4.1.1 氨压缩机应设排气压力过高、吸气压力过低、油压羞不足和电动机负荷超载保护装置,螺杆式压缩机应增设精滤油器前后压差过大等停机保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1.2 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3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警装置 4.1.4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4.1.5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4.1.6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4.17 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4.1.8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
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4.1.9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4.1.10 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4.2 仪表和阀门 4.2.1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分配站、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低压贮氨器、氨泵、集油器、充氨站、热氨管道、油泵、滤油装置以及冻结装置等,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 42 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且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和铅封氨压力表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5距观察地面2m时、其直径不宜小于1OOmm,距观察地面2~5m时,其直径不宜小于160mm,压力表的安装离度距观察地面不应超过3m. 4.2.3 氨压力表每年须经法定的检验部门校正一次,其他仪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4.2.4 氨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须避免冻结及强烈震动。
若指示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铅封损坏等,均须立即更换 4.2.5 每台氨压缩机、氨泵、水泵,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4.2.6 氨压缩机间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数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要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4.2.7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隔热板型建筑物接触 4.2.8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供液、热氨站的集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工况 4.2.9 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6 MPa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之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0.6MPa,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机 4.2.10 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低压循环器、低力贮氨器、中间冷却器等设备上均须装有安全阀当高压设备压力达到1.85MPa,中、低压设备压力125 MPa,安全阀应能自动开启. 42.11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D57毫米,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 50m内最高建筑物的尽脊5m。
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进人泄压管 4.2.12 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上的安全阀,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正. 42.13 在氨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道和氨泵出液管上,应分别装设气、液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4.2.14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阀). 4.2.15 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氨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集油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面指示器玻璃液面指示器应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具有自动闭塞装置.采用板式玻璃液面指示器则更好 4.2.16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5 安全操作51 氨制冷压缩机的安全操作5.1.1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a压缩机在运行时其油压应该比吸气压力高0.1~0.3MPa;b. 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1/2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
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5℃c. 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d. 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e.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f.压缩机电机的运转电流稳定,电机温度正常g. 装有自动回油装置的油分离器能自动回油 5.1.2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5.13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5.1.4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5.2 氨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a压缩机排气压力为108~147MPa (表压); ﻫb.压缩机排气温度为45~90 ℃ ,最高不得超过105 ℃ ; c.压缩机的油温为40~55 ℃ 左右; ﻫd.压缩机的油压为0.2~0。
3MPa (表压); e.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声音应均匀、平稳,无异常声音; f.机组的冷凝温度应比冷却水温度高3~5 ℃ ;冷极、温度一般应控制在40 ℃ 左右,冷凝器进水温度应在32 ℃ 以下; ﻫ g.机组的蒸发温度应比冷媒水的出水温度低3~4 ℃ ,冷媒水出水温度一般为5~7 ℃ 左右. 5.3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5.3.1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油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5.3.2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5.3.3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0%. 5.3.4 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5.3.5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5.3.6 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劳动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7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
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5.3.7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4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5.4.1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或设备,拆卸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5.4.2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开关上挂工作牌,检修完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5.4.3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 MPa,处于蒸发压力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 MPa 5.5 充氨的安全操作 5.51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充氨 5.5.2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瓶 55.3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作规程 5.5.4制冷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记录 5.5.5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
0MPa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6 安全规定 6.1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如几条管道包扎在一起,隔热层外面可涂白色或乳白色,再以被包扎管道的性质,按规定颜色划箭头标明其流向 --———----—---——--———-—---—------ 名 称 | 涂 色 | 名 称 | 涂 色ﻫ --------—------------——-——-—-——- 回气管 | 浅蓝色 | 油 管 | 棕 色ﻫ 排气管 |红(黄)色 | 冷凝器、 | 银白色ﻫ 氨液管 | 黄 色 | 贮氨器 | 银白色(黄色) 冷却水管| 绿 色 | 氨压缩机及 | 按出厂涂色ﻫ 盐水管 |蓝(灰)色 | 辅助设备 | 浅灰色或银灰色 冷冻水管| 浅蓝色 | 截止阀手柄 | 黄 色 | | 各种阀体 | 黑 色ﻫ —---—--------------——--——--—-———ﻫ 6。
2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ﻫ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ﻫ 冷 凝 器 | 15 | 非氨泵强制循环 | | | 供液: |ﻫ 洗涤式油分离器 | 20* | 排管 | 50~60 贮 氨 器 | 70 | 冷风机 | 70ﻫ 中间冷却器 | 30* | 搁架式排管 | 50 低压循环器 | 30* | 平板蒸发器 | 50ﻫ 氨液分离器 | 20 | 壳管式蒸发器 | 80ﻫ 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 立式盘管蒸发器| 50~70 上进下出排管 | 25 | | 上进下出冷风机 | 40~50| | 下进上出排管 | 50~60| |ﻫ 下进上出冷风机 | 60~70| |ﻫ -—--——----——---———----------——---—ﻫ *设备注氨量按制造厂规定,氨液重度均以0.56公斤/升计算. 6.3 制冷系统应采用纯度为99。
8%以上的工业用氨作为制冷剂 6.4 检查系统氨泄漏应用化学试纸或专用仪器,有可用10%的稀盐酸,禁止用点燃硫烛的方法. 6.5机器间和辅助设备间内严禁用明火取暖. 6.6 氨压缩机所使用的冷冻油,应符合机器制造厂所提出的要求.一般规定:360转/分的氨压缩机可用国产13号、18号冷冻油,720-960转/分的可用25号冷冻油;1400转/分以上的可用30号、40号冷冻油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经化验合乎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6.7 氨压缩机房、变配电室、控制室的电气安全ﻫ 6.7.1 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I6中火灾危险性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 62 氨压缩机房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不宜高于6m 6.7.3 氨压缩机房的屋面应设通风间层及隔热层.ﻫ 6.74 氨压缩机房的自动控制室或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封观察窗ﻫ 6.7.5 机器间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 6.76 变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毗连时,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该墙上只允许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其孔洞周围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堵塞。
ﻫ 67.7 氨压缩机房和变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启,并采用手开门 67.8 配电室如通过走廊或套间与氨压缩机房相通时,走廊或套间门的材料应为难燃烧体,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共用的隔墙上不宜开窗,如必须开窗时,应用难燃烧的密封固定窗.6.8 氨压缩机房 6.81 氨压缩机房宜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测量装置,当氨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的1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62 氨压缩机房宜设控制室,控制室应位于机房一侧.在正常运行中会产生火花的氨压缩机启动控制设备启动控制设备不应布置在氨压缩机房中,温度遥测、记录仪表等不宜布置在氨压缩机房中 6.83 每台氨压缩机或氨泵的电动机均应装设电流表同一台空气冷却器(冷风机)的数台电动机可共用一块电流表,共用一组控制电器及短路保护电器,但每台电动机应单独设置过载保护.ﻫ 6.84 每台氨压缩机应在机组控制台上装设紧急停车按钮ﻫ 6.85 氨压缩机房的事故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电动机,当制冷系统发生意外事故而被切断供电电源时,应能保证事故排风机的可靠供电事故排风机的过载保护宜作用于信号报警系统而不直接停排风机事故排风机的控制按钮箱应在氨压缩机房门外侧的墙内暗装。
ﻫ 68.6 氨压缩机房的动力设备宜由低压配电室按放射式配电动力配线宜采用铜芯绝缘电线穿钢管埋地暗敷或采用无铠装铜芯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 6.8.7 氨压缩机房的照明方式宜为一般照明,照度设计宜为50~75lx,应选用防爆类型的荧光灯具,在设备间操作平台部分也可选用防爆类型的白炽灯具.照明线路宜采用截面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电线穿钢管明敷 ﻫ 6.8.8 氨压缩机房宜设置应急照明,可选用自带蓄电池组的防爆类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ﻫ 6.8.9 氨压缩机房必须有消防用水,也可设吊顶式消防喷淋装置7 安全管理 71 各单位及各级主管部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特别注意氨制冷装置的安全技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和技术培训时,要同时列入安全技术的内容 7.2 各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技术机构,或配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安全技术工作 7.3 各单位必须建立关于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更新、事故等技术档案,机械设备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并作永久性保存;制冷装置的车间运行记录至少应保存五年。
7.4 对从事氨制冷系统操作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徒工必须在老工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由地方相关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发给合格证书,无证不准独立操作企业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不违章作业并有权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防护用品. 7.5 氨制冷装置发生事故,应按劳动部门的有关规程办理凡属重大事故,企业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直接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企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每一起重大事故报告时,也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发生事故不准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同时,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专门调查,做出结论和处理意见.附 录 氨的性质及防范措施:1.氨的物理性质氨(NH3),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分子量1703,标准状况下凝固温度为-777℃,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为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氨极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2.氨的化学性质氨的水溶液由于形成氢氧化铵而呈碱性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
氨可燃,燃烧时,其火焰稍带绿色;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如果氨制冷系统中含有较多空气,也会引起制冷装置爆炸氨气的毒性和爆炸浓度:体积含量%0.0026000530.070.5~0.616~25现象允许浓度开始感觉刺激眼睛半小时内中毒发生燃烧爆炸3.预防措施 操作人员按时巡检,确保设备、管路、阀门不泄漏设备管道要严格密封,可用氯水、浸过盐酸的布(遇氯生成氯化铵白烟)或靠其臭味检漏.机房必须通风,必须有橡胶手套,放毒面具,胶鞋及救护药品.必须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4救护措施a,漏氨处理措施 如果发现高压管路漏氨,应停止运行压缩机,卸压后进行补漏b,氨中毒处理措施 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此外,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咳嗽、恶心、头痛、胸疼、呼吸急促、眩晕、窒息感、胃疼、闭尿等症状吸入氨气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食醋弄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程度.(氨易溶与水,溶与水显弱碱性,可用弱酸中和)严重时硼酸水滴鼻漱口,喝柠檬汁,但切勿喝白开水。
吸入氨气的患者应立即转移到通风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呼吸微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并速叫医生来诊治 此外,液氨溅到皮肤上会冻伤皮肤,必须迅速用清水冲洗,严重者叫医生来诊治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