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4KB
约5页
文档ID:160899063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_第1页
1/5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学生在已经认 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 义、角的分类、度量角的大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3、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编排特点突出,先从生活实际入手,再从学习活动中构建知识,最后,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新的内容教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 的规律 4、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为标准,从三个维 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能力目标:在创造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5、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关键: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建立角的表象 6、教具、学具的准备三角板、直尺,两根带孔的小棒或吸管、一张不规则的纸。

二、学情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建构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三、设计意图(教学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 我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 一认知规律,将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环节,通过指、摸、 折、做、画等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组合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 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 印在大脑里 四、说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和操作演示法相结合的形式,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用兴趣一线串 珠, 将知识分成段而又串成串, 形成知识体系。

在学法上, 倡导孩子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应用意识所以在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发现特点,再自己解决问题,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你们想认识他吗? (播放录音) 同学们, 我是角,我的本领可大呢!正方形里有我,长方形里有我,三角形里有我,五角 星里面也有我呢!(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小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让孩子对接下来 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个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视频校园一角) 观看视频后,学生兴趣高涨,我延续情境,趁热打铁,请同学找找哪儿还有角 ?生 1:桌子上有角 生 2:课本上有角生3:黑板上有角 生4:老师的三角板上也有角 三角板上有角,在哪呢?谁来指指看,(学生指),喔,原来角是这个样子 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那哪儿才是角呢?谁再来指指看? (学生再指,指到角的边)(板书:一条线,)这个才是角?对吗?生:不是,这是条线 师:那怎样才能将角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小组讨论一下,再试试看 [学生两次错误的指角,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这 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 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角的轮廓开始形成,为后面认识角作好了铺垫] 2.自主探索,认识角 自主探索摸一摸你身边的角,说说有什么感觉?(尖尖的,直直的) 尖尖的,直直的,叫什么?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 39 页,找出答案,全班交流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成功的将生活中的角,尖尖的,直直的,转化成数学中 的角,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3.小组合作,创造角你能动手创造个角吗?小组合作,试试看 (1)我们组利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了一个角,瞧,角就在这呢!我们组也 折出了一个角投影展示)向全班交流折角的方法 (2)我们组做了一个会动的角呢!(学生兴趣浓厚,纷纷效仿做活动角) 利用活动角玩游戏:我是小将军,我会指挥角 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新朋友,小点,小点,再小点 小将军们,你们发现角变大变小的奥秘了吗?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和张口 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3) 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问题观看小故事:红角和蓝角 (动画故事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以上两个创造角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耳各种感官参与 到学习中在折角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 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 奇的魅力,更在不经意间功破了本课难点〕 4、实践操作,画画角 实践操作,学生尝试画角,师巡视,发现有的同学画的角没有顶点,有的同学画的角边 不是直直的师示范画角; 请你做个小画家,动手画画自己喜欢的角; 师生一起总结画角的方法 【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要形式,体验角色小画家的创作快乐,在动 手提炼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 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 1.基础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先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大小 2.变通发散性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 数一数有几个角? 3.综合提高性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一张长方形的纸,去掉一个角,看看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动手试试看。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总结是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重要环节 1.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质疑问难的能力 2.歌谣完善新知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3. 角为我们的生活中增添了无限活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是一节课的精髓, 能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反映教学思维的过程 七、课后反思“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准备此课前我就查阅了这课以往的教案,但都觉得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