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共10页]

gfy****yf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5MB
约9页
文档ID:153984303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共10页]_第1页
1/9

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bx c a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0( 0)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 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 a 叫做二次项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直接开平方法 :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2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x a) b 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x a 是 b 的平方根,当 b 0 时, x a b ,x a b ,当 b<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 配方法 :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ab b2 (a b)2a ,把公式中的 a 看做未知数 x,并用 x 代替,则有2 2bx b2 ( x b)2x 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 1,再同时加上 1 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2 bx c a法 。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ax 0( 0) 的 求 根 公 式 :xb2b2a4ac 2(b4ac0)公式法的步骤: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 a,一次项的系数为 b,常数项的系数为 c(4) 因式分解法 :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 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 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2 bx c a2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一元二次方程 ax 0( 0) 中, b 4ac叫做一元2 bx c a二次方程 ax 0( 0) 的根的判别式, 通常用“ ”2来表示,即 b 4acI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2 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II 当△=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2 个相同的实数根;III 当△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 bx c a如果方 程 0( 0)ax 的 两个实 数根是 x1,x2 , 那么 bx1 x2 , acx1x2 。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a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6.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中,①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即 P(必然事件 )=1;②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即 P(不可能事件) =0;③ 如果 A 为不确定事件,那么 0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 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三、 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1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P’( -x ,-y )2、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 x 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 x 相等, y 的符号相反,即点 P(x,y)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P’(x,-y )3、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 y 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 y 相等, x 的符号相反, 即点 P(x,y)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P’(-x ,y)3一、圆的定义: 1、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 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 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 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 O叫做圆心,线段 OA叫做半径2、以点 O为圆心的圆记作“⊙ O”,读作“圆O”二、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如图中的 AB);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图中的 CD);直径等于半径的 2 倍2)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以 A,B为端点的弧记作“ ”,读作“圆弧 AB”或“弧 AB”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 ;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过圆心垂直于弦直径 平分弦 知二推三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四、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弦心距 : 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4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 、圆周角 :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 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同圆或等圆中,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设⊙O的半径是 r ,点 P到圆心 O的距离为 d,则有:dr 点 P 在⊙ O外八、过三点的圆 :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三角形的外接圆 :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 :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九、反证法: 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交: 直线和圆有两个大众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大众点叫做交点;(2)相切: 直线和圆有唯一大众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大众点叫做切点(3)相离: 直线和圆没有大众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4) 如果⊙ O的半径为 r ,圆心 O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那么直线 l 与⊙O相交 dr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十二、切线长定理1 、切线长 : 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 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 :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如果两个圆没有大众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5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大众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大众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2、圆心距: 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 r ,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 d>R+r;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r);两圆内含 d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 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 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大众弦十五、正多边形和圆1 、正多边形: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1 、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4、中心角: 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1 、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 n边形共有 n 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 n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3、正多边形的画法: 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1 、弧长公式: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的计算公式为ln r1802、扇形面积公式: S n R lR1 2扇 ;其中 n 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R 是扇形的360 2半径, l 是扇形的弧长13、圆锥的侧面积: S l 2 r rl2;其中 l 是圆锥的母线长, r 是圆锥的地面半径补充 :(此处为大纲要求外的知识, 但对开发学生智力, 改善学生数学思维模式有很大帮助)61、相交弦定理⊙O中,弦 AB与弦 CD相交与点 E,则 AE BE=CE DE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即:∠ BAC=∠ADC3、切割线定理PA为⊙O切线, PBC为⊙ O割线,2则 PA PB PC7科教兴国。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