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南商洛、汉中、安康农民收入对比分析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89KB
约6页
文档ID:200206574
陕南商洛、汉中、安康农民收入对比分析_第1页
1/6

给力农民增收 缩小区域差距 陕南商洛、汉中、安康农民收入对比分析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农业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民收入是反映农民富裕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社 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陕西商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 在陕南突破发展的大背景下,商洛与同处陕南的汉中、安康农民收入差距却出现了拉大的趋 势商洛如何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后来居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一、农民收入构成对比分析与启示 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全市辖1区 6县、163个乡镇,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人口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2.7万人,占 83.4%;现有农村劳动力 104 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约70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7.3%近年来商洛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村、农业、农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坚 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1 年商洛 农民人均纯收入4586 元,增加981 元,增长27.2%,增速名列全省前茅,是近年来农民收 入增收最快的一年;其增速比全国高9.3 个百分点,比全省高4.7个百分点。

表一: 2011 年商洛农民人均纯收入及贡献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增收贡献率(%)拉动增收百分点纯收入构成(%)合计458627.210027.21001、工资性收入240531.658.81652.42、家庭经营收入165824.833.79.236.23、财产性收入14016.720.53.14、转移性收入38316.45.51.58.3表二: 2011 年汉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及贡献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增收贡献率(%)拉动增收百分点纯收入构成(%)合计528326.310026.31001、工资性收入264339.868.518502、家庭经营收入21021930.5839.83、财产性收入93-24.4-2.6-0.71.84、转移性收入4459.93.618.4表三: 2011年安康农民人均纯收入及贡献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增收贡献率(%)拉动增收百分点纯收入构成(%)合计500926100261001、工资性收入276329.761.215.955.22、家庭经营收入174523.832.48.434.83、 财产性收入4、 转移性收入9826.91.90.5240111.84.11.181、 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力2011 年,商洛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水 平。

一是通过提升劳务品牌和扩大输出规模,全市着重以打响劳务品牌和带手艺创业相结合 的方式,推动全市劳动力外出打工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快速发展全市转移就业人员 规模达到64 万人,创经济收入41 亿元二是各地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招商引资企业纷纷 落户,企业用工的需求量大增,劳务需求上升,农民在本地务工的机会增加在打工人数与 工资水平共同的拉动作用下,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1 年商洛农民人均工资性 收入 2405元,比去年增加577元,增长31.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2.4%,低于安康2.8 个百分点,高于汉中 1.8 个百分点商洛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 率达到 58.8%但是,与汉中、安康相比,商洛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陕南三地区农村居 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均已超过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四大项构成中占比超过 50%,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力量其中安康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763 元,比 全省平均水平2384元高 379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为55.2%,不仅位居陕南三市之首,更位 居陕西十地市之首,充分体现了安康发展劳务经济对农民增收带来的显著效果。

而商洛农村 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安康、汉中相比分别相差358元和 266 元,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低于汉中、安康9.7和 2.4个百分点,与商洛劳动力资源大市的 地位极不相称,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2、 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依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商洛不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开拓农业产业渠道,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产方面,粮食、蔬菜、 瓜果、畜牧和经济作物均取得了较大丰收和增产,同时不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 刺激了农民种植养殖和出售产品的积极性,量增价涨的双重带动作用使得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实现快速增长在二、三产方面,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各项投资项目的开展,大量 农村居民在务农之余积极从事运输、商贸、加工等非农产业,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带动 了农村休闲餐饮、旅游观光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 二三产业的稳步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健全、优化的保证,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2011 年商洛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65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0 元,增长24.8%,占农民 人均纯收入36.2%,低于汉中3.6 个百分点,高于安康1.4个百分点。

商洛家庭经营纯收入 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3.7%,分别高于汉中、安康3.2和 1.3个百分点与汉中、安康相比,商洛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偏低2011 年汉中农村居民人均家庭 经营收入已超过全省2029 元的水平,其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四大项构成中占比接近40%, 位居陕南三市之首而商洛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与汉中、安康相比分别少了466元和 87 元, 在四大项构成中明显低于汉中,与安康基本相当商洛农民家庭经营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 一产业不强、第二产业亟需转型、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造成支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薄 弱3、 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土地流转收益以及城镇化建设带 来的房屋租金、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的增加,使得农民拥有的财产不断增值,为农民增收开 辟了新的空间,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2011 年商洛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40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 元,增长16.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 贡献率为2%,分别高于汉中、安康4.6和 0.1 个百分点4、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成为农民收入新的来源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 列惠农政策,特别是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农 村低保面扩大,医保标准提高等等,给农民带来了更多实惠,农民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2011 年商洛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8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 元,增长16.4%;对农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分别高于汉中、安康1.9和 1.4个百分点通过商洛农民收入与汉中、安康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如下两点启示: 一是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商洛农民增收的希望和潜力所在劳动力资源是商洛最大的 优势,但是与汉中、安康相比,商洛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的贡献率却明显偏低因此,只有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劳务经济,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二是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滞后,是商洛农民收入与汉中、安康的差距所在商洛农民收入 水平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薄弱,缺乏强有力的特色经济作支撑所 以,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已刻不容缓,是缩小地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途 径二、农民收入存在的差距近年来,商洛农民收入增长较快,达到历史发展最好水平,但是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011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全省为5028元,而商洛 农民纯收入仅为全国的 65.7%、全省的 91.2%,增幅虽然位居全省第四,但绝对额仍处于全 省末位在陕南三市中,2009年商洛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2 元,汉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46 元,两者相差444 元;2010年差距为578元;到2011 年,这一差距拉大到697元。

与安康 相比,2009—2011年商洛农民收入与安康农民收入的差距分别为311 元、371 元、423 元, 收入的差距也是逐步拉大趋势从三地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来看,汉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年迈了三大步,2009年跨 过 3000 元,2010 年迈上 4000 元台阶,2011 年跨越 5000 元,达到 5283 元2011 年汉中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5 元,增加额比全省多177 元,增速比全省高3.8个百 分点,占全省比率由2010年 101.9%,提高到105.1%,提高3.2个百分点2011年安康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比全省高3.5个百分点,占全省比率由2010年 96.8%,提高到99.6%, 提高 2.8 个百分点而商洛农民收入增速虽然高于汉中、安康,但是实际增加额不多,且与 汉中、安康的差距日益拉大,这种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延续表四: 2009—2011 年商洛与汉中、安康农民收入的差距-元 1年度汉中安康农民纯收入比商洛高出差额农民纯收入比商洛高出差额2009 年344644433133112010 年418357839763712011 年52836975009423三、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商洛能不能突破发展,能不能缩小与汉中、 安康的差距,难点在农民增收,重点在农民增收,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民增收。

从政策导向上看,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含金量 高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加快农 业农村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机遇从发展基础来看,商洛农村经济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 展所取得的成就,为“十二五”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森林覆 盖率高达 62.3%,生态环境比较优越,这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提供了 良好条件 从发展现状来看,商洛已培育形成核桃、马铃薯、设施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和生猪、蛋 鸡、板栗、茶叶、烤烟等区域特色产业,产业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农业竞争优势从区位优势来看,商洛是距离西安最近的陕南城市,处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三条四段 高速公路穿境而过,6 县区全部通高速,是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最密集地区之一从发展机遇来看,2009年 6 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商洛 市的商州、洛南、丹凤、柞水纳入经济区,直接辐射商南、山阳、镇安三县,标志着商洛的 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不稳、农资市场波动异常、干旱洪涝自然 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商洛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商洛农 民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1、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数量多,拉低了农民平均收入水平 商洛所辖六县一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贫 困地区之一2010年按照1196 元的贫困线标准,商洛尚有农村贫困人口15 万人,占农业 总人口的 9%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目前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 元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 82 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40%随着市场物价的上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继续上调 贫困线标准,加上因灾、因病、因祸、因残致贫返贫等因素,商洛相对贫困人口将长期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持续增收压力加大,长效增收机制欠缺 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增 收的渠道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增收压力依然存在一是 粮食继续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农作物种植、生产技术等没有出现大的突破下,粮食继续 增产难度较大。

二是农产品价格难以成为农业增收的稳定因素农产品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 响,总体呈现不断波动的特点,难以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因素三是农业生产基础 仍很薄弱十一五”期间,商洛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农业基础建设投 入有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抗灾避灾能力依然较弱3、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产品比较效益不高一方面,农村土地没有打破传统的流转机制,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一家一户的经营模 式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由于专业化经营投资风险大,加上农业自身比较脆弱,在农村市场 发育不全和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把握市场行情,只能靠自己的 经验进行小范围生产,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化生产格局,造成农产品的雷同即使某些 区域有一些特色和亮点,但生产较为分散,规模偏小,难以做大做强,无法形成专业化、产 业化经营,造成农村劳动生产整体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商洛现有产业与全 省及周边地市相比差距还很大,茶园面积仅占全省的16.4%,核桃良种率只有 27%,生猪规 模养殖占全省的6.3%,产业发展规模小、质量低、链条短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农民相对文化素质较低,经营手段粗放,农 业生产只限于农业种植,而且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大路产品多、名优 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 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的消费需求,造成农产品市场 供需矛盾突出,竞争力不强,从而影响农民增收4、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小从 201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四部分看,目前商洛农民从劳务中获得的工资性收入 占 52.4%,家庭经营性收入占 36.2%,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份额很小这一现状既 说明商洛劳务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农民立足当地资源发展家庭经济和地方产 业的能力较弱,缺乏长期稳定的增收项目就劳务收入而言,一旦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波 动影响,农民收入就会发生波动性下降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增收部分被抵消“十一五”期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调查资料显示, 2010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2005 年上涨了41.6%,其中:饲料类价格上涨45.1%,化学肥 料价格上涨 28.6%,农用机油类上涨59.5%,其他农资类上涨41.3%,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 涨 37.3%。

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2010 年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比 2005 年上涨 了 1.8 倍,农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支出比2005 年上涨了1.9 倍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增 加了农业生产、畜牧业养殖成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成效构成一定影响五、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 某项政策措施或某一方面的力量推进就能实现,需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坚持不懈,全力 推进就商洛农民增收形势而言,目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新的突破:1、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增收潜力现代农业,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高效益的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是促进商洛农民增收最根本因素,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一要继续优化种植 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高附加 值农作物,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同时,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提 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要继续调整农林牧渔业产出结构,结合区域经济布局优势,在稳 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富有地方特色和经济效益的种养殖业,进一步发挥在农业中 具有一定优势的蔬菜、畜禽、中药材、茶叶等生产能力,调整提升内在品质,开拓国内外市 场。

三要强化区域结构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达到地区间合理分工,优势 互补,以取得较大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增收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农业收益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带动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 个重要手段,确保鲜活农产品外销畅通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 平台建设,构建农产品外销网络,促使商洛农产品能走出去,创造更大收益3、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 随着“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的大力宣传,商洛市旅游产业及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特别是 三条四段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商洛旅游业发展带来极好机遇,旅游的国内外人数大幅增加 拉动了农民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业和以各景点附近短途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业方面的 收入虽然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基础,但我们更应看到,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将会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长效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既可以转移部分农村富 余劳动力,提高人均耕地等资源占有量,又可以提高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形成农村 经济的良性环。

4、继续加大对富农政策的实施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在“三农”政策体系中首次提出 进一步加大富农政策实施力度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开拓工作局面,一要认真落实好 粮食、生猪、农资、良种、农机具购置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不折不扣条条兑现, 不缩不减项项到位,保证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努力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二 要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推动农村土地、林地使用权流转,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财产性 收入,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签发:李忠义核稿:谭静池撰稿:商洛调查队 罗群英 卫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